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

陰歷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合稱三夏,現在說到“三夏”一般指的就是夏收、夏種、夏管的簡稱。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6月中旬結束。
“三夏”是一年中第一個大忙,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6月中旬結束。此時,上年秋季播下的麥子油菜成熟,需要搶時間收割,顆粒歸倉;一年中種植面積最多、最重要的農作物水稻,需要不誤農時栽種;種下的水稻需要一種就管,追施返青肥、發棵肥,確保長成豐產架子。以往,郊區農田主要種植糧油作物,這個大忙顯得特別重要。由于麥子油菜種植量大幅度減少,“三夏”大忙的概念已慢慢淡化。
1、舊稱陰歷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合稱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個月。
2、三個夏季,即三年。
3、古代樂曲《肆夏》、《韶夏》、《納夏》的總稱。
4、農業勞動中夏收、夏種、夏管的總稱。
1、指夏季或夏季的第三個月。
古樂府《子夜四時歌·夏歌》:“情知三夏熱,今日偏獨甚。”清李?《夏日》詩:“炎光爍南溟,溽暑融三夏。”
2、指三個夏天,即三年。
晁貫之《墨經·新故》:“凡新墨不過三夏,殆不堪用。”
3、古代樂曲《肆夏》、《韶夏》、《納夏》的總稱。《左傳·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
4、指農業的夏收、夏種、夏管。
5、舊稱陰歷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合稱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個月。
6、農業勞動中夏收、夏種、夏管的總稱。如:師生下農村,支援三夏。

“三夏”農機作業技術要點分別對8項技術的主要內容、實施要點、基本參數、操作規范和適用機具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一、農作物收獲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利用機械裝備對農作物進行收割、脫粒、清選等作業的技術。夏收作業主要涉及小麥、水稻和油菜的收獲,正確應用收獲機械化技術,可以保證適時收獲、減少損失、降低成本。
二、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主要是指采用機械化手段對作物秸稈處理后還回田間的技術,包括秸稈粉碎還田和水田秸稈還田等。機械化秸稈還田不僅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秸稈資源,防止秸稈焚燒或廢棄帶來的環境污染,還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產量。
三、保護性耕作技術。主要是指用秸稈殘茬覆蓋地表,盡量減少耕作,實行少免耕施肥播種,結合藥劑滅草和適時深松的一項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可以保護生態環境、培肥地力、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和增加農民收入。
四、機械化深松技術。主要是指利用機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的技術。深松作業不翻土,在保持原土層的情況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層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產量。
五、玉米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用精量播種機械將玉米種子按農藝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確播入土壤的技術。包括種子處理、精量播種和化學防治等技術內容。一次可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等多項作業,減少作業工序,有效降低作業成本,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可實現標準化種植,利于機械化田間管理和收獲作業;播種質量好,出苗整齊;節省種子,減少間苗作業。
六、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主要是指采用規格化育秧、機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術。主要內容包括適合機械栽插要求的大田平整、秧苗培育、插秧機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農藝配套措施等。采用該技術可減輕勞動強度,實現水稻生產的節本增效、高產穩產。
七、化肥深施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采用機械措施,分底肥、種肥和追肥等不同形式,將化肥定量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進行掩埋的技術。與表面施肥相比,機械化化肥深施具有減少化肥損失、節省化肥用量,避免燒種,提高功效,增加產量,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
八、植保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作物病蟲草害的機械化防治技術。“三夏”期間是兩季作物的銜接期,部分病蟲害可能會從上茬作物轉移危害到下茬作物,科學地用好植保機械化技術、有效控制病蟲草害發生,對保障糧食豐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