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年(1133年),張浚罷官有幾個因素: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將吳玠曾敗于彭原,投訴另一大將曲端不整師。曲端又曾迫逐帥臣王庶而奪其印。富平之役大敗,起因是趙哲臨陣脫逃,但曲端和張浚也意見不合鬧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張忠彥等降金。張浚開始時重用曲端,終于廢之,后來在重新啟用和追究責任之間徘徊,最后還是將曲端下獄論死。有人彈劾張浚殺趙哲、曲端無辜,而重用劉子羽、吳玠是不對的,朝廷開始懷疑張浚。 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張浚在陜西抗金,以檄發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張浚奏劾之。1133年,辛炳已經是御史中丞,同列彈劾張浚。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張浚副手。這時金將撒離喝及劉豫軍聚兵入攻,破金州。劉子羽為興元帥,約吳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師掩擊大勝之,斬馘及墮溪谷死者,以數千計。這時張浚聽到王似來,就請求解除王似兵權,并說王似不勝任。宰相呂頤浩不悅,同時朱勝非也以舊怨攻擊張浚,宋高宗詔浚赴見。 因此張浚被宋高宗罷免。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將吳玠曾敗于彭原,投訴另一大將曲端不整師。曲端又曾迫逐帥臣王庶而奪其印。富平之役大敗,起因是趙哲臨陣脫逃,但曲端和張浚也意見不合鬧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張忠彥等降金。張浚開始時重用曲端,終于廢之,后來在重新啟用和追究責任之間徘徊,最后還是將曲端下獄論死。有人彈劾張浚殺趙哲、曲端無辜,而重用劉子羽、吳玠是不對的,朝廷開始懷疑張浚。 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張浚在陜西抗金,以檄發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張浚奏劾之。1133年,辛炳已經是御史中丞,同列彈劾張浚。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張浚副手。這時金將撒離喝及劉豫軍聚兵入攻,破金州。劉子羽為興元帥,約吳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師掩擊大勝之,斬馘及墮溪谷死者,以數千計。這時張浚聽到王似來,就請求解除王似兵權,并說王似不勝任。宰相呂頤浩不悅,同時朱勝非也以舊怨攻擊張浚,宋高宗詔浚赴見。 因此張浚被宋高宗罷免。
上一篇: 張昌宗 | 下一篇: 張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