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

冰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celand,Islenska Lydveldid),意為“冰的陸地”,成立于1944年6月17日。因其為島國,漢譯成冰島,是歐洲國名中唯一采用意譯的漢語名稱。冰島雖意為“冰凍的陸地”,而實際上這塊游離于北歐大陸之外的島國,卻是綠草茵茵,地熱豐富,漁業發達的富饒國家。
國名由來
冰島之名的起源說法不同,有以下兩種:

1、源程序于發現者的最初印象。 公元4 世紀,希臘地理學家皮菲依曾稱它為“霧島”。但由于海島遠離大陸,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光臨。公元864年,斯堪的納維亞航海家弗洛克踏上島岸,此島才真正被 “發現”。后斯堪的納維亞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紛至沓來。當這些移民的船駛近南部海岸時,首先見到的是一座巨大冰川,即冰島著名的瓦特納冰川。人們對這個冰川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于是把該島命名為“冰島”。
2、源于殖民者的計謀。 最初的殖民者在島上定居以后,不希望別人再來分享自己的“口中食”,故名“冰島”,以阻止人們聞風而來。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5∶18。旗地為藍色,紅、白兩色的十字將旗面分成四塊:兩個相等的藍色正方形,兩個相等的藍色長方形。藍色代表大海,白色代表白雪。藍、白兩色為冰島的國色,體現冰島的自然環境特點,即在藍色的天空和海洋中,浮出“ 冰的陸地”——冰島。冰島自1262年起為挪威屬地,14世紀同受丹麥統治,所以國旗上的十字圖案源自丹麥國旗圖案,表示出冰島歷史上與挪威、丹麥的關系。
國徽
中心圖案為繪有國旗圖案的盾徽。盾徽上端有一只紅舌金爪的白隼和一只白齒紅舌金爪的龍,左側是一頭黑牛,右側站著一位身披斗篷的白衣老人。隼、龍、牛和老人都是傳說中的守護神。盾徽下端的石塊代表冰島多巖石的漫長海岸。國家政要
總統奧拉維爾·格里姆松(Olafur R. Grimsson) ,2004年6月,再次蟬聯冰島總統,2008年8月連任;總理京勒伊格松,2013年5月出任 。
自然地理
面積為10.3萬平方公里。是歐洲最西部的國家,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極圈,冰川面積占8000平方公里,為歐洲第二大島。海岸線長約4970公里。全境3/4是海拔400-800米的高原,其中1/8被冰川覆蓋。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0多座。華納達爾斯赫努克火山為全國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島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巖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開墾,是世界溫泉最多的國家,所以被稱為冰火之國。多噴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錫尤爾騷河長227公里。冰島屬寒溫帶海洋性氣候,變化無常。因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較同緯度的其他地方溫和。夏季日照長,冬季日照極短。秋季和冬初可見極光。
人口

31.9萬(2009年1月)。絕大多數為冰島人,屬日耳曼族。官方語言為冰島語,英語為通用語言。近85.4%的人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
首都
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人口20.1萬人(2009年1月),年平均氣溫4.3℃。全國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雷克雅未克。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23個省、21個自治市和203個教區。冰島主要城市有首都雷克雅未克、阿克雷里、哈夫納夫約杜爾、凱夫拉維克及科帕沃于爾。
語言
冰島語(冰島文:íslenska,英文:Icelandic),冰島的官方語言,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北支(又稱斯堪的納維亞語支)。主要分布于冰島本土,使用人口超過20萬。
8世紀末,愛爾蘭修道士首先移居冰島。
9世紀后半葉,挪威開始向冰島移民。
公元930年建立議會和冰島聯邦。
1262年,冰島和挪威簽定協議,冰島臣屬于挪威。
1380年冰、挪同歸丹麥統治。
1904年獲內部自治。
1918年,冰丹簽訂聯邦法,規定冰為主權國家,但外交事務仍由丹麥控制。
1940年,丹麥被德國占領,冰丹關系中斷。同年英軍進駐,次年美軍取代英軍駐冰。

1941年7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通知國會,美國海軍早已在冰島登陸,以防止德軍占領冰島。此次行動是應冰島政府的請求而采取的。其目的是保證美國的軍需品及時運往英國。
1944年6月16日冰議會正式宣布解散冰丹聯盟,17日成立冰島共和國。
1946年加入聯合國,1949年成為北約成員國。
實行共和制,議會和總統共同執掌立法權,法院執掌司法權,總統和政府共同擁有行政權。總統為國家元首,通過直接選舉產生,對政府的行為享有否決權,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議會分為上、下兩院。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并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冰島不建立軍隊。
1996年10月2日,冰島冰川火山爆發造成河水暴漲。
2007年5月12日,舉行議會選舉。在共63個席位中,獨立黨贏得24席,社會民主聯盟獲得18席,左翼綠色運動獲得9席,進步黨獲得8席,冰島自由黨獲得4席
2009年,歐洲爆發經濟危機,冰島受創最深,積欠英國大量公債,英國向冰島討債不成,冰島幣值大幅度地被貶值。
無鐵路,海運和空運較發達。2004年交通運輸情況如下:
公路
總長12995公里。共有機動車約20.33萬輛(其中小汽車17.54萬輛,貨車2.3萬輛)。
水運
共有1135艘船只,總噸位23.28萬噸。其中漁船943艘,總噸位18.9萬噸。雷克雅未克為主要港口,年到港船只1746艘。
空運
共有飛機360架。凱夫拉維克機場為主要航空港,年運送旅客163.70萬人次。
位置
西隔丹麥海峽與格陵蘭島相望,東臨挪威海,北面格陵蘭海,南界大西洋。
地質地貌
早中新世晚期以來,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質堆積而成,屬于火山島。組成冰島的巖石都是火山巖,以玄武巖分布最廣,還有安山巖、流紋巖等。島上多火山,以“極圈火島”之名著稱,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華納達爾斯火山、海克拉火山與卡特拉火山等等。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動形成了一個約2.1平方公里的小島。冰島溫泉的數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島約有250個堿性溫泉,最大的溫泉每秒可產生200升的泉水。
基本地勢方面,整個冰島是個碗狀高地,四周為海岸山脈,中間為一高原。大部分是臺地,臺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間,個別山峰可達1300至1700米,冰島最高峰是華納達爾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積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沖積平原,平原面積占全島的7%左右。無冰川流過的海岸線不規則,多峽灣、小海灣。其他沿海地區主要為沙灘,岸外的沙洲形成泄湖。
氣候
冰島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首都雷克亞未克7月平均氣溫為10.6度,最高溫度可達24度;1月平均氣溫為0度,但冬季氣候變化無常,多狂風。夏季日照時間較長,6月中下旬尤甚,有極晝現象,冬季日照時間則非常短。
冰島處于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接處,地質條件復雜,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頻繁,至今仍有很多活火山。但冰島建筑堅固,且火山、地震高發區多在內陸,很少形成災害。

水文
河流呈輻射狀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約德勒姆冰河等。
冰島不僅是第四紀冰蓋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現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積占全島的11.5%。主要有瓦特納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達冰川,其中瓦特納冰原面積達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幾百米到2千米之間,是除南極和格陵蘭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植被
苔原廣布,草地面積占24%,故畜牧業較為發達。森林面積占1.37%左右,分布在背風和向陽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樺樹灌木林為主,近幾十年引進不少歐美耐寒松柏,長勢良好。自然資源
冰島緯度雖高,但北大西洋暖流流經西、南、東三面,故沿海氣候溫和濕潤,僅北部和西北部受寒流影響,較寒冷干燥。土地面積中,耕地占0 .1%,林地占1. 2%(以灌木為主),草地占22. 7%,其余均為荒原和冰原。礦產貧乏,已開采的主要是硅藻土。但水能和地熱能豐富,現已大量開發利用。附近海域是北大西洋漁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比地中海中部高出百倍,魚種大約有150種,主要是鱈魚和毛鱗魚。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廣布。
資源
漁業、水利和地熱資源豐富,其他自然資源匱乏,石油等產品需要進口。可開發的年水力發電量為640億度,地熱能年發電量可達72億度。2004年水力發電量為71.3億度,利用地熱發電14.8億度。約90%的冰島居民利用地熱取暖。農牧業
冰島緯度高,日照少,可耕地面積1000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主要農作物為土豆和谷類作物,
工業
1、能源工業
冰島水力和地熱資源得天獨厚,能源工業非常發達,電力充沛,價格低廉。地熱利用開發技術全球獨有。
2、冶金工業
以煉鋁、煉鋼等高耗能產業在冰島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有年產量17.8萬噸,7萬噸和9萬噸的3個煉鋁廠和一個年產量12萬噸的硅鋼廠外,目前建設的冰島Reydarfjordur鋁廠(年產鋁32萬噸)和擴建Grundartangi鋁廠(年產鋁17萬噸)。到2008年,冰島的鋁年產量將達76萬噸。冰島將成為世界鋁生產大國之一,其產量將占世界鋁產量(1300-1400萬噸)的5%。
醫藥業
冰島生物制藥業近年飛速發展,目前已位于世界第四,成為冰島主要經濟支柱之一。這主要得益于冰島生物醫學和基因研究的先進和發展。建筑物材料
水泥、保溫材料、鋁瓦楞版、油漆涂料等不僅能滿足國內需要,還大量出口。汽車改裝業
擁有將普通吉普改裝成具有大功率大尺寸輪車在冰川、高山、熔巖等地區行駛的特種吉普車的專利技術和設備。計算機軟件業
游戲、商業、防毒消毒、教學及實驗室軟件發達,是世界主要軟件出口國之一。漁業
冰島支柱產業。2004年,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的6.4%,捕魚量為172.78萬噸,主要魚種有毛鱗魚、鱈魚和青魚,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7%,絕大部分漁產品供出口,出口額占冰出口總額的54.3%。服務業
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2004年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7.9%,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口的71.2%。
旅游業
冰島有三個國家公園:議會舊址國家公園(Thingvellir):位于冰島西南部,首都東部50公里處,公元930年冰島早期移民在此處舉行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由民主方式選舉出來的議會和第一部冰島憲法。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Skaftafell):位于冰島東南部,是冰島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該公園集冰川,火山,峽谷,森林,瀑布為一體,景色壯觀。
冰川峽谷河國家公園(J?kullsargljufur):位于冰島北部,歐洲最大的瀑布和最長的峽谷之一,鳥類的棲息地。
冰島的阿爾庭建立于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現在它有63名成員,由全國人口每四年選舉一次。國家元首是總統,任期四年。政府首腦是總理,由總統任命,與他的內閣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職責。
憲法
1944年6月17日頒布,后經多次修訂。憲法規定,冰島實行共和制。議會和總統共同執掌立法權,法院執掌司法權,總統和政府共同擁有行政權。總統通過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
議會
議會原分上下兩院,1991年10月合并為一院。共有議員63名,任期四年。
司法機構
實行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兩級審判制。最高法院共有九名大法官,由總統任命,終身任職。最高法院院長由九位法官輪流擔任,任期兩年。
政黨
(1)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在野黨。1929年成立。冰第一大黨。主張保持現有安全防務政策;在冰島獲準保留對漁業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控制權之前,不擬加入歐盟;重視環保;主張國有企業私有化。
(2)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在野黨。1916年成立。主張加強與歐盟的聯系,經濟私有化,提高社會福利。
(3)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提倡加強社會福利制度,主張加入歐盟。
(4)左翼綠色運動(Left Green Movement):簡稱綠黨,執政黨。1999年2月成立。主張冰島退出北約,美軍撤離冰島,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重視環保;主張保護低收入者利益。
(5)公民運動(Civic Movement):在野黨,無指定領導人,2008年底民眾游行示威期間新成立政黨。
(6)自由黨 (Liberal Party):1998年11月成立。主張冰島繼續留在北約,廢止現行漁業配額制度和漁業配額交易。反對冰加入歐盟和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7)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2008年底民眾游行示威期間新成立政黨。 軍事
根據憲法,冰島不設軍隊。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1年同美國簽訂防務協定,由美國負責其防務。北約在冰設有空軍基地和駐軍,并配有戰斗機、獵潛飛機和雷達站等軍事裝備和設施。冰島有一支海洋巡邏隊,備有巡邏艇和一些小型飛機,負責漁區保護和海上救護工作。

冰把同歐洲特別是北歐合作、同北約和美國的關系視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基石。冷戰結束后,為順應國際形勢變化,冰除繼續重點保持與美等西方國家的伙伴關系外,注意加強與亞洲、非洲等其他地區國家的關系,并通過聯合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截止2004年12月,冰已同13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在20個國家設有大使館。 作為北約成員,與美國進行防務合作并保持與大西洋兩岸國家的良好關系是冰島外交政策的核心。冷戰結束后,為順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冰島除繼續重點保持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伙伴關系外,注意加強與亞洲等其他地區國家的關系,并通過聯合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歐盟是冰島最大的貿易伙伴,冰島1994年加入歐洲經濟區,2001年成為《申根協定》成員國。2009年7月,冰島政府向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正式遞交加入歐盟的申請書 。
與中國關系
1971年12月8日,冰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冰避免雙重征稅協定,這是冰島與歐洲及北美以外的第一個國家簽署避免雙重征稅協定。2002年6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冰島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5月格里姆松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5月,冰島總統格里姆松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8年中冰貿易額為1.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3%。
201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冰島中央銀行簽署了金額為35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協議的簽署旨在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加強雙邊金融合作。

文學
冰島最為著名的古典文學作品是“《冰島薩迦》”,一種人們開始定居在冰島的時代寫下的散文史詩,內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傳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雅爾薩迦》和描寫發現格陵蘭和芬蘭以及向那里殖民過程的《Gr?nlendinga和Eiríks》。
新聞出版
2008年出版的全國性報紙有《晨報》、《日報》、《每日時報》。有國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各1家,其中國家廣播電臺有5套節目播出,私人電視臺2家,另有數家私人廣播電臺。
教育發達,全國在校學生約1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學生有1.6萬人。全國有9個高等院校,最大的是冰島大學(Háskóliíslands),2006年在校學生超過9000人,包括教師職工超過1萬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7年11月27日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冰島超過挪威成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國家和地區,塞拉利昂排名靠后。
冰島對大多數探險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理想之地,現在來自美國的探險者數量是10年前的兩倍,2003年,總數達到了30萬人——是這個國家人口總數的兩倍還多。
最具說服力的是冰島當地的弗迦拉巴克探險裝備旅游公司,每年都以驚人的速度找到新的探險路線。
比如一些綠色沼澤和奧拉菲沙漠中的苔原地帶,春季炎熱的阿拉斯加火山口和大量知善鳥的聚集地韋斯特曼納群島。
在冰島居民大量集中的南部海岸附近,80%的火山島與冰河、湖泊、山洞熔巖混在一起,加上雜草叢生,似乎永遠沒有走出去的可能。

藍湖
藍湖似乎已成為冰島最典型的宣照片,許多人都會泡在淺藍色溫泉中,離開機場之后,地理景觀開始明顯變化,靠海岸公路旁偶有小漁村,進入內陸后,公路兩旁更為荒涼,一望無際的火山融巖上長滿苔鮮植物,像是大地鋪上一層軟軟的地毯。
冰川
冰島擁有四大冰川,其中最著名的歐洲最大的瓦特納冰川和史學家所稱的“通向低心之門”的斯奈費兒冰川。在這里駕駛雪吉普和摩托,將給您帶來在冰原上奔馳的獨特享受。冰島中部高原地帶的奇特地形地貌,吸引著眾多游客在這里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徒步攀山,還是駕駛四驅車馳騁在這片看似未開發的處女地,都能帶來絕非一般的感受。珍珠樓
狀似水晶球的珍珠樓,是首都熱水供應公司建造的半球形建筑物,樓內有展覽廳,溫泉模型,餐廳等,游客可通過安裝在眺望臺上的望遠鏡來觀賞城市風景。
開放時間:夏季8:00-20:00,冬季9:00-17:00 票價:60克朗
大地的脈搏
由黃金瀑布、間歇噴泉、及國家公園組成了冰島著名的黃金圈之旅;冰雪融化的洪流,從高山直插下來,奔騰咆哮,經年不絕,陽光下彩虹橫跨,色彩斑斕;沖天的水柱一次次從地表噴出,如同大自然灼熱的呼吸;在歐洲板塊與美洲板塊唯一呈現在地表上的分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