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燮在平湖料理完父親的喪事后,離開平湖,孤身一人來到太湖,隱居橫山。 橫山,在蘇州城西南約十五里(古時計量,據《木瀆志》)的地方,因四面皆橫而得名。橫山又名踞湖山,也叫七子山。據《橫山志》,橫山方廣四十余里,蘇州城外的茶磨、吳山、寶華、紫石、民山等山都在橫山范圍之內,橫山是其總稱,有橫山山脈的說法,其南面臨石湖,宋代詩人范成大隱居石湖,有范石湖之稱。 葉燮在三年的流亡生活中,曾經一度在太湖周邊的山中、寺庵居住,對橫山的地理環境有相當的了解。橫山樹木蔥籠,地域廣大,人煙稀少、人跡罕至,是個適宜于隱居的處所,歷史上的一些名人就曾隱居于些,如朱桓、陸云、顧野王等。當時,山中就有一名據說姓陶的隱者隱居于此,此人從不與人交往,葉燮隱居于橫山之后,二人也從來沒有見過面,葉燮曾數次去尋訪那人也避而不見,因此,選擇在橫山隱居,可以避開塵世的紛紛擾擾,尤其在清初,存有復明之想的葉燮,自然把橫山看作是一個理想的隱居之處。 古人在選擇隱居場所時,往往存有忠、孝兩全的想法,不少人在先人的墳前結廬而居,同時為先人守墳,盡后輩一點孝道。 葉燮選擇橫山,也不無這樣的考慮。
遷分湖之前,葉家的祖墳葬在吳縣西山,遷分湖之后,葉家的祖墳就葬在北厙大珠圩。尚佛的葉紹袁覺得風水不好,多方選擇理想的墓穴。1641年、葉紹袁入太湖,在踞湖山百福字圩看中了一塊地,買了下來,準備安葬先人的墳墓,其后,葉紹袁多次到踞湖山,規劃墳地,到1643年農歷十二月,葉燮隨父親等人到踞湖山百福字圩,將祖父祖母的墳安葬好,并遷入其它先人的墳。在出家流亡離開太湖往浙江前,葉燮還曾到祖先的墳上掃墓。 在橫山隱居,既可以為先人守墳盡自己的孝心,又能躲避清廷的追捕,且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讀書,此舉是一石三鳥,橫山,自然成為葉燮隱居的首選之地。 況且,當時葉燮的長兄世佺、四兄世侗、七弟世倕都在橫山附近的鄧尉、支硎等地避難、就醫,也需要葉燮的照料,出于多種因素的考慮,葉燮在橫山隱居下來。 隱居于橫山的葉燮,在橫山一住二十多年,除了出門游歷坐館之外,幾乎閉門不出,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讀書上,博覽古今典籍,參悟學理與佛理。
上一篇: 姚鼐 | 下一篇: 尤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