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震蕩

北極震蕩(Arctic Oscillation)造成北半球出現氣象顛倒,致使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寒冬。

科學家以北極震蕩指數來衡量氣壓的變化。當北極上空出現低氣壓,氣流會以順時針的方向運行,以保持冷暖氣流的交替運作。假使周圍環流變強勁,則會讓北半球氣溫上升,一旦環流變弱,冷空氣將向外擴散出去,就會使北半球變冷;
北極震蕩干擾了正常的氣溫相位。一般來說,正常的北半球冬季是處于“正相位”(又稱“暖相位”),而這次10年一次的震蕩現象卻使北半球的冬季轉為“負相位”(又稱“冷相位”),讓氣候預報度無法像往常一樣高準可期。
北半球處于暴風雪、冷氣團雙雙包夾的氣候狀態,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了寒冬,而這種極端氣候不只出現在北半球,連溫暖的南半球也受害,頻頻出現低溫,也影響澳紐地區的洋流,間接干擾漁獲收成。

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冰雪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Center)針對“北極震蕩”現象的解釋:當北極上空出現低氣壓,氣流會以順時針的方向運行,以保持冷暖氣流的交替運作。假使周圍環流變強勁,則會讓北半球氣溫上升,一旦環流變弱,冷空氣將向外擴散出去,就會使北半球變冷;而現在剛好是環流變弱的時候。
科學家以北極震蕩指數來衡量氣壓的變化。
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在過去幾十年里,北極震蕩指數多為正值。北極上空的氣壓比平均氣壓低,中緯度地區上空的氣壓則比平均氣壓高。中緯度地區指的是從日本札幌、到意大利米蘭、到美東緬因州、到美西俄勒岡州等地。在這種情況下,圍繞北極的寒帶噴射氣流(jet stream)從西方吹向東方,而不會吹到南方,大部分時候都維持在美國以北的加拿大。這么一來,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氣溫相對比較暖和。如果北極震蕩指數出現負值情況,北極上空出現高氣壓,噴射氣流的冷空氣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造成美國、歐洲和中國出現寒冬。
值得一提的是,北極上空在這個冬季的高氣壓是1950年以來最顯著的。至今沒有人知道為何北極氣壓會出現這種極端變化。

根據氣候專家評估,2009年12月中起,北極的環流是近60來最弱的一次,因此也就造成大量的冷空氣向外圍迅速擴散,幅度超過北極圈,延伸到歐美大陸,就成為暴風雪的成因;轉向北亞大陸便引來大陸冷氣團,冷空氣南下後,就造成南方地區的氣溫下降之因。
寒流來襲、天氣濕冷,冷氣團增強,全球各地傳來因暴風雪、冰封、寒流而造成的氣候異常及災害;美國積雪深達140公分、英國燃油出現短缺、歐洲之星火車停擺、荷蘭街上凍死百人、南韓驟冷降至近7年來新低,甚至大陸北方大雪不斷,嚴重影響冬麥收成,也順勢會延誤春麥播種的時間。
第一個觀察及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華萊士說:“我傾向于把它看作一種隨機現象。我不認為我們掌握了它為什么會一年這個樣子,下一年卻完全另一個樣子的原因?!?北極震蕩同全球暖化或全球變冷都沒有關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次出現。 這種寒冬現象也沒有在整個北半球出現。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邁爾說:“幾乎整個北極地區的氣溫都比正常情況來得高。”一些地區的氣溫甚至比正常情況高出8攝氏度。
英國廣播公司環境新聞記者布萊克說,西伯利亞雅庫茨克的日常最低溫只有攝氏零下35攝氏度,比其1月份平均氣溫還高出10個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