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雷

在立冬以后打雷。

民間通過對“雷打冬”現象長期而細致的觀察,總結出“冬天打雷雷打雪”之 規律,意思就是,冬天打雷說明 空氣濕度大,易形成雨雪;民間還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之說,意思是說,冬天打雷,暖濕空氣很活躍,冷空氣也很強烈,天氣陰冷,冰雪多,連牛都可能被 凍死。

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姚學祥介紹,雷電的形成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濕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上下對流運動。
這是因為暖濕氣流活躍,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這樣就易出現雷電現象。而在冬季,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很少出現雷電現象。但是,當出現強盛的暖濕空氣北上,遇上冷空氣被迫抬升后,也會產生強

受異常強盛的暖濕氣流影響,又遇強冷空氣,低層暖而潮濕的空氣被強迫抬升,產生了強烈的對流,為雷電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也就在“立冬”前一日的夜間出現了“冬打雷”。 這樣的天氣在北京等地少見,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冬天就經常出現“雷暴雪”。說明“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跟兆頭無關。
管子有云

時序之書
有一部 時序之書,叫《 月令》,它是戰國 陰陽家的一篇重要 著作。《月令》按時序的順序歷述一年四時十二個月的 天象、 物候、 時令以及人們順應時令所應該行施的 農事、政令和 禮儀,其中,每個季節都有一個分管這個季節的時令之神,即春天句芒、夏天祝融、秋天蓐收、冬天玄冥。 玄冥之神掌管萬物 伏藏的冬季,斷然指揮不了 雷公,而時下雷公嬗越時序,四處行亂,是何道理?對此,氣象學家給出的答復是:冬季由于受大陸 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但有時冬季天氣偏暖,暖濕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所以“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跟兇吉禍福的 兆頭無關。
古史記載

后世變化
后工業時代,由于對能源的貪得無厭,以及對所謂的 gdp漲幅的無節制追求,使全球變暖,環境惡化,南北兩極的冰蓋迅速消融。各種古怪病毒的流行,各類疑難雜癥的暴發,以及異常天象頻繁出現,如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洪涌,地震石隕,夏天降霜,冬天打雷等。針對當今世界的氣侯驟變,美國航太總署的“哥達德太空研究所”發言人驚呼,今天的地球是一萬年來最熱的,人類已經走到一道關鍵門檻面前:溫度只要再上升攝氏一度,地球就要走向不歸路,變成我們不認識的另一個星球。 春雷不發冬雷不藏,兵起國傷。
春正月雷,民不炊,為喪為疫。
二月雷不鳴,百果不實,小兒多死。
三月雷不鳴,秋多盜賊。
夏三月不聞雷,五谷不成,人疾病。
四月雷不鳴,軍令不行,臣專政。
五月雷不鳴,大臣卒,五谷減半。
六月雷不鳴,蝗蟲生,民不安。
秋三月冬三月雷鳴,兵起,客利主人不利。
秋雷大鳴,五谷不實。
立冬雷發聲,秋糶貴。
冬雷震動,萬物不成,蟲不藏,常兵起。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盜賊橫行。 我國的先民 信奉“天人合一”,認為天是可以與人發生感應關系的存在;人若不敬不孝,逆天而行,天就會隨時賦予人以奇災異禍,讓你嘗嘗“火流邑,大風飄屋,折樹木,地草夭,冬雷,草木夏落,而秋蟲不藏,宜死者生,宜蟄者鳴,多??蟲也。六畜不蕃,民多夭死。”的悲苦滋味。這個天,指的是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旨在要求人與自然 和諧相處。
漢樂府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①
上邪(yé)!②
我欲與君相知,③
長命無絕衰。④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⑤
注釋
①這一首是 愛情詩歌。指天為誓,表示愛情的堅固和永久。
②上:指天。上邪:猶言“天啊”。這句是指天為誓。
③相知: 相親。
④命:令,使。從“長命”句以下是說不但要“與君相知”,還要使這種相知永遠不絕不衰。 ⑤除非高山變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發生的事都發生了,我才會和你斷絕。
品評
本篇是漢樂府《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很見匠心。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愿望之后,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這比平鋪更有情味。
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以至于把“與君絕”的可能從根本上排除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深情奇想,確實是“短章之神品”。
宋代詩詞

詩詞作者: 梅堯臣
詩詞正文:
上帝設號令,隱其南山下。
震發固有時,曷常事憑怒。
春以動含生,夏以奮風雨。
冬其息不用,藏在黃厚土。
我今來江南,歲歷惟建午。
如何小雪前,向曉疑鳴釜。
蛟蛇龜蟲厄,鱗裂口塊吐。
蝦蟆不食月,深窟僵兩股。
天公豈物欺,若此汩時序。
或言非天公,實乃陰怪主。
嘗觀古祠畫,牛首椎連鼓。
墨云雜狂飚,相與為肺腑。
是不由昊穹,安能順寒暑。
吾因考厥事,復以驗莽鹵。
市井欺量衡,定知不活汝。
元惡逆大倫,勿加霹靂斧。
此豈曰無私,故予未所取。
必恐竊天威,似將文法侮。
焉顧五行錯,詎畏萬物睹。
欲扣九門陳,恨身無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