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權姓鐘離,名權,字云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谷子,漢咸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鐘離。少工文學,尤喜草圣,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后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于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意為「天下第一閑散漢子」。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后列為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傳承:據載鐘離權得東華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后又遇華陽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軒轅黃帝所藏玉匣秘訣,遂成為真仙。后游廬山,遇呂洞賓,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后形成鐘呂金丹派,對宋元道教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傳奇:正陽祖師授度呂洞賓后,復歷廬山,登三級紅樓冉冉升空。有詩贊曰:「鐵笛曾聞跨虎仙,金丹親向帝君傳。臨行付與純陽子,三級紅樓上碧天。」
生辰:農歷四月十五日生,五月十八日上升。
著作:《還丹歌》、《破迷正道歌》。
封號:元世祖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
鐘離權,八仙中名氣僅次于鐵拐李的是鐘離權。他在八仙中地位較高,特別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聲更大。元時,金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只是后來訛為漢鐘離,才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鐘離權,復姓鐘離,字寂道,號云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咸陽人,其父鐘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鐘離簡為中郎將,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確實有位叫鐘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并附有小傳云:咸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肆避三絕句》,其中有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等句,還頗有一些仙味”,當是一位好道之人。
有關鐘離權的仙話頗為不少,據《歷代神仙通鑒》卷9、《列仙全傳》卷3等書的記載,其主要仙話故事大體如下:
漢鐘離、為漢代人。其父鐘離章是東漢大將,以征北胡有功,封燕臺侯。其兄鐘離簡為中郎將。
鐘離權涎生時,就有一段神話傳說∶有一巨人,大踏步進入其母內室, 自云“我是上古黃神氏,當托生于此”,頓時“見異光數丈如烈火”,一位大仙出世了!這位大仙一降生,就象三歲,小兒一般大,天生一副福相: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聳,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乳遠臀長”,更為罕見的是,兒晝夜不聲不響不哭不吃,第七天突然說了一句,語驚四座:“身游紫府、名書玉京。”紫府”與“玉京”是玉帝的宮城,這就是說他是玉皇大帝仙班中的一員。因其“自幼知識輕重,于是父親給他起名為“權”。
鐘離權長大以后,俊目美髯,身長8尺,一表人材,不久官諫議大夫。當時吐蕃造反,鐘離權奉詔出征。權臣梁冀妒忌,怕他立了頭功,就給他老弱殘兵二萬,軍至前防扎營未穩,敵人乘機劫營,軍士盡散。鐘離權敗走獨騎逃往山谷,迷失道路,夜進深山密林,后遇到一個蓬頭佛額、身穿草衣的胡僧,引鐘離權行走數里來到了一個村莊。說:“此處是東華先生成道的地方,將軍可以歇息矣。鐘離權未敢驚動莊中人,不一會兒,忽聽有人說:“此碧眼胡僧饒舌也!”只見來人身披白鹿裘、扶青藜杖,接著又問說:“來者非漢大將軍鐘離權否?”鐘離權應聲道:“是”。老人又說:“你為何不寄宿山僧之所?”鐘離權聞而大驚,仔細一想,老人怎么已知道我前來,此必異人。此時鐘離權已饑餓交迫,疲備不堪,已有鸞鶴之志,乃回心向道,向老人哀求度世之方。這位老人乃東華先生,叫王玄甫,是位上仙。他授鐘離權以長生真訣、金丹火侯及青龍劍法。《續文獻通考》曰∶“東華少陽帝君號帝君于終南凝慢洞以道授徇釧離權。”后來,又遇到華陽真人傳其太乙刀圭、火符內丹、洞曉玄玄之道。在崆洞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訣,成了真仙。玉帝封其為太極左宮真人。
此后,鐘離權或隱或現,歷魏至晉,又做了邊關大將。改名為“金重見”,即“鍾”字的重顯。此時的金重見長相與打扮有些古怪:“丫頭坦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偉體,龍眼虬髯,見晉帝驕奢,遂解印而去”。到了唐末,他又出現,度了呂洞賓。
上一篇: 趙惠宗 | 下一篇: 張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