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彥博少年時期與張升(后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高若納(后官至參知政事)從潁昌史(火召)學習經術,天圣五年(1027年)進士及第,先后任翼城知縣、絳州通判、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文彥博遇事沉著、冷靜,處理事情也非常果斷,且多為國家社稷著想。當時西部邊境有軍事行動,常有將官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情況發生。文彥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間尚屬無妨,若遇戰亂年代,何所濟之?平時將權不專、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見。文彥博曾與樞密使龐籍討論淘汰冗兵減省冗費事,朝中大臣多認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為朝廷過去害怕在災荒年間發生災民暴動,便在災區大規模征兵,以減其勢;分若減省冗兵,恐怕所減之人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仁宗也遲疑不決,文彥博決然地說,“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發生,臣請為國而死!”朝廷接納了文彥博的意見,如其言,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文彥博以直使館任河東轉運副使,河東路所管轄的麟州,與西夏相鄰,運餉道路迂回繞遠且難走,在銀城河外有唐朝時所修故道,廢已久無人治理。文彥博上任,親自帶人修復故道,使運餉路途近而好走,在麟州城里積聚很多糧草,西夏元昊率軍來進攻,看到有準備,遂撤去。
慶歷七年(1047年),文彥博任樞密副使。十一月,貝州王則起義,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彥博宣撫河北,去平息王則起義。文彥博至貝州城下,一面讓官軍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閏正月,官軍攻入城中,王則被捕,起義被平息。文彥博以功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
皇祐元年(1049年)八月,文彥博為昭文館大學土,三年,因御史唐介揭發文彥博曾送蜀錦給張貴妃,十月,被罷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彥博再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土。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英宗時,文彥博任樞密使。神宗即位,王安石開始變法,文彥博與王安石所持論有異,對其中市易、青苗諸法傷民弊端多所論及,因反對變法,文彥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大師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經司馬光推薦,文彥博出任平章軍國重事,五年,以太師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等使復致仕。紹至四年(1097年),章淳秉政,云文彥博與司馬光曾反對王安石變法,降為太子太保,也就在這一年,文彥博去世,時年92歲。宋徽宗崇寧(1102——1106年)間,蔡京為右相,將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人稱為“元佑黨人”,刻元佑黨人碑,禁止元佑學術。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彥博才又被追復太師,謚忠烈。
文彥博著有《大饗明堂紀要》二卷、《藥準》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叢書》中。文彥博也愛寫詩、詞,但所留甚少,且多與政治有關,如《雙泉》云:“長劍并彈霜氣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纓洗耳更何處,世人回看輕鴻毛。”又如《題榆次縣鼓樓》:“置向譙樓一任撾,撾多撾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黃(纟由)被,努出頭來放早衙。”文彥博工書法,黃庭堅云“潞公書極似蘇靈芝公”“今觀《到洛為兒子赴許昌》帖,筆執清勁,真不愧古人!”
文彥博歷仁、英、神、哲四朝,任將相50年,執政于國家承平之時,史稱:“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彥博于輔助朝政,平雪冤獄,處處為百姓著想,雖多所建樹,但文彥博為維護封建統治,也參與了鎮壓農民起義的行動。總體說來,文彥博在北宋王朝中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文彥博遇事沉著、冷靜,處理事情也非常果斷,且多為國家社稷著想。當時西部邊境有軍事行動,常有將官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情況發生。文彥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間尚屬無妨,若遇戰亂年代,何所濟之?平時將權不專、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見。文彥博曾與樞密使龐籍討論淘汰冗兵減省冗費事,朝中大臣多認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為朝廷過去害怕在災荒年間發生災民暴動,便在災區大規模征兵,以減其勢;分若減省冗兵,恐怕所減之人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仁宗也遲疑不決,文彥博決然地說,“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發生,臣請為國而死!”朝廷接納了文彥博的意見,如其言,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文彥博以直使館任河東轉運副使,河東路所管轄的麟州,與西夏相鄰,運餉道路迂回繞遠且難走,在銀城河外有唐朝時所修故道,廢已久無人治理。文彥博上任,親自帶人修復故道,使運餉路途近而好走,在麟州城里積聚很多糧草,西夏元昊率軍來進攻,看到有準備,遂撤去。
慶歷七年(1047年),文彥博任樞密副使。十一月,貝州王則起義,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彥博宣撫河北,去平息王則起義。文彥博至貝州城下,一面讓官軍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閏正月,官軍攻入城中,王則被捕,起義被平息。文彥博以功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
皇祐元年(1049年)八月,文彥博為昭文館大學土,三年,因御史唐介揭發文彥博曾送蜀錦給張貴妃,十月,被罷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彥博再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土。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英宗時,文彥博任樞密使。神宗即位,王安石開始變法,文彥博與王安石所持論有異,對其中市易、青苗諸法傷民弊端多所論及,因反對變法,文彥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大師致仕。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經司馬光推薦,文彥博出任平章軍國重事,五年,以太師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等使復致仕。紹至四年(1097年),章淳秉政,云文彥博與司馬光曾反對王安石變法,降為太子太保,也就在這一年,文彥博去世,時年92歲。宋徽宗崇寧(1102——1106年)間,蔡京為右相,將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人稱為“元佑黨人”,刻元佑黨人碑,禁止元佑學術。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彥博才又被追復太師,謚忠烈。
文彥博著有《大饗明堂紀要》二卷、《藥準》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叢書》中。文彥博也愛寫詩、詞,但所留甚少,且多與政治有關,如《雙泉》云:“長劍并彈霜氣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纓洗耳更何處,世人回看輕鴻毛。”又如《題榆次縣鼓樓》:“置向譙樓一任撾,撾多撾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黃(纟由)被,努出頭來放早衙。”文彥博工書法,黃庭堅云“潞公書極似蘇靈芝公”“今觀《到洛為兒子赴許昌》帖,筆執清勁,真不愧古人!”
文彥博歷仁、英、神、哲四朝,任將相50年,執政于國家承平之時,史稱:“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彥博于輔助朝政,平雪冤獄,處處為百姓著想,雖多所建樹,但文彥博為維護封建統治,也參與了鎮壓農民起義的行動。總體說來,文彥博在北宋王朝中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一篇: 吳感 | 下一篇: 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