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
1.生平和著作
2.“太虛一實”
3.唯物主義的道
4.“太虛本動天
5.因所以發能、
6.理勢相成
7.有欲斯有理的
8.內極才情、外
9.評價和影響
王夫之(1619~1
1.生平和著作
2.“太虛一實”
3.唯物主義的道
4.“太虛本動天
5.因所以發能、
6.理勢相成
7.有欲斯有理的
8.內極才情、外
9.評價和影響
王夫之堅持“無其器則無其道”、“盡器則道在其中”的唯物主義道器觀,系統地駁斥了割裂、顛倒道器關系的唯心主義思想。他給傳統道與器范疇以新的解釋,認為“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器”所標志的一般(共同本質、普遍規律)和個別(具體事物及其特殊規律),兩者是“統此一物”的兩個方面,是不能分離的。他提出“天下惟器而已矣”的命題,肯定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具體的存在,任何具體事物都具有特殊本質,又具有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道者器之道”,一般只能在個別中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終無有虛懸孤致之道”。猶如沒有車馬便沒有御道,沒有牢醯、璧幣、鐘磬、管弦便沒有禮樂之道一樣。他明確指出,在器之外、器之先安置一個“無形之上”的精神本體,乃是一種謬說。他通過論證“道”對于“器”的依存性,得出了“據器而道存,離器而道毀”的結論,駁斥了“理在事先”、“道本器末”的觀點。王夫之的唯物主義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思想的發展頂峰。
上一篇: 吳靜婉 | 下一篇: 王士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