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當前位置: 查字典網 >> 天氣 >> 氣候百科 >> 芒種
天氣網氣象百科
初雪 東北季風 低氣壓

芒種

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公歷6月6日或7日前后,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的位置。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令。其中“芒”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將要收割;“種”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由于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

目錄

[隱藏]
1 簡介
2 日期
  1. 2.1 公歷日期
  2. 2.2 陰歷日期
3 物候
4 氣候特征
  1. 4.1 雨量
5 農事活動
  1. 5.1 東北區
  2. 5.2 華北區
  3. 5.3 西北區
  4. 5.4 西南區
  5. 5.5 北部地區
  6. 5.6 華南區
6 飲食養生
7 民俗
  1. 7.1 安苗
  2. 7.2 打泥巴仗
  3. 7.3 煮梅
8 農諺

芒種 - 簡介

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到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春爭日,夏爭時”,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故而,“芒種”也稱為“忙種”,是農民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芒種 - 日期

公歷日期

芒種梅子熟

1、日期

芒種一般在公歷的每年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

2、算法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5.678,20世紀=6.5。

舉例說明:2088年芒種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種。

例外:1902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陰歷日期

華北地區有“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后”的說法,這種情況是陰歷算法造成的。按陰歷計算,一年實際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補充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中國農民深知4月芒種由于打春早,節氣推前,所以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6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后。

芒種 - 物候

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 - 氣候特征

芒種節氣總雨量分布圖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干旱等。

雨量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后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于一旦。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芒種期間,華南依然會有大暴雨
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于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一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芒種 - 農事活動

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東北區

芒種
冬、春小麥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 ,高粱 、棉花 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鏟耥。高粱、谷子,玉米兩次鏟耥。棉花打葉,水稻鋤草,準備追肥,防治病蟲害,做好防雹工作。

華北區

一般麥田開始收割。夏收夏種同時抓緊。加強棉田管理,治蚜,澆水,追肥。

西北區

冬小麥防治病蟲。春玉米澆水,中耕,鋤草,追肥。谷子中耕鋤草,間苗,糜子播種、查苗,補苗。

西南區

搶種春作物,及時移栽水稻。搶晴收獲夏熟作物。隨收、隨耕,隨種。華中區:搶晴收麥,選留麥種。搶種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發棵末期結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強單季晚稻管理,認真除雜。

北部地區

麥茬稻、江淮之間單季晚稻開始栽插。雙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蟲害。林地培土鋤草。

華南區

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種,早玉米收獲,早黃豆收獲,晚黃豆播種。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蟲。

芒種 - 飲食養生

芒種節氣里,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加后,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如下幾點:

芒種養生

1、多補水,要午休

中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醫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于健康。芒種時氣候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

2、勤換衣,勤洗澡

芒種過后,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后要常洗澡,“陽熱”易于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洗浴以藥浴最能達到健身防病之目的。

3、飲食宜清淡

飲食調養方面,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

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能的食品。

芒種 - 民俗

芒種打泥巴仗習俗
送花神

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 - 農諺

芒種夏至是水節,如若無雨是旱天。(粵)

芒種夏至,水浸禾田。(粵)

芒種落雨,端午漲水。(湘)

芒種夏至常雨,臺風遲來;芒種夏至少雨,臺風早來。(閩)

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蘇、皖、川、鄂、貴)(指陰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武义县| 九寨沟县| 福州市| 弋阳县| 青河县| 阳新县| 孝昌县| 九龙县| 广元市| 临夏市| 澎湖县| 溧阳市| 惠安县| 东明县| 萍乡市| 滁州市| 丽水市| 奉贤区| 白城市| 海城市| 隆化县| 福海县| 舞钢市| 兰西县| 迁西县| 黑水县| 许昌市| 庆安县| 白河县| 上蔡县| 葫芦岛市| 江华| 渝北区| 天长市| 巴中市| 丽水市| 云浮市| 江口县| 沁阳市|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