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

嚴寒是指氣溫在攝氏負20度至負29.9度之間變化的寒冷天氣。根據氣象專業制定的“寒冷程度等級表”,氣溫從-40℃以下至9.9℃的天氣,由低到高共分為八級。嚴寒為第三級。
拼音:yán hán
英文說法:inclement weather;vigours of winter;bitter cold
基本解釋:極度寒冷,極其寒冷,如:嚴寒的北方、嚴寒天氣。
例句:
漢 董仲舒 《雨雹對》:“其尤者,葶藶死於盛夏,款冬花於嚴寒。”
三國 魏阮籍 《詠懷》之二十:“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
明 李贄 《答沉王》:“時猶嚴寒,未敢出戶,未卜見期,謹以為復。”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在嚴寒的冬天, 朱暮堂夫婦睡在絲棉被里還不夠,加上從上海買來的英國制的純羊毛的毯子。”
寒冷:是指地面和大氣溫度低的天氣,讓人感到冷。冬季天氣的寒冷程度,歷來為人們所關心,并以溫度計的攝氏度數來衡量,如-4℃、-10℃等。 為了準確地描述天氣的寒冷程度,在氣象專業上制定了“寒冷程度等級表”,把氣溫從-40℃以下至9.9℃,由低到高共分為八級。
一級為“極寒”,-40℃以下;
二級為“酷寒”,-30℃至-39.9℃;
三級為“嚴寒”,-20℃至-29.9℃;
四級為“大寒”,-10℃至-19.9℃;
五級為“小寒”,-5℃至9.9℃;
六級為“輕寒”,0℃至-4.9℃;
七級為“微寒”,0℃至4.9℃;
八級為“涼”,5℃至9.9℃。
2009年冬季,包括亞洲北部、美國東部、歐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罕見嚴寒,其原因是由北極約30年一次的釋放寒冷空氣這一異常現象引起的。

日本氣象廳表示,已經確認北極圈的寒冷氣體存在蓄積和釋放反復循環的“北極濤動”現象,這種現象對北半球的氣候造成了巨大影響。
2010年1月,寒流和暴風雪強烈襲擊北半球,致使亞洲、歐洲、北美洲眾多國家交通癱瘓,民眾正常生活被打亂,并造成百余人喪生。
2012年歐亞嚴寒天氣
2012年初,嚴寒、暴雪天氣襲擊北半球,從亞洲的中日韓到歐洲的英法,寒流正橫掃歐亞大陸。在2月的第一周,歐洲地區已有223人因嚴寒喪生。同時,日本和中國也正在飽受嚴寒低溫之苦。日本全國各地普降大到暴雪,截至2012年2月6日為止,雪災已造成至少63人喪生,超過700人受傷,部分地區積雪厚度超過2米。而在2012年的春節期間,中國大部分氣溫持續處于偏低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