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些著名的故事,盡人皆知。如果從這些著名的故事中細細查考,又能發現多少令人感慨的故事?在那些被傳頌的名字身邊或遠處,多少可歌的事跡被歷史埋沒。
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情感糾葛已經被說得很多了。陸小曼的前夫是名軍官,無奈寫休書與陸小曼離婚,陸小曼遂改嫁徐志摩。有人說"這軍官至今籍籍無名,我現在尚不知道其名姓,大約以為奇恥大辱,隱姓埋名,不愿為外人認識。"事實又是如何?
美國普林斯頓大圖書館……傳略開頭幾行:
王賡,中國陸軍中將,一九四二年四月死於埃及開羅……
傳略中敍述他一八九五年五月生於中國無錫,本是官宦子弟,家道衰落後發奮求學,在北京安定中學和清華留美學堂受到早期中國教育,因學業成績非常突出,且性格極具中國傳統氣質,以致被選中以全部公費派到美國進一步接受教育,他先在密歇根大學讀了一年,二年級進入哥倫比亞,三、四年級進入普林斯頓,讀歷史和政治系,一九一五年以名列第十四位(共一百一十六名文科生)的優異成績畢業。此後,他受到美國西點軍校的約談,到那裏接受美國陸軍高等教育,畢業於一九一八年,是這一年一百四十個畢業生中的第十二名。
如此優秀并出身於普林斯頓和西點兩座學府重鎮的中國人,在本世紀初大概只此一人。關於這個人,中國知道得太少了。
據劉心皇著《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尾處一條極短的"又注"稱,有人致函作者告之以《西點軍校畢業生登記錄》中有關資料,說王賡入讀的那個班只有五個人,其中有一位艾森豪威爾,日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盟軍統帥,美國總統。
一九一八年前後在東方等著這位儒雅的西點軍校生的,是一個亂世。一向中國是"亂世出英雄",而普林斯頓和西點卻不可能為亂世訓練"英雄"的,毋寧說它們對王賡的訓練只會使他被亂世糟蹋。
經由最優秀教育系統訓練出來的一個人,能為他那枯朽而衰微的祖國作點什麼,抑或是倒過來被故土的另一套系統毀滅、吞噬得無影無蹤?王賡的一生是凄厲的見證。
那個時代,用梁啟超的一句話最為傳神:"神奸既伏,人欲橫流,而進于演水簾洞,演惡虎村"。袁世凱死於一九一六年,然而據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梁啟超本人當時也深信,帝制傾覆後,唯有北洋系的武力,才是維持國家的一種中堅力量,所以想改良他們,先是改良袁世凱不成,後又改良馮國璋、段祺瑞,直到他們內訌起來,自己崩潰,梁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結束。馮段之爭又使北洋系的一批軍督坐大,其中又以直系(直隸督軍曹琨)、奉系(奉天督軍張作霖)崛起最快,統治了北中國。
王賡回國若在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在一月中旬結束,以他眩目的留學背景,自然受到各方面的"青睞",那份傳略說他"畢業不久即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凡爾賽和會",又說"他的下一個服務是在東北張作霖麾下",可見各種勢力都在"搶"他,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說,從(民國)十三年春到十五年夏,相繼發生蘇浙戰爭、第二次奉直戰爭、馮玉祥倒戈、北方軍閥大混戰直至曹琨吳佩孚覆滅。王賡的蹤跡便時隱時顯於這亂世之間,他與"名姝"分手後,好象單純只做一個軍人了,曾在不同派系的軍旅中南北征戰,但基本走向是棄北趨南。傳略說他離開奉系後,"在上海地區孫傳芳手下指揮一個火炮旅,直到孫戰敗,此後他將這個旅以一個獨立單位維持了幾個月"。到一九二六年北伐開始,他已是北伐軍前線部隊的一位少將。這個混沌的輪廓至少顯示,王賡作為職業軍人,雖不免卷入北洋系,但隨著事遷時移,南方進步勢力逐漸崛起,他的政治態度是毅然投向進步的。
北伐後蔣中正大致結束軍閥混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贏得大約十年(一九二七~三七年)中國的局部建設時期。王賡的學識在此期間也稍得施展,各種資料顯示,他曾接掌隴海鐵路行政主任、稅警總團團長等需有現代行政、軍事知識方能勝任的職務。然而,國民黨在極短時間內事實上不可能為中國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政治秩序,而且內部派系傾軋嚴重,王賡這樣一位西方培養出來的職業軍人,還是難逃成為犧牲品。
傳略說他一九三一年任警稅總團指揮官,中將軍銜,細節不詳。據劉心皇的資料,當時的財政部長宋子文欲建一支軍隊,由財政部直接撥款進口最新式的武器,"恐外人反對",假借稅警總團的名義,邀"文武兼備"的王賡出任。於今我們不難推測,宋子文是看中了王賡的西點背景,而此舉必遭各派系的嫉恨,陷王賡於"火上烤"的境地,這在後來不幸被應驗。
王賡一生最悲慘的事,是一九三二年春偶然在上海誤入日本人之手,竟釀出軒然大波,被自己的國家誣為"間諜"。
此事發生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保衛戰期間。當時王賡正率稅警總團與十九路軍協同作戰,二月底他只身進上海租界去找他的朋友、駐上海的美國總領事坎甯安將軍,據劉心皇的書說,是宋子文要他去的。王賡一進租界才發現美國總領事館已遷址,急忙走進一家英國酒店,卻在那裏被巡邏的日本陸戰隊扣留。經租界的國際調停當局交涉三天后放回。據說,日本情報官發現了王身上攜帶的軍事地圖,從而洩露了第十九路軍的布署,結果日軍利用該情報在瀏河登陸,挫敗了十九路軍的上海保衛戰。 然而,十九路軍卻硬說王賡向日本人出賣了軍事情報,將他押往南京交軍事法庭審判。
王賡因此丟了官,而嚴重受挫的稅警總團由張學良東北軍的"講武堂"學生補充。1936年,稅警團由黃杰任團長,但這支部隊在1937年8月的淞滬抗戰中被日本人擊潰。上海淪陷後,幸存的稅警團人員被調至寶雞整訓,并由孫立人任總團長。
普林斯頓大學王賡傳略對此事有一些描述:
"他被日本人扣押并恐嚇將他作為一個間諜槍斃。後來他也受到(中國)軍事法庭審訊并判決槍斃。大家都瞭解王賡是誠實的,錯只錯在他不該去,大家也都知道王賡成了替罪羊,他不應被處死。監牢一年後他被釋放,繼續任職稅警總團。王賡早有廉正和誠實的名譽并廣為人知,以致于他的政敵拿他當做一個替罪羊,然而王賡的聲望和名譽在他被監禁時反而提高而不是減少。"
從措辭中可以看到,來自母校的辯護是何等理解王賡的處境,堅信他的人格。我們在王賡母校那份薄薄的檔案裏也發現,這一不幸事件當時曾在美國引起的反響,不僅紐約時報當即就有來自上海的報導,并引述西點軍校校方的即時評論,依然盛贊王賡是一個"完美的學生與極親和的人"(EXCELLENT STUDENT AND EXTREMELY POPULAR);而且,那幾年的普林斯頓校友周刊發表了許多有關該事件的史料、評論、回憶等,是中文語境裏絕對看不到的。因篇幅關系,此文無法展開這一話題,擬另文細說。
這次劫難可能嚴重戕害了王賡的身心,一九四二年宋子文再次急招王賡去美國,并在外交事務上協助他時,傳略說"王賡已病弱不堪,醫生也竭力勸阻,但他那強烈的責任感還是驅使他上路了。在赴美途中他死於開羅。"終年僅四十七歲。
普林斯頓大學王賡傳略以此結尾:
"一九四三年紀念西點畢業生,王賡的訃聞結於這樣一些話:'王的一生是誠實,正直和愛國的。他給西點帶來榮譽。'一九一五年的同窗就知道這是確實的,而且關於他還應有更多的話可以說。他確實是一九一五級可以引為驕傲的一員。王賡葬于開羅英國軍人公墓。" ----蘇曉康《中國式的"玉碎"》
就王賡個人的命運來說,蘇小康的評論很有些道理:……一向中國是"亂世英雄",而普林斯頓和西點卻不可能為亂世訓練"英雄"的,毋寧說它們對王賡的訓練只會使他被亂世糟蹋。王賡將軍的母校西點軍校對王賡的評價:
"……excellent student and extremely popular,……becoming more and more of the scholar and less the soldier Wang's career was not successful from a military stand point。 Wang's life was one of sincerity, integrity and patriotism。
He was a credit to West Point。"
最後一句話值得注意:西點以他為榮。
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情感糾葛已經被說得很多了。陸小曼的前夫是名軍官,無奈寫休書與陸小曼離婚,陸小曼遂改嫁徐志摩。有人說"這軍官至今籍籍無名,我現在尚不知道其名姓,大約以為奇恥大辱,隱姓埋名,不愿為外人認識。"事實又是如何?
美國普林斯頓大圖書館……傳略開頭幾行:
王賡,中國陸軍中將,一九四二年四月死於埃及開羅……
傳略中敍述他一八九五年五月生於中國無錫,本是官宦子弟,家道衰落後發奮求學,在北京安定中學和清華留美學堂受到早期中國教育,因學業成績非常突出,且性格極具中國傳統氣質,以致被選中以全部公費派到美國進一步接受教育,他先在密歇根大學讀了一年,二年級進入哥倫比亞,三、四年級進入普林斯頓,讀歷史和政治系,一九一五年以名列第十四位(共一百一十六名文科生)的優異成績畢業。此後,他受到美國西點軍校的約談,到那裏接受美國陸軍高等教育,畢業於一九一八年,是這一年一百四十個畢業生中的第十二名。
如此優秀并出身於普林斯頓和西點兩座學府重鎮的中國人,在本世紀初大概只此一人。關於這個人,中國知道得太少了。
據劉心皇著《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尾處一條極短的"又注"稱,有人致函作者告之以《西點軍校畢業生登記錄》中有關資料,說王賡入讀的那個班只有五個人,其中有一位艾森豪威爾,日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盟軍統帥,美國總統。
一九一八年前後在東方等著這位儒雅的西點軍校生的,是一個亂世。一向中國是"亂世出英雄",而普林斯頓和西點卻不可能為亂世訓練"英雄"的,毋寧說它們對王賡的訓練只會使他被亂世糟蹋。
經由最優秀教育系統訓練出來的一個人,能為他那枯朽而衰微的祖國作點什麼,抑或是倒過來被故土的另一套系統毀滅、吞噬得無影無蹤?王賡的一生是凄厲的見證。
那個時代,用梁啟超的一句話最為傳神:"神奸既伏,人欲橫流,而進于演水簾洞,演惡虎村"。袁世凱死於一九一六年,然而據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梁啟超本人當時也深信,帝制傾覆後,唯有北洋系的武力,才是維持國家的一種中堅力量,所以想改良他們,先是改良袁世凱不成,後又改良馮國璋、段祺瑞,直到他們內訌起來,自己崩潰,梁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結束。馮段之爭又使北洋系的一批軍督坐大,其中又以直系(直隸督軍曹琨)、奉系(奉天督軍張作霖)崛起最快,統治了北中國。
王賡回國若在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在一月中旬結束,以他眩目的留學背景,自然受到各方面的"青睞",那份傳略說他"畢業不久即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凡爾賽和會",又說"他的下一個服務是在東北張作霖麾下",可見各種勢力都在"搶"他,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說,從(民國)十三年春到十五年夏,相繼發生蘇浙戰爭、第二次奉直戰爭、馮玉祥倒戈、北方軍閥大混戰直至曹琨吳佩孚覆滅。王賡的蹤跡便時隱時顯於這亂世之間,他與"名姝"分手後,好象單純只做一個軍人了,曾在不同派系的軍旅中南北征戰,但基本走向是棄北趨南。傳略說他離開奉系後,"在上海地區孫傳芳手下指揮一個火炮旅,直到孫戰敗,此後他將這個旅以一個獨立單位維持了幾個月"。到一九二六年北伐開始,他已是北伐軍前線部隊的一位少將。這個混沌的輪廓至少顯示,王賡作為職業軍人,雖不免卷入北洋系,但隨著事遷時移,南方進步勢力逐漸崛起,他的政治態度是毅然投向進步的。
北伐後蔣中正大致結束軍閥混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贏得大約十年(一九二七~三七年)中國的局部建設時期。王賡的學識在此期間也稍得施展,各種資料顯示,他曾接掌隴海鐵路行政主任、稅警總團團長等需有現代行政、軍事知識方能勝任的職務。然而,國民黨在極短時間內事實上不可能為中國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政治秩序,而且內部派系傾軋嚴重,王賡這樣一位西方培養出來的職業軍人,還是難逃成為犧牲品。
傳略說他一九三一年任警稅總團指揮官,中將軍銜,細節不詳。據劉心皇的資料,當時的財政部長宋子文欲建一支軍隊,由財政部直接撥款進口最新式的武器,"恐外人反對",假借稅警總團的名義,邀"文武兼備"的王賡出任。於今我們不難推測,宋子文是看中了王賡的西點背景,而此舉必遭各派系的嫉恨,陷王賡於"火上烤"的境地,這在後來不幸被應驗。
王賡一生最悲慘的事,是一九三二年春偶然在上海誤入日本人之手,竟釀出軒然大波,被自己的國家誣為"間諜"。
此事發生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保衛戰期間。當時王賡正率稅警總團與十九路軍協同作戰,二月底他只身進上海租界去找他的朋友、駐上海的美國總領事坎甯安將軍,據劉心皇的書說,是宋子文要他去的。王賡一進租界才發現美國總領事館已遷址,急忙走進一家英國酒店,卻在那裏被巡邏的日本陸戰隊扣留。經租界的國際調停當局交涉三天后放回。據說,日本情報官發現了王身上攜帶的軍事地圖,從而洩露了第十九路軍的布署,結果日軍利用該情報在瀏河登陸,挫敗了十九路軍的上海保衛戰。 然而,十九路軍卻硬說王賡向日本人出賣了軍事情報,將他押往南京交軍事法庭審判。
王賡因此丟了官,而嚴重受挫的稅警總團由張學良東北軍的"講武堂"學生補充。1936年,稅警團由黃杰任團長,但這支部隊在1937年8月的淞滬抗戰中被日本人擊潰。上海淪陷後,幸存的稅警團人員被調至寶雞整訓,并由孫立人任總團長。
普林斯頓大學王賡傳略對此事有一些描述:
"他被日本人扣押并恐嚇將他作為一個間諜槍斃。後來他也受到(中國)軍事法庭審訊并判決槍斃。大家都瞭解王賡是誠實的,錯只錯在他不該去,大家也都知道王賡成了替罪羊,他不應被處死。監牢一年後他被釋放,繼續任職稅警總團。王賡早有廉正和誠實的名譽并廣為人知,以致于他的政敵拿他當做一個替罪羊,然而王賡的聲望和名譽在他被監禁時反而提高而不是減少。"
從措辭中可以看到,來自母校的辯護是何等理解王賡的處境,堅信他的人格。我們在王賡母校那份薄薄的檔案裏也發現,這一不幸事件當時曾在美國引起的反響,不僅紐約時報當即就有來自上海的報導,并引述西點軍校校方的即時評論,依然盛贊王賡是一個"完美的學生與極親和的人"(EXCELLENT STUDENT AND EXTREMELY POPULAR);而且,那幾年的普林斯頓校友周刊發表了許多有關該事件的史料、評論、回憶等,是中文語境裏絕對看不到的。因篇幅關系,此文無法展開這一話題,擬另文細說。
這次劫難可能嚴重戕害了王賡的身心,一九四二年宋子文再次急招王賡去美國,并在外交事務上協助他時,傳略說"王賡已病弱不堪,醫生也竭力勸阻,但他那強烈的責任感還是驅使他上路了。在赴美途中他死於開羅。"終年僅四十七歲。
普林斯頓大學王賡傳略以此結尾:
"一九四三年紀念西點畢業生,王賡的訃聞結於這樣一些話:'王的一生是誠實,正直和愛國的。他給西點帶來榮譽。'一九一五年的同窗就知道這是確實的,而且關於他還應有更多的話可以說。他確實是一九一五級可以引為驕傲的一員。王賡葬于開羅英國軍人公墓。" ----蘇曉康《中國式的"玉碎"》
就王賡個人的命運來說,蘇小康的評論很有些道理:……一向中國是"亂世英雄",而普林斯頓和西點卻不可能為亂世訓練"英雄"的,毋寧說它們對王賡的訓練只會使他被亂世糟蹋。王賡將軍的母校西點軍校對王賡的評價:
"……excellent student and extremely popular,……becoming more and more of the scholar and less the soldier Wang's career was not successful from a military stand point。 Wang's life was one of sincerity, integrity and patriotism。
He was a credit to West Point。"
最後一句話值得注意:西點以他為榮。
上一篇: 翁合 | 下一篇: 王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