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 嵩:(公元668~749年),著名唐朝丞相、軍事家。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拜相,為蕭氏唐朝拜相笫三人,后梁明皇帝蕭巋玄孫,高祖武德宰相蕭瑀曾侄孫。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晉封徐國公。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加拜太子大師。
蕭嵩是梁宣帝裔孫。初與陸象先為僚婿。陸象先,相門之子。當時蕭嵩尚未入仕,一看相者說:“陸郎十年內,位極人臣,然不及蕭郎,一門盡貴,官高多壽。”唐景云元年,蕭嵩為醴泉尉,當時陸象先已為中書侍郎,他引蕭嵩為監察御史,驟遷殿中。
當時的唐玄宗皇帝非常器重蘇顄,準備任他作宰相,對他的禮遇和詢問問題,與其它的大臣都很不一樣。皇上秘密行動,不想讓左右的人知道,一直到了頒詔讓他升任宰相的前一天,等到深夜,才找人寫詔書。
唐開元初年,蕭嵩拜中書舍人,與王丘、齊浣同列,未之異,獨姚崇許其致遠。
至唐開元十七年末(己巳年,公元729年),當時唐朝東北邊疆沒有大的戰事,不管是突厥還是渤海,或者是契丹可突于,對于幽州的都沒有絲毫侵犯的意思。也許是他們注意到幽州正在加緊操練兵馬,認為是可能要對他們動手,轉入了防御狀態。當然,小股的流賊劫掠,還是經常有的。只是剿滅他們,剛好可以作為安祿山新軍的實戰訓練。
蕭嵩當時任兵部尚書引河西節度史,他將朝廷的重點戰事一直放在西面,余王君廓、張守硅等先后大勝吐蕃,并將對吐蕃的防御作戰,轉成了進攻作戰。數次大勝,為大唐王朝謀練出了一大批的精兵強將。
其時唐朝新的三個宰相中,宇文融是經濟方面的一把好手,蕭嵩是軍事方面的一把好手,裴光庭前大總管裴行儉的孫子,素來以為人清廉和善于治軍著稱。任命這樣三位攻擊力很強的大臣為宰相,很好的說明了李隆基的馭官之道。
蕭嵩后來為官謹慎之極,有一次,唐玄宗向侍臣詢問說:“外庭是誰值宿?”就命人拿著蠟燭去叫來,到了一看,是中書舍人蕭嵩。唐玄宗就把蘇顄的姓名交給蕭嵩,讓他起草制書。寫完之后,那上面有句詞說:“國之瑰寶”,唐玄宗斟酌了一會,對蕭嵩說“蘇顄是蘇瑰的兒子,我不想使用他父親的名諱,你替我修改一下。”唐玄宗因而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緊張的汗流浹背,久久不能下筆。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間,應當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只改成:“國之珍寶”,別的都沒有更改。蕭嵩退出去之后,唐玄宗把他草寫的紙扔到地上說:“真是徒有其名。”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唐玄宗聽見,急忙說:“蕭嵩雖然不善長才藝,人臣之貴,是沒有人比得上,剛才說的是戲言。”唐玄宗的默默觀察識別和用心神去看待臣子,都像這樣。
后三遷官職,出任尚書左丞,以兵部尚書節度河西,以破吐蕃功,入為中書令,遙領河西節度,終太子太師,終年年八十余歲。有子衡,尚新昌公主。以三品就養,時論榮之。詩二首。
上一篇: 辛替否 | 下一篇: 許景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