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度指數
舒適度指數是指人類機體對外界氣象環境的主觀感覺有別于大氣探測儀器獲取的各種氣象要素結果。人體的結構是長期與外部環境相互適應而形成的,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氣象要素首推氣溫,人是恒溫動物,能將所吸收的營養轉變為動能,并釋放所生成熱量的一種“熱機”,氣溫在一定范圍的條件下,人體會根據冷熱產生適應與調節。
人體舒適度指數是為了從氣象角度來評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的舒適感,根據人類機體與大氣環境之間 的熱交換而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 人體的熱平衡機能、體溫調節、內分泌系統、消化器官等人 體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種氣象要素的綜合影響。例如大氣溫度、濕 度、氣壓、光照、風等。實驗表明:氣溫適中時,濕度對人體的 影響并不顯著。由于濕度主要影響人體的熱代謝和水鹽代謝。當氣溫較高或較低時,其波動對人體的熱平衡和溫熱感就變的非常重要。
舒適度指數是描述氣溫和濕度對人體的綜合影響指標之一,它表征人體在某種溫、濕度條件下對該空氣環境感覺舒適的程度,用氣溫和相對濕度的不同組合來表示。 DI = T - ( 0.55 - 0.55f ) ( T - 58 )
一般而言,指數越低時,人體的感覺是冷和不舒適;指數越高時,人體的感覺是熱和不舒適。其各級別指數與人體感覺大致如下表所示:
人體舒適度指數 人體感覺
小于0 極冷,不舒適
0-25 很冷,不舒適
26-38 冷,大部分人不舒適
39-50 少部分人不舒適
51-58 大部分人舒適
59-70 舒適
71-75 暖,大部分人舒適
76-79 熱,少部分人不舒適
80-84 炎熱,大部分人不舒適
85-88 暑熱,不舒適 大于等于
89 酷熱,很不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