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
1.生平和著作
2.“太虛一實”
3.唯物主義的道
4.“太虛本動天
5.因所以發能、
6.理勢相成
7.有欲斯有理的
8.內極才情、外
9.評價和影響
王夫之(1619~1
1.生平和著作
2.“太虛一實”
3.唯物主義的道
4.“太虛本動天
5.因所以發能、
6.理勢相成
7.有欲斯有理的
8.內極才情、外
9.評價和影響
王夫之對于美學問題的論述,不但直接見之于他的文藝批評著作《□齋詩話》、《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而且見之于他的哲學著作《周易外傳》、《尚書引義》等。王夫之在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上,認為美的事物就存在于宇宙之間,這種美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事物的矛盾、運動中產生和發展的。他很強調親身經歷對于美的藝術創造的重要性,認為作家所創造的藝術美,就是運動著的事物所產生的美經過審美主體的擇取淘選的一種創造。因此,對于作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內極才情,外周物理”,要經過作者主觀的藝術創造,去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王夫之對藝術創作中情與景的關系,曾有精辟的論述,他認為二者“雖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任何真正美的藝術的創造中,景生情,情生景,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精于詩藝者,就在于善于使二者達到妙合無垠、渾然一體的地步。真正美的藝術創作,應該“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王夫之繼承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情景交融的觀點,對此作了深入的闡發,在客觀上啟迪了后來王國維對于這一問題的論述。
在論述美的創造時,王夫之借用因明學的“現量”說,很強調好詩要從“即目”、“直尋”中求得具象感知,“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此外,王夫之在文學創作中的文與質、意與勢、真與假、空與實、形與神,以及“興、觀、群、怨”等等諸多重要問題上,對于傳統的美學思想都有新的發揮和闡述。
王夫之對藝術創作中情與景的關系,曾有精辟的論述,他認為二者“雖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任何真正美的藝術的創造中,景生情,情生景,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精于詩藝者,就在于善于使二者達到妙合無垠、渾然一體的地步。真正美的藝術創作,應該“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王夫之繼承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情景交融的觀點,對此作了深入的闡發,在客觀上啟迪了后來王國維對于這一問題的論述。
在論述美的創造時,王夫之借用因明學的“現量”說,很強調好詩要從“即目”、“直尋”中求得具象感知,“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此外,王夫之在文學創作中的文與質、意與勢、真與假、空與實、形與神,以及“興、觀、群、怨”等等諸多重要問題上,對于傳統的美學思想都有新的發揮和闡述。
上一篇: 吳靜婉 | 下一篇: 王士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