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在中國夏季從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開始,到立秋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

在中國夏季從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開始,到立秋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氣候學意義上講:連續五天平均溫度超過22度算作夏季,直到五天平均溫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在北半球的夏季,各類生物已經恢復生機,大都開始旺盛的生命活動。很多生物會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種動物選擇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競相開花結果。這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氣候最熱,各類食物豐富,而且對于卵生動物,卵更易于孵化。
立夏 太陽位于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于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于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于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于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于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北半球的夏季氣溫高是最顯著的氣候特征,因地域、干濕環境的不同,會產生炎熱干燥或者濕熱多雨的氣候。而在中國沿岸地方一般會在5月因中國內陸受熱,西南形成低氣壓處引進西南季侯風,西南季侯風一般會在5月左右到達中國沿岸等地,東北季侯風會被西南季侯風阻擋,以后整個夏天將不會再來中國沿岸城市,中國沿岸的東北季侯風正式結束,直至8月尾至9月中,秋天開始才會再來第一波。而中國沿岸地市通常會以第一波西南季侯風到達的時侯,作夏天到來的定義。
而5月夏天此時中國內陸北方仍然寒冷,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西南季侯風所帶來的暖空氣相撞,在南海生成低壓槽,而且會因暖空氣及冷空氣的勢力以北上或南下,令香港等地出現多日持續大雨的周期,此乃香港等地的華南前訊期開始,直至七月副高北抬,把較冷的空氣及低壓槽一迸推進中國內陸城市,香港才會結束華南前訊期。
但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則受華南低壓槽北上的影響,令廣泛地區在7月頭一般多雨,此乃梅雨的開始,此情況會直至7月中結束。
香港華南后訊期一般會在8月開始,原因是此時熱帶氣旋因受副高影響下,會向西進入南海,持續影響香港或季風槽北上影響香港,令香港出現大雨,但是華南后訊期一般下的大雨都是陣發性,雨量一般會比6月較大,但持續性則較差。
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
由于大多地區會受到低氣壓影響,氣候相對穩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會形成臺風,容易對周圍地區造成破壞影響。
夏季太陽直射點一直處在北半球。起初向北移動,夏至時到達北回歸線,之后向南“回歸”。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長的季節,在北極圈會出現極晝,太陽終日不落。在7月1-3日,地球會運動到公轉軌道的最遠點。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于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的背景上。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氣溫較高;濕氣也很大,不當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引發多種疾病。了解相應的生活禁忌對夏季的養生很有好處。
1 空調病
夏天室外炎熱,房間里空調常常開的很低。這個時候很容易形成空調病。從比較熱的環境中進入空調房間,人體肌腠毛孔都是打開的,空調釋放的冷氣很容易通過毛孔侵犯人體。涼氣客于肌腠,人會感到怕冷或怕風,幾乎每個辦公室都有怕空調的一族,都想離空調遠一點;毛孔遇冷收縮或關閉,導致體內熱量外散不及時,體溫升高,形成發燒;體內水分不能通過汗液排出,轉而擠到肺與呼吸系統,不能順利排出則形成痰;有痰則呼吸不順,引起咳嗽;經氣不通,引起頭痛。這個其實就是風寒感冒。看有汗無汗用桂枝湯或者麻黃湯,一到兩付可痊愈。如去輸液則容易導致變證百出,可能半月感冒也好不了。
2 冰激凌頭痛
在醫院神經外科,有很多貪食冰激凌和雪糕、冷飲的人因為頭痛前去求診,這種患者以女性為多。因為女性嘴饞,喜歡吃冷飲。這種頭痛一般是吃下冷飲后很快發作,頭痛的部位在前額。發作的時間一般是幾秒鐘到半小時。前額是足陽明胃經所經過之路線,冷飲下肚,馬上使足陽明胃經的運行失常,濁氣停留在前額不降,就引起頭痛。這種頭痛要通過暖胃的方法才能治愈。
3 腰痛
這種疾病也是和空調與冷飲有關。如果下雨、潮濕疼痛會加重,腰部有疼、酸、重的表現,甚至難以轉側。如果去檢查,可能會發現有腎結石。實際的原因是寒涼的食物或者空調的冷氣傷著了腎和脾。腰是腎的部位,腰痛都和腎有關。這種腰痛,要通過溫暖脾腎的方法去治療,一般藥物下口后馬上就能緩解。這個因為是夏天,如果冬天,這種腰痛恢復起來可能會慢一些。
4 腹瀉
夏天胃里是虛寒的,再吃的涼東西一多,就造成脾虛不能消化,這樣食物在胃中不能消化,就會原樣排出。另一方面,夏天天熱,出汗多,口渴也比較常見,喝水也多,特別是涼水。這樣脾也不能把水給蒸發掉,水就進入腸道,和食物一起通過大便排出來,這就是腹瀉。比較嚴重的還會出現發燒、嘔吐等表現。瓜果吃的多了,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夏季飲食以清淡、苦寒、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避免吃粘膩難以消化的食物,勿過飽過饑;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欲不振,再加上天熱人們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或因食物不清潔易引致胃腸不適,甚至食物中毒,因此,夏季飲食應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欲,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夏天要吃利水滲濕的食物,因為夏天酷熱高溫,氣溫高,濕氣重,也侵入人體,因為天熱,喜冷飲,飲水多,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脾胃升降,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能健脾,脾健而升降運化功能恢復,便可以行其水濕。
要適當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酷暑炎熱、高溫濕重,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熱,以燥其濕,便可以健脾,增進食欲。味酸的食物能收能澀,夏季汗多易傷陰,食酸能斂汗,能止泄瀉。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
夏季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這有助于開胃增食,健脾助運。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呆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夏季飲食宜注重選擇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蠶蟲、蕎麥、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鴨肉、牛乳、鵝肉、豆腐漿、甘蔗、梨等。

夏季不能暴飲暴食,就是不能過飽,尤其晚餐更不應飽食。諺語說:"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黃帝內經·素問》指出:"飲食有節"、"無使過之"。老人、小孩消化力本來不強,夏季就更差,吃得過飽,消化不了,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病。如果吃八成飽,食欲就會繼續增強。
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就要調配好,有助于脾胃功能的增強。細糧與粗糧要適當配搭吃,一個星期應吃3餐粗糧,稀與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面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制合理,夏天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肉類以豬瘦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老人以魚類為主,輔以豬瘦肉、牛肉、鴨肉。
夏季要按時進餐,不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樣會打亂脾胃功能正常活動,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導致發生胃病。
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少冷飲,特別是冰。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漸衰退,小兒、兒童消化機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熱濕邪的侵侮,影響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飲冷飲,就會損害脾胃。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與濕互結,就會使脾圍胃耗,導致泄瀉、腹痛之癥發生。
夏季氣候炎熱,病菌繁殖生長快,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過夏天,下面夏季生活中的十個“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1、最佳調味品——食醋: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短時間內即可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對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勞、困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提醒:醋雖然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有些藥物怕吃“醋”,在服用這些藥品的同時最好不要吃醋。

2、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悶、頭昏、食欲不振、身體消瘦。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醫學認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緣于夏令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過其補氣固腎、健脾燥濕的作用,達到平衡機體功能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3、最佳湯肴——番茄湯:夏令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足水分,一舉兩得,番茄湯(燒好待冷卻后再喝),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護心臟的功效,最適合于男子。
4、最佳肉食——鴨肉:切莫以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樣能進補,關鍵在于選準補品。這里向你推薦鴨肉,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疾療病。其奧妙在于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腫等多見于夏季。鴨與火腿、海參共燉,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對病后體虛大有裨益;鴨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鴨肉和竹筍燉食,可治痔瘡出血。
5、最佳飲料——熱茶:夏天離不開飲料,首選的既非各種冷飲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極普通的熱茶。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綠茶10.7毫克,紅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據英國專家的試驗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乃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維生素可讓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維生素E莫屬。德國科學家強調,人在夏天會遇到三大危險,即強烈的日照、臭氧與疲勞,而維生素E可將這三大危險降到最低程度。維生素E在麥芽、麩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較多,夏天可多安排一點。必要時也可酌服維生素E的藥丸,每天15-60毫克足矣。
7、最佳運動——游泳:夏令最好的運動是游泳。游泳不僅鍛煉人體的手、腳、腰、腹,而且惠及體內的臟腑,如心、腦、肺、肝等,特別對血管有益,被譽為“血管體操”。另外,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于陸地,故游泳還能削減過多的體重,收到健美之效。
8、最佳服色——紅色:不少人認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其實穿紅裝更好。其奧妙在于紅色可見光波最長,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保護皮膚不受傷害,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而其他服色(包括白色)此種功效較弱。至于面料,當以混紡的T恤衫為佳,其最佳混合比例為33%的棉和67%的聚酯。

9、最佳取涼“設施”——扇子:從健身角度看,取涼“設施”是扇子最佳。扇子雖然已是“老古董”了,但其健身效果卻是其他任何現代降溫設備所無法比擬的。搖扇是一種運動,可鍛煉肢體(若有意識地換用左手搖扇,還可收到活化右腦、開發右腦潛能、預防中風的意外之效)。同時,扇子獲得的風也最宜人。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時:夏天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一些相應的調整,以遲睡早起為佳,而且應盡可能地定時起、睡。“定時”是體內生物鐘的要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時,可造成“動力定型”,使身體具有最好的適應性和預定性,在夏季,更應給自己規定一個嚴格的起睡時間,決不無故違反,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夏季最佳就寢時間是22:00-23:00,最佳起床時間是5:30-6:30。夏季炎熱的天氣很容易影響人們的睡眠,但你一旦養成了定時起睡的習慣,就比較容易排除氣候對睡眠的干擾,早晨也會自然舒適地醒來,體內的生物鐘就不會出現“錯點”現象,各種生理節律均可安然運行。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縉凇斷耐碓⒅筆≈小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m《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花時: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
春季 | 秋季 | 冬季 | 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