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許曉軒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5年,到無錫公益鐵工廠當會計,參加了抗日救亡組織“無錫學社”。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發起組織護廠大刀隊,廠方決定將機器設備轉運武漢,他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將帳冊、資料裝進枕套徒步到達常州,幾番周折到達漢口,接著又遷往重慶,他主動負責管理生活,使工廠迅速恢復生產。1938年初,在重慶復興鐵工廠當會計,由救國會負責人沙千里介紹,參加楊修范領導的青年職業互助會活動,不久成為互助會的領導同志。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川東青委創辦的《青年生活》月刊編委,并負責發行工作。1939年春,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接著調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經常深入工廠,領導、發動群眾開展地下斗爭。
1940年3月,調任重慶新市區區委書記,在他的組織發動下,新市區黨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賣,許曉軒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國民黨軍統貴州息烽集中營。作為獄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員,每當危險的時候,許曉軒就鼓勵大家:“越是關鍵的時刻,我們越要叫敵人知道,共產黨人是不可動搖的。”1941年10月,被轉押到貴州息烽監獄,曾同譚沈明一起,發動難友與監獄主任周養浩作斗爭。1946年7月,又被押回重慶白公館看守所。他和譚沈明、韓子棟3人組成中共臨時支部,許曉軒任支部書記。多次帶領難友們進行越獄斗爭,并拒絕保證不再越獄,曾被罰帶重鐐在烈日下做苦工和關進黑牢。
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系,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并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斗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曉軒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1949年11月27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下令對獄中的革命者進行血腥大屠殺。許曉軒從容就義,許曉軒慘遭國民黨特務殺害。他和難友們的斗爭事跡,是長篇小說《紅巖》中許云峰、齊曉軒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年僅34歲。許曉軒犧牲后三天,重慶回到人民手中。黨和政府將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蒼松翠柏護衛著的歌樂山上。
上一篇: 熊亨瀚 | 下一篇: 徐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