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端曾為幕僚。據(jù)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陸彥孚記”,張平叔“少業(yè)進(jìn)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中,曾隨龍圖公陸詵“師桂林”,并“引置帳下,典機(jī)事”。陸詵“移他鎮(zhèn),皆以自隨”,最后陸詵“薨于成都”。平叔“轉(zhuǎn)徙秦隴。”《悟真篇.序》有:“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
張伯端曾為府吏數(shù)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縱活燒毀案上文書,因之,以“火燒文書”罪發(fā)配嶺南。
熙寧二年(公元1069),張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潛心修煉。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公元1075),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書成后,學(xué)者云集而來,晚年“自成都?xì)w于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張伯端曾為府吏數(shù)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縱活燒毀案上文書,因之,以“火燒文書”罪發(fā)配嶺南。
熙寧二年(公元1069),張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潛心修煉。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公元1075),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書成后,學(xué)者云集而來,晚年“自成都?xì)w于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上一篇: 趙抃 | 下一篇: 趙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