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國人物(
二、北魏王建
三、唐代詩人(
四、前蜀皇帝(
五、高麗太祖(
六、南京軍區政
七、福州大學教
八、成都中醫學
九、徐州市作家
十、鹽城市會計
十一、河海大學
十二、南京師范
十三、濟寧市公
十四、江西省上
十五、地震學會
十六、王建北京
十七、中國宏觀
十八、浙江教育
十九、北師大良
二十、西北師范
男,1963年7月生。1985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專業,同年到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工作。1990年獲地震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地震學博士學位, 2000年至2002年先后赴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做博士后和訪問學者。現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第二研究副主任。
“七五”期間,主要從事地震區劃、地震危險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八五” 期間,參加了國家地震局“八五”重點科研項目“2005年前我國大陸強震預測方法和預測圖編制”的工作。“九五” 期間,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主持完成了中國地震局重點科研課題“中長期地震預測的新方法及其應用研究”,開始探索中長期地震預測由統計方法為主向具有一定物理意義方法轉化的相關問題。“十五”期間,承擔中國地震局重點科研課題“強地震中期預測物理基礎研究”,進一步探討具有一定物理意義的預測新方法和中長期地震預測的物理基礎。近年來,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地震活動性分析、歷史地震研究、地震中長期預測、地震危險性分析、中國大陸強震動力環境和工程地震等方面。
中國地震學會歷史地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員。
在國內外專業雜志、國際會議等發表論文四十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曾獲全國青年地震工作者優秀科技論文獎和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
“七五”期間,主要從事地震區劃、地震危險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八五” 期間,參加了國家地震局“八五”重點科研項目“2005年前我國大陸強震預測方法和預測圖編制”的工作。“九五” 期間,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主持完成了中國地震局重點科研課題“中長期地震預測的新方法及其應用研究”,開始探索中長期地震預測由統計方法為主向具有一定物理意義方法轉化的相關問題。“十五”期間,承擔中國地震局重點科研課題“強地震中期預測物理基礎研究”,進一步探討具有一定物理意義的預測新方法和中長期地震預測的物理基礎。近年來,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地震活動性分析、歷史地震研究、地震中長期預測、地震危險性分析、中國大陸強震動力環境和工程地震等方面。
中國地震學會歷史地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員。
在國內外專業雜志、國際會議等發表論文四十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曾獲全國青年地震工作者優秀科技論文獎和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
上一篇: 王績 | 下一篇: 王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