熱帶風暴南川
熱帶風暴南川(英語:Tropical Storm Namtheun;臺灣譯作南修,港澳譯作南川;國際編號:1008;JTWC編號:09W),是2010年太平洋臺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2010年第8號熱帶風暴“南川”,英文名Namtheum,名字來源老撾,是河流名。
2010年8月27日,一個比較廣闊的云團在臺灣東面海域形成。在8月28日隨即發展成一低壓區,并在同日18時在日本八重山群島一帶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低壓。香港天文臺則于8月30日才升格。由于09W兩側都有熱帶氣旋發展,而西北太平洋的臺風圓規的強度就相對較強,所以09W采取一個偏西南方面移動,進入臺灣海峽。此熱低壓在臺灣東邊徘徊已久,30日當天造成臺灣北部尤其臺北地區強烈降雨,臺灣中央氣象局卻只能發布熱帶低壓特報因應。09W的強度一直沒有受到日本氣象廳的重視,直到晚上8時,09W突然增強為熱帶風暴,因此為其命名“南川”。但由于南海東北部又有熱帶風暴獅子山的發展,兩者相碰之下,使南川難以增強,所以日本氣象廳預計南川將在臺灣西北部陸地登陸后消散。
8月30日17時,“南川”中心位于浙江蒼南東偏南方大約27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預計,風暴中心將以每小時5公里~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還將略有加強,逐漸向福建中部到浙江中部一帶沿海靠近,有可能于31日下午到9月1日上午在這一帶沿海登陸。
8月31日5時中心位于福建莆田偏東方200公里的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風力8級,未來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福建中部沿海靠近。
8月31日7時中心位于北緯25.5度,東經121.1度,就是在福鼎東南方約200多公里的海面上,中心氣壓995百帕,最大風力8級(18米/秒),將以10公里時速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福建省中北部沿海一帶靠近。
31日晨,“南川”中心位置在北緯25.5度,東經121.0度,即在臺北的西北方約70公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時6公里速度,向西南西行進,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米,約每小時65公里,相當于8級風。
臺灣
“南川”對臺灣基隆、臺北、桃園、新竹及苗栗地區構成威脅,上述縣市陸上地區應嚴加戒備,并防強風豪雨;臺灣北部海面及臺灣海峽北部航行及作業船只應嚴加戒備。
氣象部門預報說,受臺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及北部地區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發生;東北部及中南部地區有局部性大雨或豪雨發生;東部、東南部及澎湖地區也有局部性大雨發生的幾率,請注意瞬間大雨、雷擊、強陣風,山區請防范塌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暴漲,低洼地區慎防淹水。
從30日開始,臺北等地持續降雨。其中,臺北市北投竹子湖降雨量最大,從30日0時至31日8時,降雨量達338毫米。臺北市政府31日晨表示,依據“南修”的風力、降雨數據顯示,未達停課、停班標準,因此31日仍然照常上班上課。
中國大陸
浙江
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8月30日18時啟動防臺風Ⅳ級應急響應,并部署防御臺風工作,要求可能受影響的地區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及時做好人員轉移準備。
受熱帶氣旋外圍影響,30日下午浙江省臺州市沿海海面出現7~8級大風。為避免因交通船停航而被困海島,大陳島上的200余名外地游客和海島居民被緊急撤離。大鹿島旅游度假村當日下午啟動緊急預案,16時將島上最后一批10余名游客送離海島,目前島上已無游客。
30日,浙江溫州沿海海面的風力也逐漸增強到8~9級,從南麂島開往鰲江、瑞安兩地的交通客輪和高速快艇被迫全部停航,致使170余名中外游客滯留海島。
8月29日9時,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臺風)四級應急響應,請各單位嚴格按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做好應急響應工作。
8月29日8時30分,廣東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臺風)三級應急響應。
8月30日8時45分,福建省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臺風)四級應急響應提升為三級應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