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當前位置: 查字典網 >> 天氣 >> 農業氣象 >> 白災
天氣網氣象百科
初雪 東北季風 低氣壓

白災

白災又稱“白毛風”,大雪覆蓋草原,致畜群無處放牧,是牧區一大災害。冬春季節里牧區出現“白毛風”時,大風呼嘯,雪花飛舞,到處是白茫茫一片,致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有時小于1 公里。“白毛風”天氣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交通受到嚴重阻塞。同時,因天寒地凍、糧草不足,人員受傷凍、牲畜被凍死。

目錄

[隱藏]
1 白災概述
2 白災誘因
3 危害與造成的損失
4 白災防治
5 內蒙古白災嚴重的原因
6 相關記載

白災 - 白災概述

白災

白災,是一種冰雪災害。遍野的冰雪,封閉了草地和道路,閉塞了交通和野外牧放牲畜。幾十、幾百公里的冰天雪國,困住了居民和牲畜,造成了生產生活的災難。

這種災害多發生在草原和牧區。一般冰雪厚達15——50公分,時間長達3——5個月。

與其相反的是黑災,寒冷的冬季數月沒有降雪,人畜需要靠吃雪,卻不見雪的蹤影。大地茫茫,都是黑土地,被自然放牧的地方稱為黑災。

白災 - 白災誘因

白災

我國草原多處于東亞季風區的尾閭,常因海洋氣團勢微遲到,導致旱災,即所謂十年九旱。難得一年冬春降雪較多,土壤墑情好,來春牧草生長旺盛,畜牧業可望豐收。本應“瑞雪兆豐年”,現在卻成了“白災”。瑞雪成“白災”,是大自然向我們提示其基本規律,也反映工作的疏漏。其成因有以下4個方面:

1.冷季沒有足夠的草料貯備。草原地區從春末到秋初,大約3~4個月有青草,牧畜膘情較好。隨后便是長達8~9個月的枯草期,牲畜只能啃枯草,勉強維持生命。若遇大雪覆蓋草原,牲畜連枯草也啃不到,就只有坐以待斃了。這便是“白災”。冷季沒有足夠的草料儲備,是釀成“白災”的根本原因。

2.家畜飼養量過多,草原嚴重超載。這是草原普遍退化的根本原因,也是“白災”的成因之一。估計全國家畜超載達45%之多。

3.草原管理失當。牧草生產與家畜生產兩個系統之間存在系統相悖。不當管理非但未能協調系統相悖,反而使矛盾激化。據研究,管理好壞能使生產水平相差十多倍到三百多倍。

4.草原與農耕地區本是互相補充的兩個系統,卻截然分離,系統耦和不夠,未能互相支持。

白災 - 危害與造成的損失

對畜牧業的危害,主要是積雪掩蓋草場,且超過一定深度,有的積雪雖不深,但密度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殼,牲畜難以扒開雪層吃草,造成饑餓,有時冰殼還易劃破羊和馬的蹄腕,造成凍傷。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母畜流產,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饑寒交迫,死亡增多。 同時積雪還妨礙交通,壓損棚舍等。1966年2~4月初,新疆北部連降大雪,形成白災,使牲畜凍、餓死亡全疆達900萬頭(只)以上。

白災 - 白災防治

找到“白災”成因,便不難解決。可采取以下三項措施:

1.貯草抗災,有備無患。貯存足夠的草料和牧民生活必需的糧食、燃料,瑞雪便不會釀成“白災”。災區調查證明,一些有遠見的牧民由于事先貯存了食品、燃料、草料并修建了必要的棚圈,雖與其他牧民同處災區,卻不曾受災,靠碟形天線,悠閑地在家看電視,風雪不動安如山。

從國外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均有大面積草原牧區,許多地方積雪比我們還厚,但并未釀成“白災”(個別情況除外),但蒙古人民共和國就有與我國相似的“白災”。可見成災與否決定于有無準備。仍以美國為例,美國每年打貯草3億噸之多(而我國只有一二千萬噸)。美國草食家畜比中國少,打貯草卻是中國的十幾倍,而且多為優質苜蓿干草或優良青貯牧草,自然不愁“白災”。

根據我國國情,目前尚不具備象美國那樣大量打貯草的條件。但是,可以利用農區的秸稈資源(這些秸稈常常被白白燒掉,即浪費資源又污染大氣)。我國牧區經多年開墾,條件好的草場已變成永久性農田;條件差、不適于耕作的正在退耕還草。如今的牧區與農耕區已是犬牙交錯,可以就近利用農區豐富的秸稈、牧草等資源彌補牧區牧草的不足。由國家與牧民共同集資3~5億元,三五年內在牧區適當地點建設150~200個貯草站,就近收集農區牧草和秸稈,壓成高密度草捆或草塊備用。若再輔以復合營養舔塊和豆科牧草草粉,即使嚴寒季節,牲畜也不但可以保命,還可以繼續長膘。高密度打捆、壓塊以及復合營養舔塊壓制技術,國內均已過關,有關專家可協助行政主管部門立即組織生產送到災區,以解燃眉之急。

2.改革農業、畜牧業結構,逐步實現農牧業的系統耦合。結合退耕還草的決策,將農耕區的飼料飼草生產基地建設納入農業結構改革,短期內即可提高生產水平兩倍左右;將牧區退耕土地要建成穩產高產草料基地。同時,實施農耕區與畜牧區的系統耦合。僅易地育肥一項措施,就可使牧區獲益6倍,農耕區獲益10倍。這是從根本上解決牧草飼料不足問題的途徑。

3.統籌草原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加強草原管理與監測。根據草畜平衡原則,控制家畜數量,提高質量,統一制訂各地草原生態建設規劃,確保草原生態健康,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因此,應修改并完善草原法,制訂實施細則,加強草原生態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有關草原管理系統、檢測信息系統。及時全面提供草原健康狀況信息供決策部門參考,這是不可逾越的治本措施。

以上三項措施,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災”問題。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從現在到開春解凍、牧草返青尚有80~110天。隨著牲畜膘情下降,死亡率急劇上升,災情還將加劇,可能有數以百萬計牲畜死亡。作為救急,應立即組織生產高密度秸稈(或牧草)捆和壓塊(體積只有常規草捆的幾分之一,便于長途運輸及貯存),緊急生產復合營養舔塊(富含粗蛋白、礦物元素、維生素以及可溶性糖分),運往白災災區,防止開春牲畜大量死亡。

白災 - 內蒙古白災嚴重的原因

一是降雪厚度。30厘米厚度的雪,在牧區基本建設條件好的地方,不一定成災;但是在條件差的牧區,白災就不可避免。

二是下雪季節。春天下雪,兩三天就融化了;秋天降雪,問題也不大;下雪的季節,最怕的是在11月、12月,降大雪后,就形成了成災條件。

三是雪后天氣變化。下完雪,不劇烈降溫,不形成暴風雪,成災的可能性就小。

四是雪的持續時間。降雪不化的時間越長,白災越嚴重。

白災 - 相關記載

1977年10月26-30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烏蘭察布盟北部降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雪,雪量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是這些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未曾有過的。 其中錫林浩特降雪量最大,過程降水量達58毫米,超過該地1960-l976年共17年中10月下旬降水量的總和(51.8毫米),其余大部旗縣的過程降水量在25-47毫米之間。上述地區積雪普遍達5寸到1尺,局部地區達1-2尺。大雪封路,交通斷絕,草場變成茫茫雪海,雪緊貼羊的肚皮無法行走。造成歷史上罕見的特大白災。大雪之后牧區氣溫持續偏低, 11月上旬的旬氣溫較常年偏低5-6°C,阿巴嘎旗11 月最低氣溫達零下34.66°C。雪后低溫,加上11月又連下幾場小雪, 12月降了幾次小到中雪,致使積雪不化,牲畜饑寒交迫,牧區白災持續發展。雖然政府組織搶救和空運,但終因范圍太廣、時間過長、災情過重,僅錫林郭勒盟損失的各類家畜就達300萬頭(只),人員亦有凍死、凍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陇南市| 叙永县| 西藏| 泰和县| 东乡县| 云阳县| 怀柔区| 大关县| 大同县| 溧水县| 贵溪市| 无为县| 鹤庆县| 泾源县| 彰化市| 潮安县| 冕宁县| 马山县| 宁陵县| 班戈县| 余庆县| 高要市| 娄底市| 迁西县| 措美县| 大渡口区| 西峡县| 岳普湖县| 且末县| 宜章县| 邢台县| 格尔木市| 内黄县| 筠连县| 海宁市| 精河县| 卢湾区| 绥江县| 本溪市|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