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界限溫度
農業氣象界限溫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標志某些重要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之開始、終止或轉折點的日平均溫度。簡稱界限溫度。農業上常用的界限溫度有:①0℃,穩定大于0℃的時期為適宜農耕期,其初日與終日和土壤結凍與解凍相近;②5℃,穩定大于5℃的時期為越冬作物生長活動期(冬小麥生長活動的起始溫度為3℃)和喜涼早春作物的播種期;③10℃,穩定大于10℃的時期為越冬作物生長活躍期和喜溫作物生長活動期,其初日是水稻、棉花等喜溫作物開始播種日期;④15℃,穩定大于15℃的時期是喜溫作物適宜生長期和茶葉的可采摘期,其初日是水稻適宜移栽期,終日是冬小麥的適宜播種期;⑤20℃,穩定大于20℃的時期是喜溫作物旺盛生長期和耐寒的晚稻安全齊穗期,其初日是水稻分蘗迅速增長開始期,終日是耐寒的水稻安全齊穗大秋作物灌漿的下限日期。各界限溫度之間的持續日數也有重要的農業意義。例如,秋季日平均氣溫自15℃降至5℃的時期是冬小麥分蘗多少的關鍵時期;秋季由5℃降至0℃的時期,是冬小麥分蘗及糖分積累時期;春季日平均氣溫由5℃升至10℃的時期是冬小麥幼穗分化的關鍵時期;日平均氣溫由10℃升至20℃時期的長短是能否栽培雙季稻的熱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