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是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氣候變化研究、氣象信息收集分發服務的國家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區域氣象中心、核污染擴散緊急響應中心。中央氣象臺成立于1950年3月1日。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的氣象服務包括為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政府部門制訂指導國民經濟發展、組織指揮防災減災科學決策所需氣象信息的決策氣象服務,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站等媒介為公眾提供公益氣象服務,向國家重點工程、企事業單位趨利避害組織生產所需的專業氣象服務,為全國省級氣象部門提供指導性氣象服務。國家氣象中心的氣象服務已覆蓋了農業、林業、畜牧業、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環保、保險和商業等國民經濟各大門類。
為滿足社會不同領域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央氣象臺依靠科技進步,積極與國內外科研教育單位合作,提高中國臺風、暴雨、強對流天氣、干旱、沙塵暴、大氣環境質量等的預測預報水平。還加強天氣、環境、應用氣象、遙感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不斷拓展業務領域。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是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1、牽頭組織天氣業務、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系統設計、業務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業務規范和標準的制訂。
2、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天氣監測和預報,負責沙塵天氣、雷電天氣潛勢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的預報;承擔我國及所屬責任海區的災害性天氣警報。
3、承擔中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臺風與海洋氣象監測和預報預警業務。
4、承擔全國交通、水文與地質災害、環境與健康等專業氣象預報業務。
5、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生態與農業氣象及相關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和評估,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建設與保護提供氣象保障。
6、承擔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公眾氣象服務產品制作任務;負責組織制作綜合性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為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提供綜合決策氣象服務。
7、 負責氣象災害監測,氣象及衍生災害的災情收集和評估,承擔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保障服務任務。
8、 負責數值預報業務系統的開發、改進、升級和運行維護及模式的檢驗評估,數值預報產品的解釋應用。
9、承擔對下級氣象臺站的相關業務技術指導任務。
10、依靠科技創新,開展數值預報、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
11、承擔WMO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和環境緊急響應中心(EERC)的任務;承擔THORPEX亞洲TIGGE中心的任務。
12、負責本單位的人、財、物等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承擔管理職能的處級機構包括:辦公室、業務科技處、人事教育處、計劃財務處和黨委辦公室。承擔基本業務職能的處級機構包括:天氣預報與環境氣象室、數值預報室、氣象科技服務中心、應用氣象室、農業與生態氣象室、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室、中國氣象局氣象決策服務中心、人工影響天氣服務室和預報系統實驗室,以及承擔科技服務的機構:北京維艾思氣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除了每天對公眾發布的早間、午間和晚間的天氣預報外,還對政府的相關部門做決策服務以及防災、減災等的預警業務,這些服務是面向大眾的公益服務。通過廣播、電臺、報紙等傳統媒體和新興的互聯網、寬帶網絡,以及聲訊、熱線電話、短信、WAP等電信增值通道,向用戶提供快速、準確、權威、優質的氣象信息服務。
有償服務
從1985年開始,經過國務院批準,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專業氣象臺開始有了專業性的有償服務,服務領域包括農業、建筑、倉儲等行業,隨著氣候變化和天氣的反復無常,臺風、暴雨、洪水、雷擊、寒潮、赤潮、風暴潮、城市熱島效應、空氣可吸入顆粒等字眼屢見報端。氣象臺的專業服務領域也進一步拓展,逐漸發展到涵蓋交通、能源、保險等十幾個行業的專項服務,氣象服務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屆時中央氣象臺(國家氣象中心)的有關單位會免費對外開放,在參觀同時會有專業人士給參觀者解答各種氣象科普知識和相關業務的介紹。
警報
臺風警報 |
會商 會商通告 |
監測
遙感監測 |
預報
天氣趨勢預報 |
服務
決策服務 |
模式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