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于謙

于謙

  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他上疏奏報陜西各處官校騷擾百姓,詔令派御史逮捕他們。皇帝知道于謙可以承擔重任,當時剛要增設各部右侍郎為直接派駐省的巡撫,于是親手寫了于謙的名字交給吏部,越級提升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于謙到任后,輕裝騎馬走遍了所管轄的地區,訪問父老,考察當時各項應該興辦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幾次,稍有水旱災害,馬上上報。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后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于謙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極度不滿。
  正統六年,于謙上書說:“現在河南、山西各自儲存了數百萬谷物。請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縣上報缺糧的貧困戶,把谷物分發給他們。先給菽秫,再給黍麥,再次給稻。等秋收后還給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貧窮無力的,則免予償還。州縣吏員任滿應該提升時,儲存預備糧達不到指標的,不準離任。并命令監察官員經常稽查視察。”下詔令照此執行。河南靠近黃河的地方,常因水漲沖缺堤岸。于謙令加厚防護堤,計里數設置亭,亭有亭長,負責督促修繕堤岸。又下令種樹、打井,于是榆樹夾道,路上沒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單獨遠在邊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難于前往,奏請另設御史管理。把鎮守將領私自開墾的田全部收為官屯,用以資助邊防經費。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盜賊都逃跑或隱藏起來。在職九年,升任左侍郎,領二品官的俸祿。
  當初,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視于謙。于謙所奏請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準,都是“三楊”主辦的。但于謙每次進說商議國事時,都是空著口袋進去,那些有權勢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這時,“三楊”已經去世,太監王振掌權,正好有個姓名和于謙相似的御史,曾經頂撞過王振。于謙入朝,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錫逢迎王振的指使,彈劾于謙因為長期未得晉升而不滿,擅自推舉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門判處死刑,關在獄中三個月。后來王振知道搞錯了,把他放出來,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宮門前上書,請求于謙留任的人數以千計,周王、晉王等藩王也這樣上言,于是再命于謙為巡撫。當時的山東、陜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萬人,于謙請求發放河南、懷慶兩府積儲的粟米救濟。又奏請令布政使年富安撫召集這些人,給他們田、牛和種子,由里老監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時,都讓他回去辦理喪事,不久便起用原職。
  正統十三年,于謙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挾持皇帝親征。于謙和兵部尚書鄺埜極力勸諫,不聽。鄺埜跟隨皇帝管理軍隊,留于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師大為震驚,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郕王監國,命令群臣討論作戰和防守的方略。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主張南遷的,該殺。京師是天下的根本,一搖動則國家大計完了,難道沒有看見宋朝南渡的情況嗎!”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當時京師最有戰斗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震驚惶恐,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馬上開赴京師,依然策劃部署,人心稍為安定。于謙立即被升為兵部尚書。
  郕王暫代皇帝出朝,廷臣們請求將王振滅門九族。而王振的黨羽叫馬順的,便出來斥責言官。于是給事中王竑在明廷忍不住上前打馬順,大家都跟著他。還把別的王振同黨拉到那里打死。朝上秩序大亂,衛卒聲勢洶洶。郕王害怕得要起來逃跑,為防止錦衣衛報復,于謙推開眾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來,而且告訴郕王宣諭說:“馬順等有罪該死,不予(百官)追究。”大家才安定下來。于謙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門,吏部尚書王直握著于謙的手嘆道:“國家正在倚賴你呢,今天雖然一百個王直又有什么作用!”當時,上下的人都依賴重視于謙,于謙亦毅然把國家的安危視為自己的責任。 當初,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敵寇將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辭。于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景帝,于謙進去回答問話,情緒激昂地哭著說:“敵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輕視中國,長驅南下。請命令各邊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營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輒、張儀、雷通分兵據守九門重要的地方,軍隊駐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竑亦參與這些事,遷徙外城附近的居民進入城內。儲存在通州的糧食,令官軍自己去支領,用裝足的米作為代價,不把糧食留給敵人。文臣像軒倪這樣的人,應該用為巡撫。武臣像石亨、楊洪、柳博這樣的,應該用為將帥。至于軍隊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擔,沒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對他的意見,皇帝全都認真地接納了。
  十月,敕令于謙提督各營軍馬。而也先挾持著上皇(英宗)攻破紫荊關直入,進窺京師。石亨建議收兵固守使敵兵勞累衰竭。于謙不同意,說:“為什么向他示弱,使敵人更加輕視我。”馬上分別調遣諸將帶領二十二萬兵士,在九門外擺開陣勢:都督陶瑾在安定門,廣寧伯劉安東直門,武進伯朱瑛朝陽門,都督劉聚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阜成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蘆宣城門,而于謙自己和石亨率領副總兵范廣、武興在德勝門外列陣,抵擋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給了侍郎吳寧,把各城門全部關閉,自己親自督戰。下令: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后隊斬前隊。于是將士知道必定要死戰,都聽命令。副總兵高禮、毛福壽在彰義門北面抵擋敵人,俘虜了一個頭目。皇帝高興,令于謙選精兵聚集在教場,以便調動;再命太監興安、李永昌同于謙一起管理軍務。
  當初,也先部隊深入,以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見到明朝官軍嚴陣以待,有些喪氣。叛變了的宦官喜寧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黃金和絲織品以萬萬計;又邀于謙及王直、胡濙等出城談判。皇帝不準許。也先更加沮喪。庚申,也先部隊窺伺德勝門。于謙令石亨率神機營在空屋里設下埋伏,派幾個騎兵引誘敵人。敵人用一萬騎兵逼近,副總兵范廣發射火藥武器,伏兵一齊起來迎擊。也先的弟弟孛羅,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隊轉移到西直門,都督孫鏜抵御他,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來到,敵寇撤退。副總兵武興在彰義門攻打敵軍,和都督王敬一起挫敗了也先的前鋒。敵軍正要退卻,而幾百個騎著馬的宦官想爭功,沖馬爭著向前。陣腳亂了,武興被亂發的箭射死。寇兵趕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頂,呼喊著用磚石投擲敵人,喧聲震天。王竑和福壽的援兵趕到,敵軍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請沒人理他,作戰又失利,知道不可能達到目的,又聽說各地勤王的部隊馬上要開到,恐怕截斷了他的歸路,于是擁著上皇由良鄉向西去。于謙調各將領追擊,到居庸關才回來。評功,加于謙少保、總督軍務。于謙說:“四郊多保壘,是卿大夫的恥辱,怎么敢求取賞賜功勞呢!”堅決推辭,皇帝不準。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請求用大臣鎮守山西,防止敵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總兵朱謙奏稱敵兵三萬圍攻萬全,敕令范廣擔任總兵官抵御他:不久,敵寇退,于謙請求即駐兵居庸關,敵寇來則出關剿殺,敵寇退則回京師駐守。大同參將許貴奏北面有三個人到鎮上,想朝廷派使者講和。于謙說:“以前派指揮季鋒、岳謙前往講和,而也先跟著入寇。接著派通政王復、少卿趙榮,見不到上皇就回來了。顯然,不能依靠和談。況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從道理上來說也絕不可以講和。萬一和了他要滿足無窮無盡的要求,答應則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困難,不答應又會發生變亂,這形勢也不能講和。許貴是武臣,而這樣恐懼畏縮,怎能敵汽同仇,按法律該處死。”發出文書嚴厲譴責他。從此邊境的將領人人都主張堅守作戰,沒有敢說講和的。
  當初,也先諸多要挾,都是由喜寧策劃的。朱祁鎮(英宗)策劃鎮守大同的將領抓了喜寧,把他殺了。又給王偉想辦法,讓他引誘殺了奸細田小兒。而且利用間諜實行離間,請求特別釋放了忠勇伯把臺家,答應封給爵位,讓他從中想辦法。也先開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來聯系,京師的戒備才稍稍放松了一點。于謙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撫穩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應聚集成群,這是很值得擔心的。請敕令內外守備和各處巡撫用心整頓,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內地召募發兵的文武官員和鎮守中宮。”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經一年。也先見中國沒有什么事端,更想講和,使者接連前來,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議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興地說:“朕本來不想登大位,當時是被推上來的。”于謙從容地說:“帝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有更改,只是從情理上應該趕快把他接回來罷了。萬一他真有什么陰謀,我就有話說了。”皇帝看看他便改變了面色說:“聽你的、聽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實、楊善前往。終于把上皇接了回來,這是于謙的功勞。
  上皇已經回來,瓦剌請求朝貢。先前貢使不過百人,正統十三年增加到三千余人,對給予的賞賜總不滿足,便入侵。”現在又派三千人來朝,于謙請求列兵居庸關以備不測,在京師隆重陳兵,設宴招待。因此說到和議很難依靠,逐條進上安定邊境的三個策略。請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遼東各路總兵官增修墻準備防御。京兵分別隸屬于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雖然各設有總兵。但不相統一,請求選擇精銳十五萬人,分為十營團操,從此開始了團營的制度。這事記載在《明史·兵志》中。瓦剌入貢,常常攜帶以前擄去的人口來。于謙一定奏請酬勞使者,前后贖回了幾百人。
  當初,永樂年中,投降過來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時,很多成了內應。于謙想分散遣送他們。因為西南有戰事,每次出征,都挑選他們精銳的騎手,從厚資助他們前往,然后再遣送他們的妻子,內患得以平定。楊洪以獨石入衛,八個城都給了敵人。于謙使都督孫安率輕騎兵出龍門關占據了它,招募百姓屯田,邊戰邊守,八個城得以收復。貴州苗未平定,何文淵建議撤去布使、按察兩司。專設都指揮使司,用大將鎮守。于謙說:“不設兩個司,是放棄了這地方。”建議遂作罷。于謙認為上皇雖然回來了,但國恥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脫脫不花結怨,請求趁機派大軍,自己前往征討他,以報復從前的仇恨,清除邊患。皇帝不準。
  于謙主持兵部工作時,也先的勢力正在擴張,而福建鄧茂七、浙江葉宗留、廣東黃蕭養各自擁有部眾和自封的封號,湖廣、貴州、廣西、瑤、侗、苗、僚到處蜂起作亂,前后的軍隊征集調遣,都是于謙獨自安排。當戰事匆忙急迫,瞬息萬變的時候,于謙眼睛看著手指數著,隨口講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機宜采取正確的方針方法。同事和下屬接受命令,彼此看著都感到驚駭佩服。號令嚴明。雖然是勛臣老將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請圣旨切實責備。一張小字條送到萬里外,沒有不謹慎小心執行的。他才思的暢通敏捷,考慮的周到仔細,一時沒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樸忠厚過人,忘身憂國。上皇雖然回來了,一點也不說自己的功勞。東宮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東宮太子宮屬者支取兩份俸祿。諸臣都表示推辭,只有于謙一再推辭。自己的生活很簡單儉樸,所居住的房子僅僅能夠遮擋風雨。皇帝賜給他西華門的府第,推辭說:“國家多難,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堅決推辭,皇帝不準。于是把皇帝前所賞賜的璽書、袍服、銀錠之類,全部封好寫上說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罷了。
  皇帝很了解于謙,所議論奏請的事沒有不聽從的。皇帝曾經派使者到真定、河間采擇野菜,去直沽制造魚干,于謙一說便馬上停止。任用一個人,一定悄悄訪問于謙。于謙實事求是地回答,沒有隱瞞,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稱職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樣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當敵寇剛剛撤退時,都御史羅通立刻上奏章彈劾于謙登記的功勞薄不實在。御史顧(日翟)說于謙太專權,干預六部的大事奏請實行,好像他就是內閣一樣。于謙根據祖制反駁他們,戶部尚書金濂亦上疏為他爭辯,但指責他的人還是不斷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詞上奏彈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眾議,加以任有,他才得以盡量實現自己的計劃。
  于謙的性格很剛強,遇到有不痛快的事,總是拍著胸脯感嘆說:“這一腔熱血,不知會灑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勛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終不贊成講和,雖然上皇因此能夠回來,但上皇并不滿意。徐珵因為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這時把名字改為有貞,比較得到提升進用,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石亨本來因為違犯了軍法被削職,是于謙請求皇帝寬恕了他,讓他總理十營兵,但因為害怕于謙不敢放肆,也不喜歡于謙。德勝門一仗的勝利,石亨的功勞并不比于謙大,而得到世襲侯爵,內心有愧,于是上書推薦于謙的兒子于冕。皇帝下詔讓他到京師,于謙推辭,皇帝不準。于謙說:“國家多事的時候,臣子在道義上不應該顧及個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為大將,沒有聽說他舉薦一位隱士,提拔一個兵卒,以補益軍隊國家,而只是推薦了我的兒子,這能得到公眾的認可嗎?我對于軍功,極力杜絕僥幸,絕對不敢用兒子來濫領功勞。”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張輒因為征苗時不守律令,被于謙彈劾,和內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謙。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上皇恢復了帝位,宣諭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入獄。誣陷于謙等和黃囗制造不軌言論,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石亨等拿定這個說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坐以謀反,判處死刑。王文忍受不了這種誣陷,急于爭辯,于謙笑著說:“這是石亨他們的意思罷了,分辯有什么用處?”奏疏上呈后,英宗還有些猶豫,說:“于謙是有功勞的(謙實有功)。”徐有貞進言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結局——斬決。史載:天下冤之!于謙被殺之后,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這是一項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為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財(家無余財)。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應該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了。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布。一時要討好皇帝爭取寵幸的人,全都以于謙作為一個話柄。
  于謙自從土木之變以后,發誓不和敵人共生存。經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癥病,景帝派太監興安、舒良輪流前往探望。聽說他的衣服、用具過于簡單,下詔令宮中造了賜給他,所賜東西甚至連醋菜都有了。又親自到萬歲山,砍竹取汁賜給他。有人說皇帝太過寵愛于謙,興安等說:“他日夜為國分憂,不問家產,如果他去了,讓朝廷到那里還能找到這樣的人?”到抄家的時候,家里沒有多余的錢財,只有正屋關鎖得嚴嚴實實。打開來看,都是皇上賜給的蟒袍、劍器。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全國的人都認為他是冤枉的。一有個叫朵兒的指揮,本來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潑在于謙死的地方,慟哭。曹吉祥發怒,鞭打他。第二天,他還是照樣潑灑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陳逢被于謙的忠義感動,收斂了他的尸體。過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陳逵,是六合人。曾被推舉為有將領之才,是從李時勉門下舉薦的。皇太后開始時不知道于謙的死,聽說以后,嘆息哀悼了幾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謙已死,由石亨的黨羽陳汝言任兵部尚書。不到一年,所干的壞事敗露,貪贓累計巨萬。皇帝召大臣進去看,變了臉色說:“于謙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余的錢財,陳汝言為什么會有這樣多?”石亨低著頭不能回答。不久邊境有警,皇帝滿面愁容。恭順侯吳瑾在旁邊侍候,進諫說:“如果于謙在,一定不會讓敵人這樣。”皇帝無言以對。這一年,徐有貞被石亨中傷,充軍到金齒口。又過了幾年,石亨亦被捕入獄,死于獄中;曹吉祥謀反,被滅族,于謙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成化初年,將于冕赦免回來,他上疏申訴冤枉,得以恢復于謙的官職,賜祭,誥文里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使其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時已經知道他的冤,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這誥文在全國各地傳頌。弘治二年,采納了給事中孫需的意見,贈給于謙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萬歷中,改謚為忠肅。杭州、河南、山西都是歷代奉拜祭祀不止。其實于謙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謂嘉獎,因為這些所謂的天子似乎并沒有評價于謙的資格,明英宗之前有過無數的皇帝,在他之后還會有很多,而于謙是獨一無二的。
上一篇: 袁枚 下一篇: 金昌緒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墨竹工卡县| 博爱县| 常熟市| 屯门区| 共和县| 武平县| 遂平县| 呼图壁县| 澜沧| 绩溪县| 西华县| 资溪县| 汤原县| 仪陇县| 临沂市| 巢湖市| 琼中| 双城市| 攀枝花市| 饶阳县| 舒兰市| 沙坪坝区| 水城县| 沿河| 梁山县| 三门县| 青龙| 华亭县| 上思县| 中西区| 合水县| 闽清县| 阳朔县| 勃利县| 商洛市| 湖南省| 汝阳县| 麻阳| 泰安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