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王國維

王國維

  1877年,丁丑,光緒三年
  12月3日(舊歷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寧州城(今海寧市鹽官鎮)雙仁巷舊宅。初名國楨,后改國維,字靜庵(安),又字伯隅,號人間、禮堂、觀堂、永觀、東海愚公等。海寧王氏乃當地書香世家。
  1886年,丙戌,光緒十二年,十歲。
  全家遷居城內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處后成為王國維故居紀念館。少年時代即被譽為"海寧四才子"之一。
  1892年,壬辰,光緒十八年,十六歲。
  7月入州學,參加海寧州歲試,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1893年,癸巳,光緒十九年,十七歲。
  3月赴省城杭州應鄉試不中,肄業于杭州崇文書院。
  1894年,甲午,光緒二十年,十八歲。
  中日甲午戰起,清軍戰敗,極為震動。始知世有"新學"。
  1895年,乙未,光緒二十一年,十九歲。
  11月與莫氏成婚。
  1897年,丁酉,光緒二十三年,二十一歲。
  9月赴杭州再次參加鄉試,不中。從1895年至此,撰成《詠史》詩二十首。1928年始發表于《學衡》第66期,吳宓稱之"分詠中國全史,議論新奇正大"。年底,與同鄉張英甫等謀創海寧師范學堂,并上呈籌款緣由,未果。
  1898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二十二歲。
  2月,至上海任《時務報》書記。此舉為其一生行事之始。26日羅振玉等創辦的東文學社開課后,王氏入學學習,受業于藤田豐八等,漸為羅振玉所知。7月因患腳氣病,回籍治療。10月返滬,《時務報》因戊戌變法失敗而遭關閉,羅振玉引之入東文學社,負責庶務,免繳學費,半工半讀。是年,撰《曲品新傳奇品跋》、《雜詩》三首。
  1899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二十三歲。
  春,東文學社遷至江南制造局前之桂墅里,王氏學監,其與同學關系不洽,旋免職,但薪俸照拿。學社除日文外,始兼授英文及數理化各科。王氏攻讀甚勤。從日本教員田岡文集中,始知汗德(即康德)、叔本華,并萌研治西洋哲學之念。是年,河南安陽小屯發現殷商甲骨文。代羅振玉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東文學社影印之《支那通史》撰序、為日人桑原隲騭藏《東洋史要》撰序。
  1900年,庚子,光緒二十六年,二十四歲。
  夏,庚子事變發生,東文學社因之而提前讓學生畢業,秋即停辦。王氏畢業返里,自習英文。秋,返滬,羅振玉請其譯編《農學報》,自謂譯才不如沈纮而薦其任之,自己則協助譯日本農事指導。秋,羅振玉應張之洞之邀,至武昌任農務局總理兼農校監督,不久,召王國維等同至,任武昌農校日籍教員翻譯。年底,由羅氏資助,東渡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習數理。是年撰《〈歐羅巴通史〉序》,譯《勢力不滅論》(The Theorg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農事會要》。
  1901年,辛丑,光緒二十七年,二十五歲。
  春,在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留學,夏歸國,協助羅振玉編《教育世界》雜志,此后,其哲學及文學方面的撰述常刊載于此。是年,撰《崇正講舍碑記略》,譯《教育學》、《算術條目及教授法》。
  1902年,壬寅,光緒二十八年,二十六歲。
  春,始讀社會學、心理學、論理學(即邏輯學)、哲學等書,尤關注人生問題。夏,張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創辦通州師范學堂,欲聘一心理學、哲學、倫理學教員。經羅振玉推薦,王國維應其一年之聘。是年譯《教育學教科書》。
  1903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二十七歲。
  3月,應聘至通州師范學堂任教,通讀叔本華、康德之書。《鐵云藏龜》影印刊行。是年撰《哲學辨惑》、《論教育之宗旨》、《叔本華像贊》、《汗德像贊》。譯《西洋論理學史要》。
  1904年,甲辰,光緒三十年,二十八歲。
  代羅振玉為《教育世界》主編,進行刊物改革。8月,羅振玉在蘇州創辦江蘇師范學堂,自任監督,藤田豐八為總教習,王國維來校任教。仍鉆研叔本華思想,并深受其影響。是年撰《孔子之美育主義》、《就倫理學上之二元論》(后易名為《論性》)、《尼采之教育觀》、《叔本華之遺傳說》、《教育偶感二則》、《汗德之哲學說》、《汗德像贊》、《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國朝漢學派戴阮二家之哲學說》、《紅樓夢評論》、《書叔本華遺傳說后》、《叔本華與尼采》、《釋理》。
  1905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二十九歲。
  致力于研讀康德學說。9月,匯編甲辰(1904)年以來刊于《教育世界》之文十二篇,為《靜庵文集》。附古今體詩五十首,名《靜庵詩稿》。11月,隨羅振玉辭職,賦閑家中。是年撰《周秦諸子之名學》、《子思之學說》、《孟子之學說》、《荀子之學說》、《論近年之學術界》、《論新學語之輸入》、《論哲學家及美術家之天職》、《論平凡之教育主義》、《靜庵文集自序》。
  1906年,丙午,光緒三十二年,三十歲。
  春,隨羅振玉進京,暫住羅家。4月,集數年間(1904-1906)所填詞61闕成《人間詞甲稿》刊行。8月,其父王乃譽病故,奔喪歸里,并為之守制。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二則》、
  《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后》、《教育家之希爾列爾(即席勒)傳》、《德國哲學大家汗德傳》、《墨子之學說》、《老子之學說》、《汗德之倫理學及宗教論》、《原命》、《去毒篇(鴉片煙之根本治療法及將來教育上之注意)》、《孟子之倫理思想一斑》、《列子之學說》、《紀言》、《論普及教育之根本辦法(條陳學部)》、《教育小言十則》、《文學小言十七則》、《屈子文學之精神》。
  1907年,丁未,光緒三十三年,三十一歲。
  4月,自海寧返京,住羅家。不久,經羅振玉引薦,得識學部尚書兼軍機大臣榮祿,甚為其賞識,未幾,得在學部總務司行走,任學部圖書編譯局編譯,主編譯及審定教科書等事。6月發表《三十自序二》,言其由哲學轉向文學,并有志于戲曲之研究,這標志著他學術研究的一次轉折。7、8月,因其夫人莫氏病亡而歸省,事畢即返京。11月,匯集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間所填詞43闕,成《人間詞乙稿》。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三則》、《人間嗜好之研究》、《三十自序一、二》、《論小學校唱歌科之材料》、《教育小言十則》、《書辜氏湯生英譯〈中庸〉后》、《孔子之學說》。
  1908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三十二歲。
  1、2月間,太夫人病故,奔喪返里。3月,與繼室潘夫人完婚。5月,校《片玉詞》。4月,攜眷北上返京,賃屋于宣武門內新簾子胡同。7月,輯《唐五代二十家詞輯》二十卷,對每家詞數及其出處,均以按語說明。又輯《南唐二主詞》。8月,撰《詞錄》及《詞錄序例》,搜集詞目,自宋迄元,存佚并錄,且作考訂。撰《〈詞林萬選〉跋》。9月,輯《曲錄》初稿二卷,為其研究戲曲史提供了材料。10月,譯著《辨學》(即邏輯學)一書刊出。11月,在《國粹學報》刊出《人間詞話》前21則,提出"境界"說。手錄明抄本《錄鬼薄》,并作《跋》。作《古代名家畫冊敘》(1909年刊行時易名為《中國名畫集》)。12月,撰《曲品新傳奇品跋》。
  1909年,己酉,宣統元年,三十三歲。
  1月,撰《羅懋登注拜月亭跋》,《國粹學報》第49期刊《人間詞話》第23-39則。2月,《國粹學報》第50期刊登《人間詞話》第40-64則。3月作《雍熙樂府跋》。3、4月間,前后作《〈梅苑〉跋》、輯校《聊復集》并作《跋》、《〈碧雞漫志〉跋》、《〈蛻巖詞〉跋》。4、5月間,作《〈赤城詞〉跋》、《南唐二主詞補遺及校勘記》、《〈寧極齋樂府〉跋》、《〈歐夢詞〉跋》、《〈花溪志〉跋》。6月,輯《后村別詞補遺》一卷,并作《跋》;又校《后村別詞》,并作《校記》。又作《〈樂章集〉跋》。修訂《曲錄》成六卷,又成《戲曲考源》一卷、《跋吳起敵秦掛帥印雜居》。7月,校《壽域詞》,作校記、跋。9月,校《石林詞》,從《梅苑》中錄得《孤雁兒》并序,補入《漱玉詞》,并對原附《易安居士事輯》之訛進行辨誤。10月,校補《放翁詞》,28日,與羅振玉、蔣黼、董康訪法人伯希和(Pelliot)。29日,學部奏設編定名詞館,嚴復任總纂,王國維任名詞館協修。又校《片玉集》,并作跋。11月,輯《優語錄》一卷,搜集唐宋滑稽戲五十則,作《宋大曲考》、《錄曲余談》、《曲調源流表》。
  1910年,庚戌,宣統二年,三十四歲。
  2月,校《錄鬼簿》。錄《能改齋漫錄》記杜安世一則,作《壽域詞》補跋。3月,讀《元曲選》,并以《雍熙樂府》校之,作《〈元曲選〉跋》。5月,所譯《教育心理學》由學部圖書編譯局排印出版。6月譯作《世界圖書館小史》始陸續刊出。9月,作《〈續墨客揮犀〉跋》、《盛明雜劇跋》、《錄鬼簿》補跋。將已刊《人間詞話》64則進行修訂,并加附記(此稿由俞平伯于1925年標點,次年樸社出版。此為此書最早之單行本)。12月,草《清真先生遺事》、《古劇腳色考》。
  1911年,辛亥,宣統三年,三十五歲。
  1月,為《百川學海》本《晁氏客語》題跋。2月,為羅振玉創辦之《國學叢刊》作《序》,提出"學無新舊、無中西、無有用無用"。校《夢溪筆談》、《容齋隨筆》,3月,校《酒邊集》、《賓退錄》,并分別作跋。校《大唐六典》,并作跋。春,撰《隋唐兵符圖錄附說》,此為其治古器物學之始(1917年又訂正之,成《隋虎符跋》、《偽周二虎符跋》)。7月,見唐寫本《太公家教》,作跋將近幾年所作校書題跋集成《庚辛之間讀書記》,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12月,羅振玉、王國維各率全家避居日本,居京都田中村,僑居日本達五年之久。從此,其治學轉而專攻經史小學。
  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三十六歲。
  羅振玉藏書運抵日本,存京都大學,王國維與其一同整理,并與日本學者相過從,專攻古史。春,草《簡牘檢署考》,夏,作《雙溪詩余跋》。9月,撰成《古劇腳色考》,10月,《簡牘檢署考》撰成定稿。
  1913年,癸丑,民國2年,三十七歲。
  1月,撰成《宋元戲曲考》,并作序(后易名為《宋元戲曲史》)。春,撰《宋槧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跋》。5月,集1912年和1913年所作詩成《壬癸集》,著手草《明堂寢廟通考》。作《譯本琵琶記序》。8、9月間,撰《釋幣》(原名《布帛通考》)、《唐寫本兔園冊府殘卷跋》。9月輯《齊魯封泥集存》,并作序。10、11月間,撰《秦郡考》、《漢郡考》(上、下),又草《兩漢魏晉鄉亭考》二卷(稿本)。
  1914年,甲寅,民國3年,三十八歲。
  2月,與羅振玉合撰《流沙墜簡》,并為之作序,此為近代關于西北古地理的第一篇著作。4月又作《流沙墜簡后序》,又成《補遺》一卷,附于書后。6月,代羅振玉撰《國學叢刊序》(后易名為《雪堂叢刊》)。草《宋代金文著錄表》,并作序。7月,讀潘祖蔭《攀古樓彝器款識》,并作跋。9月,撰《國朝金文著錄表》六卷,并作序。10月,為羅振玉校寫《歷代符牌圖錄》、《蒿里遺珍》、《四朝鈔幣圖錄》。歲末,為羅振玉撰《殷虛書契考釋》校寫,并作序和后序。是年又作《邸閣考》。
  1915年,乙卯,民國4年,三十九歲。
  2月,撰《殷虛書契前編》,一、二卷釋文,作《洛誥解》。3月,寫成《鬼方昆夷〈犭嚴〉狁考》(初名《古代外族考》)。中旬,攜眷返國掃墓,4月13日羅振玉亦歸國掃墓,二人會于上海。中旬,經羅振玉介紹與沈曾植相識于上海,多有往還,商磋古音韻之學。下旬,攜長子隨羅振玉往日本。撰《不期敦蓋銘考釋》、《三代地理小記》,其下包括《自契至于成湯八遷》、《說商》、《說毫》等數篇。8月,撰成《胡服考》。10月撰《元刊雜劇三十種序錄》,又撰《古禮器略說》,其總題下分《說俎》、《說盉》等數篇。11月,作《與林浩卿博士論洛誥書》,12月,撰《生霸死霸考》。
  1916年,丙辰,民國5年,四十歲。
  1月,作《再與林博士論洛誥書》。決定春節后返國,《國學叢刊》停刊。王國維認為其寓居日本期間,乃"成書之多,為一生冠"。2月,攜長子回國,至上海,應哈同之聘,主持《學術叢編》。3月,撰成《史籀篇疏證》及序、《流沙墜簡考釋補證》及序、《周書·顧命考》及序、《國學叢編序》。4月,撰《殷禮征文》、《釋史》、《樂詩考略》(含《釋樂次》、《周大武樂章考》、《說勺舞象舞》、《說周頌》、《說商頌》。《漢以后的傳周樂考》),草《毛公鼎考釋》。5月,作《大元馬政記跋》,校《水經注》,《毛公鼎考釋》定稿,并作序。下旬,始草《魏石經考》。8月中旬,醞釀作《漢魏博士考》。9月,《魏石經考》、《漢魏博士考》寫定。10月,撰《周書·顧命后考》及序,重訂《漢魏博士考》成三卷。11月,撰《漢代古文考》、《彊村校詞圖序》、《元秘書監志跋》、《隋志跋》。12月,草《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
  1917年,丁巳,民國6年,四十一歲。
  1月下旬,受羅振玉招至日本,2月歸國,始草《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3月成《太史公年譜》,并醞釀《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及序。4月,返海寧掃墓。5月,撰《古要竹書紀年輯校》,并作《自序》,又撰《殷文存序》、《鄉飲禮席次圖》。6月,撰《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及序,編就《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及序,作《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釋旬》、《釋昱》。7月1日,張勛復辟。撰《周代金石文韻讀》、《唐韻別考》。8月作《南越黃腸木刻字跋》、《玉溪生詩年譜會箋序》。9月,草成《殷周制度論》、《商三勾兵跋》、《〈漢書藝文志舉例〉后序》、《〈周代金石文韻讀〉序》。入秋,檢古書古器物,題跋甚多,如《楚公鐘跋》、《書論語鄭氏注殘卷后》、《唐尺考》、《裴岑紀功刻石跋》等。10月,撰《韻學余說》、《江氏音學跋》、《五聲說》。11月,匯集近年間所撰文,成《永觀堂海內外雜文》。12月,撰成《古本尚書孔氏傳匯校》(稿本),據《唐語林》以校《封氏聞見記》。
  1918年,戊午,民國7年,四十二歲。
  1月,校《尚書孔傳》、《方言》等。去年底,北京大學蔡元培托馬衡與王國維聯系,欲聘其往北大任教。經與羅振玉商量,今拒絕之。自本年起,任"倉圣明智大?quot;經學教授,并撰《經學概論講義》。2月,校《凈土三部經音義》。3月以大徐《說文》音校《唐韻》反切,乃擬重訂《唐韻校記》,4月校《一切經音義》,并作跋。6月,校陳輯本《蒼頡篇》,抄畢并校定《唐寫本唐韻殘卷校記》,并附錄《唐韻佚文》,作《匈奴相邦印跋》。7月,為羅振玉《雪堂校刊群書敘錄》作序。再次辭謝北京大學邀任教授之聘。9月,作《釋環玦》、《釋玨釋朋》、《釋禮》、《重輯蒼頡篇》及自序、《釋由》。是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欲延其赴校任教,為其婉辭。10月,撰《校松江本急就篇》及序。11月草《隨庵吉金圖序》。12月,改定前所撰《唐韻別考》、《音學余說》,合為《續聲韻考》,以補戴氏《聲韻考》。
  1919年,己未,民國8年,四十三歲。
  1月,撰《書郭注方言后》(一、二、三)、《書爾雅郭注后》。2月,撰成《書契后編》上卷釋文、《齊侯二壺跋》。3月,校閱《徐俟齋先生年譜》,作《沈乙庵先生七十壽序》。4月,羅振玉攜眷歸國,與王國維會于上海。伯希和在上海與羅、王會見,商談學術。校《一切經音義》,并作跋。7月,作《唐寫本老子化胡經殘卷跋》、《音學五書跋》。8月,作《九姓回鶻可汗碑跋》、《重校定和林金石錄》、《九姓回鶻可汗碑圖記》、《摩尼教流行中國考》、《敦煌石室碎金跋尾》(含《唐寫本殘職官書跋》)等十數篇跋,均為日人狩野直喜寄來其游歐時所錄英國倫敦博物館所藏敦煌殘卷而作。9月,撰《西胡考》(上、下)及《續考》、《西域井渠考》、《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跋》、《于闐公主供養地藏王菩薩畫像跋》等。10月,為烏程蔣汝藻編撰其藏書志。是秋,因腳氣病發作,赴天津羅振玉處養病,11月初始返滬,并接受《浙江通志》聘約,與張爾田共同負責寓賢、掌故、雜記、仙釋、封爵五門的撰述,并似作《宋元浙本考》。作《高昌寧朔將軍麴斌造寺碑跋》、《書虞道園高昌王世勛碑后》、《重輯倉頡篇自序》。
  1920年,庚申,民國9年,四十四歲。
  本年繼續為蔣氏編藏書志,并校閱多種古籍,并作《天寶韻英陳廷堅韻英張戩考聲切韻玄武之韻銓分部考》、《周玉刀考》、《顧刻廣韻跋》、《某君像贊》、《徐母太囗人像贊》、《敦煌發現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殘宋本三國志跋》、《魏曹望憘造象跋》、《影宋本孟子音義跋》、《日本寬永本〈孔子家語〉跋》。
  1921年,辛酉,民國10年,四十五歲。
  年初,馬衡受北京大學委托,再次來書邀王國維出任北大文科教授,為其所拒。繼續為蔣編藏書。春,作《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一、二)。5月,將數年間所寫經史論文,刪繁挹華,集成《觀堂集林》二十卷,由烏程蔣氏出資刊行。9月,去年撰述之《西胡考》刊出,12月,撰《唐寫本切韻殘卷跋》。
  1922年,壬戌,民國八年,四十六歲。
  年初,王國維允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以"無事而食,深所不安",未受酬金。1月,作《宋刊后漢書郡國志殘葉跋》、《兮甲盤跋》、《漢南呂編磬跋》等。2月,北京大學馬衡集資影印王國維于上年所輯之《唐寫本切韻殘卷三種》。3月,撰《兩淅古刊本考》及序,并校《水經注》。5月,顧頡剛來訪,后多有書信往還問業。8月,草成《五代兩宋監本考》,為烏程蔣氏撰《傳書堂記》。致書馬衡,詢以研究科章程、研究生人數、研究項目等事。為羅振玉撰《庫書樓記》。12月,為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擬就《研究發題》寄沈兼士。不久,又致書馬衡,建議大學開設"滿蒙藏文講座"并建議遣送有史學根基者出國深造。致書北大研究所國學門何之兼等同學,條陳所詢事宜,是年校閱《蒙古秘史》、《龍龕手鑒》。
  1923年,癸亥,民國12年,四十七歲。
  2月,為南陵徐氏所藏古器拓本作跋數則,如《刺鼎跋》、《父乙卣跋》等,撰《肅忠親王神道碑》。寒假,倉圣明智大學解散,王國維所任《學術叢刊》編輯及該校教授至此結束。2月下旬一度返海寧故里。作《商鞅量跋》、《高郵王懷祖先生訓詁音韻書稿敘錄》、《秦公敦跋》。4月16日,受命任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為烏程蔣氏編藏書志基本結束,歷時近四載,編成經、史、子三部,集部至元末,明則為草稿。5月離滬取海道北上入京,6月1日,覲見溥儀。7月初,撰《殷虛書契考釋序》,同時,始校《淮南鴻烈》,歷時三月余。7月,作《梁伯戈跋》、《頌壺跋》、《唐賢力宓伽公主墓志跋》,校《抱樸子》。始草《魏石經續考》。夏曾至天津羅振玉處消夏。11月,受溥儀命,清理景陽宮等處藏書,作《肅霜滌湯說》、《明鈔本北磵集跋》。12月初,《觀堂集林》二十卷樣本印成,文二百篇,詩67首。
  1924年,甲子,民國13年,四十八歲。
  3月,法人伯希和寄來《秦婦吟》全卷影印本,取與另本相校,作《唐寫本韋莊秦婦吟又跋》,撰《論政學疏》,作《聚珍本戴校水經注跋》。4月,與蔣汝藻書,言及北京大學友人欲請其出任國學門研究室主任,而自己不愿就任。5月,撰成《明內閣藏書目錄跋》、《散氏盤考釋》及跋。6月,作《金文編序》、《吳王夫差監跋》。9月,羅振玉入直南齋,至京,住王國維家,后又與羅氏共檢理內府藏書。近年,與胡適往還書信,商討學問。11月,馮玉祥部"逼宮",命溥儀遷出紫禁城。王國維隨駕前后,并因此而?quot;艱難困辱,僅而不死"之言。
  1925年,乙丑,民國14年,四十九歲。
  2月,清華委任吳宓籌辦研究院,并擬聘王國維為導師。王國維在請示溥儀后就任。此后治學轉入西北地理及元史。4月18日,移居清華園之西院。研究院同時還聘請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教授。世稱"清華四大教授"。另,聘李濟為講師。4月23日梁啟超到校,6月12日,趙元任到校,住清華園之南院。7月,清華國學研究院錄取新生,正取30名,備取2名。暑期,應學生會邀請向留校學生講演《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國發現之學問》。9月8日,清華國學研究院舉辦第一次教務會議,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李濟到會。會上公布各教授普通演講的講題(即所開課程)與指導研究學科的范圍。王國維任經史小學導師,普通演講講題有:古史新證,每周1小時;《尚書》,每周2小時;《說文》練習,每周1小時,指導學生研究范圍有:《尚書》本經之比較研究(含句法比較、成語比較、助詞比較),《詩》中狀詞研究(含單字、連綿字、雙字、雙聲字、疊韻字、其余),左禮器之研究,《說文》部首之研究,卜辭及金文中地名或制度之研究,諸史中外國傳之研究,元史中蒙古色目人名之劃一研究,慧琳《一切經音義》之反切與切韻反切之比較研究。9月14日,國學研究院普通演講正式開始,王國維講《古史新證》。10月15日,加授《尚書》課程。是月,草《韃靼考》及年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11月,撰《蒙文元朝秘史跋》。
  1926年,丙寅,民國15年,五十歲。
  2月,撰《黑韃事跋》,校閱《親征錄》。21日,赴天津,為溥儀祝壽。4月,撰《圣武親征錄校注序》,26日,清華批準印其叢書,即《蒙古史料四種校注》,發表《耶律文正年譜余記》、《黑韃事略序》。5月,寫定《長春真人西游記校注》及序,刊出《圣武親征錄校序》。6月發表《韃靼考》、《長春真人西游記注序》。7月26日,為燕京大學校講演《中國歷代之尺度》。9月上旬,研究院新學年開學,王國維每周講演《儀禮》2小時,《說文》1小時;指導研究學科范圍為:(1)經學(含《書》、《禮》、《詩》);(2)小學(含訓詁、古文字學、古音韻學);(3)上古史;(4)金石學;(5)中國文學。10月,因其長子病逝,與羅振玉發生誤會。撰成《桐鄉徐氏印譜序》。11月下旬,為北京大學歷史學會講演《宋代之金石學》。
  1927年,丁卯,民國16年,五十一歲。
  1月,撰成《南宋人所傳蒙古史料考》。2月,撰《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兒堅考》。3月,撰《金長城考》(后易名為《金壕界考》)、《水經注箋跋》。4月,編撰《清華學校研究院講義》。5月12日,出席清華史學會成立會,并致辭。6月1日,國學研究院第二班畢業,中午,參加研究院師生敘別會,午后訪陳寅恪先生。6月2日上午,告別清華園,到頤和園內的魚藻軒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背面書"送西院十八號王貞明先生收")云: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后,當草草棺斂,即行藁葬于清華園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于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寅恪)、吳(宓)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茍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
  6月3日,入殮,停靈于成府街之剛秉廟,7日,羅振玉來京為其經營喪事,16日舉辦悼祭。8月14日,安喪于清華園東二里許西柳村七間房之原。1928年6月3日,王國維逝世一周年忌日,清華立《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碑文由陳寅恪撰,林志鈞書丹,馬衡篆額,梁思成設計。碑銘云:
  海寧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咸懷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銘之貞珉,以昭示于無竟,因以刻石之詞命寅恪。數辭不獲已,謹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于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是年,編成《海寧王忠愨公遺書》四集,1940年由趙萬里、王國華合編之《王靜安先生遺書》刊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據此刊本影印,名為《王國維遺書》,1984年中華書局始出版《王國維全集》,但僅出《書信》一冊。在臺灣,1976年大通書局影行《王國維先生全集》,為目前收羅最為完備之本。
上一篇: 吳兆騫 下一篇: 武則天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乌海市| 彭泽县| 眉山市| 上林县| 衢州市| 浦江县| 兰西县| 沙田区| 福贡县| 汨罗市| 南通市| 视频| 永福县| 厦门市| 孝义市| 汝城县| 达拉特旗| 仲巴县| 临邑县| 隆林| 诏安县| 民乐县| 沂南县| 五家渠市| 宝兴县| 通海县| 台安县| 金堂县| 永吉县| 保靖县| 外汇| 济源市| 西城区| 龙门县| 二手房| 延吉市| 青川县| 吴桥县| 德兴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