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炯
呂炯(1902—1985),氣象學家、海洋氣象與農業氣象專家、教育家。新中國成立前開創了我國海洋氣象學的研究,是我國海洋氣象學與農業氣象學的先驅。以后轉向農業氣象學的研究,他聯系實際,把農業氣象和作物栽培、植物生理生化、農業生態及地形地貌聯系起來研究,從而對我國農業氣象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呂炯,1902年3月7日出生于江蘇省無錫縣原橋鄉塘西村。1922年入南京東南大學地學系就讀。1928年考入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在竺可楨指導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30年受派遣赴德國深造,在柏林大學、漢堡大學攻讀氣候學、海洋學、地質學及農業氣象學等,1934年學成回國。回國后在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員。其間被選為該院評議員,并代理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還曾參加我國第一次黃、渤海海洋調查,負責海洋氣象觀測。
1935年起,先后兼任中央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并發表了《渤海鹽分之分布與海水之運行》和《中國沿海島嶼上雨量稀少之原因》等我國最早有關海洋學和海洋氣象學的學術論文。1936—1940年間與竺可楨、張寶?夜餐?嘀?恕噸泄??露取芬皇椋??輪泄?閃⑶白鍆甌傅鬧泄??倫柿賢技?
1943—1949年,任中央氣象局局長,并兼任國際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國際海洋氣象專門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我國愛國民主人士梁希、涂長望、潘菽等人發起組織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的活動,并擔任理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呂炯從香港回到上海參加接管后的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工作。1950年該所改組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他繼續留所任研究員。在此期間發表了《海水溫度與水旱問題》和《海面水溫與旱澇關系》。
1953年,地球物理研究所遷到北京與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農業氣象研究組,呂炯任主任。1957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農業氣象研究組擴建為獨立的農業氣象研究室,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中央氣象局共同合作的機構,行政管理歸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呂炯任主任。呂炯在任職期間,親自進行有關農業氣象與作物的引種、氣候生態型以及作物的氣象災害等方面問題的研究,先后發表了20多篇農業氣象方面的學術論文,對推動我國農業氣象科研事業的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久,呂炯調回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氣候研究室主任,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又繼續從事海洋氣象學和農業氣象學方面的研究。1985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3歲。
呂炯深知農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而我國旱澇頻繁,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進入和平建設時期,他十分注重研究旱澇的發生規律、預報的途經以及對農業的影響,尤其是海水溫度變化對我國旱澇的影響。1953年初在竺可楨、趙九章、陳鳳桐共同倡導下,由呂炯負責組織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有關科研人員,并充實力量組成的農業氣象研究組,這是我國第一個農業氣象研究機構。





呂炯一生對于發展我國氣象科學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直到他晚年健康狀況急劇下降,仍堅持進行科學的探索。甚至幾次臥病在床,他的助手和學生去探望他,呂炯和他們談的主要是學術問題,而把疾病置之度外,全身心地貫注在科學事業上。他熱心培養青年人,常親自傳授治學之道,這種感情完全是來源于連續不斷的觀察、分析和縱橫連貫的苦思冥想,無論是吃飯或睡覺,只要想起一點問題,哪怕深更半夜,也要起來記在本子上,然后再休息。他常對晚輩說:“一個科學工作者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問題,如同茫茫大森林中的獵人。要勤于思考,充滿想象。要敢于去想,去做前人沒有想過、沒有做過的問題和事。”1978年呂炯已是77歲高齡。全國科學大會后,我國農業氣象科學工作者在邯鄲舉行農業氣象學術討論會,他不顧年高體弱到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諄諄鼓勵科技人員說:“我們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我們應當樹雄心立壯志,有自己的科學見解,形成自己的學派”,給廣大的農業氣象工作者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呂炯非常關心并積極參加學術團體的活動。早在30年代他就是氣象學會和地理學會理事。新中國成立后他曾任中國氣象學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海洋湖泊學會的理事,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研究會成立,他被推為首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他也是國家科委氣象組成員。
呂炯為我國氣象事業辛勤耕耘了半個多世紀,參與了早年老一輩氣象科學家的奠基工作,他的功績不可埋沒。晚年經歷“文化大革命”,仍一貫堅持探索的精神,他終生熱愛科學,勤奮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激勵著后人去學習、繼承和發揚。

1922—1926年 在東南大南京學地學系學習。
1928—1930年 考入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30—1934年 赴德國柏林大學、漢堡大學攻讀氣候學、海洋學、地質學及農業氣象學等。
1934—1943年 中央研究院專任研究員、評議員,代理中央研究院氣象究所所長,并兼任中央大學、浙江大學氣象學教授。
1943—1949年 任中央氣象局局長。
1950—1957年 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57年 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氣象研究組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氣象研究室任主任。
1957—1985年 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兼氣象研究室主任。
1985年8月15日 因病逝世于北京。
1 呂炯.渤海鹽分之分布與海水之運行.地理學報,1936,3(2).
2 呂炯.中國沿海島嶼上雨量稀少之原因.氣象雜志,1936,12(1).
3 呂炯,竺可楨,張寶?遙?泄??露齲?940.
4 呂炯.海水溫度與水旱問題.氣象學報,1950,21(1—4).
5 呂炯.海面水溫與旱澇關系.地球物理學報,1950,2(2).
6 呂炯.從氣溫和日照談植物的春化和光照.農業學報,1953,4(1).
7 呂炯.關于小麥春凍問題的初步探討.科學通報,1953(8).
8 呂炯.華南橡膠幼樹區寒害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9 呂炯.作物引種與農業氣象.農業學報,1957,2.
10 呂炯.霜凍與地形.天氣月刊,1957(3).
11 呂炯.從推廣“青森5號”嚴重減產的教訓談農業氣象.農業科學通訊,1957,(7).
12 呂炯.再論“青森5號”引種的氣象問題.農業科學通訊,1957,(8).
13 呂炯.論水稻的氣候生態型.天氣月刊,1958,(1).
14 呂炯.地球各緯度一年中晝夜長度的變化(略論與植物的關系).農業學報,1958.
15 呂炯.云南亞熱帶地區考察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16 呂炯.論植物的氣候生態型.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1963,1(12).
17 呂炯.1959年盛夏太平洋海水溫度與大氣環流之間關系.地理學報,30(2).
18 呂炯.從太平洋溫度場的變化預測太平洋環流和長江流域梅雨盈虧.
19 呂炯.西北太平洋及其在東亞氣候上的問題.
20 呂炯.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