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中一生,著有《北山集》、《周易窺余》、《經史專音》、《論語解》、《孟子解》等,可謂著述等身。剛中詩存680首,有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存世及《金華叢書》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書籍中散見。
《晚村》:“暑雨霽余飛,翻溝水鳴玉。半規入嵐霧,平疇愈新綠。時有牧歸牛,一笛過山曲。吾廬附幽深,四面蔭修竹。垂云下林梢,驚鳥自爭宿。夜色迫書卷,呼童具燈燭。”
《入信州》:“郵亭方此越三衢,已是江南十里逾。幽谷日來禽對語,平沙霜重雁相呼。溪旁障水橫魚網,竹下開門出酒壺。物態人情隨處好,不煩客子嘆羈孤。”
《此心》:“金華山下赤松鄉,何日橫門杜短墻。皮幾鶉衣甘淡泊,竹蔭花徑任徜徉。雨余靜聽溪流激,風過時聞稻米香。緘負此心剛未遂,羨渠陶子傲羲皇。”
《聞杜鵑》:“少年聞杜鵑,不領杜鵑意。朝將書卷開,暮對春風醉。啼急落花飛,不廢書生睡。年來聞杜鵑,萬感集腸胃。罪大畏斧鉞,恩寬見天地。桑榆寄晚日,骨髓鎖深愧。草舍燈火寒,瘴鄉煙雨細。休作斷腸聲,孤臣已無淚。”
剛中24歲始離故鄉金華,對故鄉懷有深情,長期在陜西、四川等地任官為民,鄉思之情只有借詩遙寄。一首《懷山居》:“春淺酒寒人密座,花深雨細蝶移枝。十年未解作歸計,此恨故園鶯自知。”懷鄉之情滿溢。他也曾回過故鄉,并常游北山、大佛寺等,留下“終日徘徊得好涼,一杯炎暑亦冰霜,會須日上出山去,更看芙荷生夜香”等詩篇。
哲觀剛中詩,高標逸韻,文采飛揚,孤寒冷壯中顯現出苦澀、淡雅以及嫉惡之傲骨與對世事的無奈,其文學價值頗高,然剛中詩名不顯于當時及后世,惜哉。
贊詩曰:
青史曾丹忠愍謚,探花墓留后人憑。
北山有幸迎忠骨,清風無聲慰靈英。
恩薦貶殺皆由檜,知兵好戰豈為名?
為有虎狼窺國器,伏羆在西捍河清。
《晚村》:“暑雨霽余飛,翻溝水鳴玉。半規入嵐霧,平疇愈新綠。時有牧歸牛,一笛過山曲。吾廬附幽深,四面蔭修竹。垂云下林梢,驚鳥自爭宿。夜色迫書卷,呼童具燈燭。”
《入信州》:“郵亭方此越三衢,已是江南十里逾。幽谷日來禽對語,平沙霜重雁相呼。溪旁障水橫魚網,竹下開門出酒壺。物態人情隨處好,不煩客子嘆羈孤。”
《此心》:“金華山下赤松鄉,何日橫門杜短墻。皮幾鶉衣甘淡泊,竹蔭花徑任徜徉。雨余靜聽溪流激,風過時聞稻米香。緘負此心剛未遂,羨渠陶子傲羲皇。”
《聞杜鵑》:“少年聞杜鵑,不領杜鵑意。朝將書卷開,暮對春風醉。啼急落花飛,不廢書生睡。年來聞杜鵑,萬感集腸胃。罪大畏斧鉞,恩寬見天地。桑榆寄晚日,骨髓鎖深愧。草舍燈火寒,瘴鄉煙雨細。休作斷腸聲,孤臣已無淚。”
剛中24歲始離故鄉金華,對故鄉懷有深情,長期在陜西、四川等地任官為民,鄉思之情只有借詩遙寄。一首《懷山居》:“春淺酒寒人密座,花深雨細蝶移枝。十年未解作歸計,此恨故園鶯自知。”懷鄉之情滿溢。他也曾回過故鄉,并常游北山、大佛寺等,留下“終日徘徊得好涼,一杯炎暑亦冰霜,會須日上出山去,更看芙荷生夜香”等詩篇。
哲觀剛中詩,高標逸韻,文采飛揚,孤寒冷壯中顯現出苦澀、淡雅以及嫉惡之傲骨與對世事的無奈,其文學價值頗高,然剛中詩名不顯于當時及后世,惜哉。
贊詩曰:
青史曾丹忠愍謚,探花墓留后人憑。
北山有幸迎忠骨,清風無聲慰靈英。
恩薦貶殺皆由檜,知兵好戰豈為名?
為有虎狼窺國器,伏羆在西捍河清。
上一篇: 趙耆孫 | 下一篇: 曾乾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