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筆王鐸
2.唐朝進士
3.天津紡織工學
4.哈爾濱工業大
5.內蒙古顧問委
6.畫家
7.北京大學教授
1.神筆王鐸
2.唐朝進士
3.天津紡織工學
4.哈爾濱工業大
5.內蒙古顧問委
6.畫家
7.北京大學教授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時家境十分貧寒,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于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滿清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于順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稱制等待為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大學士,擢禮部尚書。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關,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灑然有物外趣。尤擅書法,行草宗二王,正書師鐘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擬山園法帖》,諸體悉備,名重當代,學者宗之。順治三年(1646)作《漁舟蕭閑圖》,收入《歷代名賢畫粹》;順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順治八年(1651)罷官歸里,作《蘭石圖》卷、《山水卷》,分別收入《新版世界美術全集》、《支那名畫寶鑒》。順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歲,葬于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王鐸書法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鐸善于畫山水和梅蘭竹石,他的畫主要繼承了五代的荊浩和關同的風格,王鐸的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同時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王鐸的人物畫極少見,而且畫法比較簡略、寫意。
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梁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清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出胸臆?!本尤挥斜彼未蠹抑L。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近世對日本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锻蹙S五言詩卷》,書于崇楨十六年(1643年),綾本,楷書、草書。凡32行,其中楷書13行,草書19行,每行字數不一。縱21厘米,橫165.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詩卷前半部分,無論是字的大小、結體、字畫、字距,皆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詩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鐸作品中則不乏見,章法變化豐富,行筆能縱能斂,整體感強,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復雜,線條枯實互應,故其成就被人給予很高評價。
王鐸書法
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
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鐸善于畫山水和梅蘭竹石,他的畫主要繼承了五代的荊浩和關同的風格,王鐸的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同時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王鐸的人物畫極少見,而且畫法比較簡略、寫意。
王鐸工真、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梁評其“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清姜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王羲之、王獻之),正書出鐘元常,雖模范鐘、王,亦能自出胸臆?!本尤挥斜彼未蠹抑L。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近世對日本書風有極大影響。存世書跡較多,刻有《擬山園帖》、《瑯華館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锻蹙S五言詩卷》,書于崇楨十六年(1643年),綾本,楷書、草書。凡32行,其中楷書13行,草書19行,每行字數不一。縱21厘米,橫165.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詩卷前半部分,無論是字的大小、結體、字畫、字距,皆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詩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鐸作品中則不乏見,章法變化豐富,行筆能縱能斂,整體感強,結體欹正莫測,點畫錯綜復雜,線條枯實互應,故其成就被人給予很高評價。
上一篇: 王甚夷 | 下一篇: 魏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