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預警信號

高溫預警信號,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發布的高溫預警信息。在2007年6月實施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中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高溫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高溫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

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悶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接近或達到35℃或已達到35℃以上;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39℃以上。
黃色預警

防御指引:
1.天氣悶熱,要注意防暑降溫;
2.避免長時間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作業;
3.各相關部門、單位做好用電、用水的準備工作;
4.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
天氣熱,要注意防暑降溫;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采取防曬措施;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防暑降溫,關心、慰問生產、施工第一線人員,要妥善安排高溫期間的作息時間和休息場所,改善勞動生產條件,減輕勞動強度,嚴格控制加班加點,高溫作業場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風、隔熱、降溫措施,建筑、施工等露天作業場所要采取有效防暑措施,防止發生人員中暑;對畜、禽以及種植、養殖物采取防高溫保護措施。
橙色預警

防御指引:
1.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有條件的地區應當開放避暑場所;
2.有關部門應注意防范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
3.戶外活動或者在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
5.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
6.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監督檢查。
天氣炎熱,容易中暑,做好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暑降溫;應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對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和重點部位(如燃氣、供電、化工等企業和車站、機場、碼頭、客運車輛、商場等公共聚集場所,以及油庫、危險品倉庫等場所)加強監督檢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防止車輛因高溫造成自燃、爆胎等引發的交通事故;嚴格執行食品衛生制度,避免食品變質引發中毒事件;有關部門應保障生產和生活用電、用水;醫療部門要提前做好相應的救治準備;開放避暑場所和避暑救助中心;其他同黃色高溫信號。
紅色預警
防御指引:
1.注意防暑降溫,白天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2.有關部門要特別注意防火;
3.建議停止戶外露天作業。
天氣酷熱,極易中暑,做好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和兒童)因中暑引發其他疾病的防護措施;教育部門應安排沒有防暑降溫設備的學校停課;在強烈陽光下,暫停或取消學生的戶外活動;在高溫時段,勞動主管部門可根據情況發出停業通知;其他同紅色高溫信號。
專家提醒市民,天氣酷熱時,若處于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便容易中暑。中暑病征是汗多、呼吸困難、氣促、頭痛或頭暈、嚴重發熱、小便不順及變黃。冬瓜湯則可以達到消暑的目的,有健脾、去濕、清熱功效。市民可把冬瓜、生薏米、扁豆、木棉花和豬骨放在一起,用冷水煲兩小時,可收到一定效果。
高溫避險要點:
1.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
2.暫停戶外或室內大型集會。
3.若外出,應采取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穿淺色衣,不要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
4.不宜在陽臺、樹下或露天睡覺,適當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5.要留神蚊、蟲咬傷,避免器械碰割傷,開水、滾油燙傷等,因為高溫天氣下傷口極易感染。
6.要特別注意防火。
特別提示:
1.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溫水洗澡。
2.電扇不能直接對著頭部或身體的某一部位長時間吹。
3.空調溫度不宜過低。
特殊人群怎樣安全度夏:
對于特殊人群,在采取一般高溫熱浪預防措施的同時,還應該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對老弱病人
1.經常做健康檢查,如遇不適,要及時就醫。
2.最好不外出,如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3.宜多靜坐,戒躁戒怒。
4.不要過分納涼,但居室要通風。
對嬰幼兒
1.避免衣被過暖過厚,衣著以寬松、透氣、短小為宜。
2.不宜過多吃冷飲,食物要新鮮、煮透。如出現消化不良,要及時就醫。
3.居室要通風,最好不要睡涼席。
4.提防燙傷。
對孕產婦
1.居室要通風換氣,切忌大捂大蓋,最好不要睡涼席。
2.常洗澡,勤換衣,衣著以寬松、透氣為宜。
3.不可貪吃過涼食品。
對露天高溫作業者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盡量避開中午高溫時間作業。
2.工作場所要準備必要的飲料和防暑藥品。
3.如感不適,應迅速結束勞動,轉移到陰涼處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