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環流
局地環流是由于不同地形和不同性質的活動面受熱不均而導致的局部地區的小型環流。
局地環流是一種中、小尺度(幾公里、幾十公里至100多公里)的區域性環流。由下墊面性質的不均勻性(如城市與鄉村、綠洲與沙漠、湖泊與內陸等)、地形起伏、坡向差異等局地的熱力和動力因素所引起。如 城市熱島環流、 海陸風、 山谷風等。每當大型天氣系統十分強盛時,這種局地性風就不易觀測到。
海陸風
海陸風的形成與季風相同,也是大陸與海洋之間的溫度
差異的轉變引起的。不過海陸風的范圍小,以日為周期,勢力也薄弱。 由于海陸物理屬性的差異,造成海陸受熱不均,白天陸上增溫較海洋快,空氣上升,而海洋上空氣溫相對較低,使地面有風自海洋吹向大陸,補充大陸地區上升氣流,而陸上的上升氣流流向海洋上空而下沉,補充海上吹向大陸的氣流,形成一個完整的熱力環流;這夜間環流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將這種白天風從海洋吹向大陸稱海風,夜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陸風,所在將1天中海陸之間的周期性環流總稱為海陸風。 海陸風的強度在海岸最大,隨著離岸的距離而減弱,一般影響距離在20~50公里左右。海風的風速比陸風大,在典型的情況下,風速可達4~7m/s。而陸風一般僅2m/s左右。海陸風最強烈的地區,發生在溫度日變化最大及晝夜海陸溫度最大的地區。低緯度日射強,所以海陸風較為明顯,尤以夏季為甚。 此外,在大湖附近同樣日間有風自湖面吹向陸地,稱為湖風,夜間自陸地吹向湖面稱為陸風,合稱湖陸風。
山谷風
山谷風的形成原理跟海陸風是類似的。白天,山坡接受太陽光熱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氣因離地較遠,增溫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氣不斷上升,并從山坡上空流向谷地上空,谷底的空氣則沿山坡向山頂補充,這樣便在山坡與山谷之間形成一個熱力環流。下層風由谷底吹向山坡,稱為谷風。到了夜間,山坡上的空氣受山坡輻射冷卻影響,空氣降溫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氣因離地面較遠,降溫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氣因密度大,順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氣因匯合而上升,并從上面向山頂上空流去,形成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流。下層風由山坡吹向谷地,稱為山風。故將白天風從山谷吹向山坡,這種風叫谷風,到夜間,風自山坡吹向山谷,這種風稱山風。山風和谷風又總稱為山谷風。山谷風風速一般較弱,谷風比山風大一些,谷風一般為2~4m/s,有時可達6~7m/s。谷風通過山隘時,風速加大。山風一般僅1~2m/s。但在峽谷中,風力還能增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