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世紀

冰河世紀,一般所說的冰河時代主要是指第四紀的大冰川的時代,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大冰期,由于北極冰蓋融水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北冰洋,導致氣溫下降,可能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觸發因素。地球上的海洋可能正在將這個星球引入災難性的“大冰凍”。

冰河世紀,地球在1.3萬年之前經歷過一次大冰凍時期,這一時期持續了1000多年,導致整個北半球的平均氣溫下降了10度左右,當時一個冰蓋融化造成大量的淡水如洪水一般突然涌入北冰洋,致使氣候發生了重大變化。所以現在科學家擔心全球變暖可能會造成另一場特大洪水,并最終致使地球進入另一個大的冰河世紀,冰蓋融化加速或帶來新冰河世紀。
在地質史的幾十億年中,全球至少出現過3次大冰期,公認的有前寒武紀晚期大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冰川活動過的地區,所遺留下來的冰磧物是冰川研究的主要對象。第四紀冰期冰磧層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研究也最詳盡,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峽灣,北歐、中歐、北美眾多的冰磧殘丘,阿爾卑斯山的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國和瑞士交界處侏羅山巨大的冰漂礫等,在第四紀內,依冰川覆蓋面積的變化,可劃分為幾個冰期和間冰期,冰蓋地區約分別占陸地表面積的30%和10%。
各大陸冰期的冰川發育程度有很大差別,如歐洲大陸冰蓋曾達北緯48°,而亞洲只達到北緯60°。由于氣候變化隨地區的差異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各地冰期的劃分有所不同。1909年,德國的A.彭克和E.布呂克納研究阿爾卑斯山區第四紀冰川沉積,劃分和命名了4個冰期和3個間冰期。隨后世界各地也都劃分出相應的冰期和間冰期。
大冰期的時間尺度達107~108年。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這種擴展和退縮時期即為冰期和間冰期。

冰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冰期又稱大冰期,狹義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層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布,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大冰期中氣候較寒冷的時期稱冰期,較溫暖的時期稱間冰期。
大冰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依據氣候劃分的地質時間單位。大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地質年代單位的世或大于世,兩個大冰期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是幾個紀,有人根據統計資料認為,大冰期的出現有1.5億年的周期。冰期、間冰期的持續時間相當于地質年代單位的期。
大冰期的成因,有各種不同說法,但許多研究者認為可能與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運行周期有關。有的認為太陽運行到近銀心點區段時的光度最小,使行星變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有的認為銀河系中物質分布不均,太陽通過星際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段時,降低了太陽的輻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
第四紀(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始于距今175萬年。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為標志,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后。 在近一百萬年的第四紀中,有過幾次冰川期,在冰期之間又有過氣候較暖的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擴展和退縮,并對整個地理環境特別是生物界有極大的影響。

在大約1.3萬年前,位于北極冰蓋南端的阿加西湖融化,這個湖泊有整個英國那么大,將大量淡水灌入北冰洋,致使歐洲發生了特大洪水。這導致給歐洲帶來暖流的墨西哥灣暖流海洋環流突然停止。
由于北極冰蓋融水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北冰洋,導致氣溫下降,可能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觸發因素。地球上的海洋可能正在將這個星球引入災難性的“大冰凍”。
短時間內冰蓋融化使得大量淡水增加便會導致氣溫下降。原本墨西哥灣暖流像傳送帶一樣,將海洋暖水從熱帶地區帶到歐洲,同時使冰咸的海水沉入更遙遠北部的深處。而北冰洋淡水的急劇增加可能會觸發一個完全壓垮墨西哥灣暖流的臨界點,并使墨西哥灣暖流停止流動,同時可能將歐洲推入另一個長久的冰河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