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1866年 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
幼名帝象。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
父孫達成,母楊氏,兄孫眉
1877年 兄孫眉回鄉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創業
1884年 與盧慕貞夫人結婚
1888年 父孫達成逝世
1891年 初識陳粹芬夫人
子孫科生于翠亨村
1894年 長女孫娫(瑗)出生
1896年 次女孫婉(琬)出生
1902年 與大月薰結婚(存疑)
1906年 宮川富美子出生(存疑)
1910年 母親楊氏逝世
1912年 陳粹芬夫人離開
1913年 長女孫娫(瑗)病逝于澳門
1914年 陳粹芬收養孫容
1915年 兄孫眉逝世
與盧慕貞夫人協議離婚
與宋慶齡夫人結婚
1925年 中山先生逝世
1952年 盧慕貞夫人逝世
1958年 孫容病逝
1960年 陳粹芬夫人逝世
1973年 子孫科逝世
1979年 次女孫婉逝世
1981年 宋慶齡夫人逝世
革命
1883年 與陸皓東搗毀神像
1884年 “始有志于革命”
鼓動“勿敬朝廷”,被視為“大逆不道”,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為“四大寇”
《致鄭藻如書》
1894年 《上李鴻章書》
興中會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謀起義失敗,陸皓東等就義
1896年 倫敦蒙難
1898年 拜會康、梁
1899年 兩黨合作失敗
1900年 惠州起義失敗
1904年 加入致公會
1905年 同盟會成立
《民報》創刊,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06年 提出“五權憲法”
1907年 潮州黃岡起義
惠州七女湖起義
欽州、廉州、防城起義
鎮南關起義
1908年 欽州、廉州起義
云南河口起義
1910年 廣州新軍起義
1911年 武昌起義
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發表《孫大總統對外宣言》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辭臨時大總統職
受任全國鐵路督辦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發動二次革命
1914年 成立中華革命黨,任總理
1915年 發表《討袁聲明》,發動“護國運動”
1916年 發動護法運動
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1917年 被迫辭去大元帥職,
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
列寧復函孫中山,向“中國革命的領袖”致敬,“共同進行斗爭”
1918年 《建國方略 心理建設》付梓
發表《護法宣言》
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1年 就任非常大總統,再次在廣州建立政權
《建國方略 物質建設》付梓
會見李大釗
1922年 以大元帥名義發動員令,命令各軍分路出師北伐
與陳炯明失和,北伐失敗
李大釗由京到滬會見交談,并介紹李大釗加入國民黨
1923年 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公布《中國國民黨黨綱》,《中國國民黨總章》
發表《孫文—越飛宣言》,復命廖仲愷與越飛商談中蘇聯合細節
再建大元帥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
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
發表《關于粵海關關余問題宣言》,抗議美、英干涉中國內政
李大釗抵廣州,協助完成國民黨改組和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準備工作
1924年 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籌辦黃埔軍校
發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通過《國共合作草案》、《國民黨與世界革命運動草案》
發布《北伐宣言》,舉行北伐誓師典禮
應馮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對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
發表《入京宣言》
1925年 病危,口授遺囑、《致蘇聯遺書》
在《遺囑》及《遺書》上簽字
病逝,遺言“和平、奮斗、救中國”
1866年 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
幼名帝象。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
父孫達成,母楊氏,兄孫眉
1877年 兄孫眉回鄉完婚,9月,再返夏威夷創業
1884年 與盧慕貞夫人結婚
1888年 父孫達成逝世
1891年 初識陳粹芬夫人
子孫科生于翠亨村
1894年 長女孫娫(瑗)出生
1896年 次女孫婉(琬)出生
1902年 與大月薰結婚(存疑)
1906年 宮川富美子出生(存疑)
1910年 母親楊氏逝世
1912年 陳粹芬夫人離開
1913年 長女孫娫(瑗)病逝于澳門
1914年 陳粹芬收養孫容
1915年 兄孫眉逝世
與盧慕貞夫人協議離婚
與宋慶齡夫人結婚
1925年 中山先生逝世
1952年 盧慕貞夫人逝世
1958年 孫容病逝
1960年 陳粹芬夫人逝世
1973年 子孫科逝世
1979年 次女孫婉逝世
1981年 宋慶齡夫人逝世
革命
1883年 與陸皓東搗毀神像
1884年 “始有志于革命”
鼓動“勿敬朝廷”,被視為“大逆不道”,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為“四大寇”
《致鄭藻如書》
1894年 《上李鴻章書》
興中會成立
1895年 香港密謀起義失敗,陸皓東等就義
1896年 倫敦蒙難
1898年 拜會康、梁
1899年 兩黨合作失敗
1900年 惠州起義失敗
1904年 加入致公會
1905年 同盟會成立
《民報》創刊,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06年 提出“五權憲法”
1907年 潮州黃岡起義
惠州七女湖起義
欽州、廉州、防城起義
鎮南關起義
1908年 欽州、廉州起義
云南河口起義
1910年 廣州新軍起義
1911年 武昌起義
1912年 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發表《孫大總統對外宣言》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辭臨時大總統職
受任全國鐵路督辦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發動二次革命
1914年 成立中華革命黨,任總理
1915年 發表《討袁聲明》,發動“護國運動”
1916年 發動護法運動
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1917年 被迫辭去大元帥職,
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
列寧復函孫中山,向“中國革命的領袖”致敬,“共同進行斗爭”
1918年 《建國方略 心理建設》付梓
發表《護法宣言》
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1年 就任非常大總統,再次在廣州建立政權
《建國方略 物質建設》付梓
會見李大釗
1922年 以大元帥名義發動員令,命令各軍分路出師北伐
與陳炯明失和,北伐失敗
李大釗由京到滬會見交談,并介紹李大釗加入國民黨
1923年 發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公布《中國國民黨黨綱》,《中國國民黨總章》
發表《孫文—越飛宣言》,復命廖仲愷與越飛商談中蘇聯合細節
再建大元帥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
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中國國民黨黨綱草案》
發表《關于粵海關關余問題宣言》,抗議美、英干涉中國內政
李大釗抵廣州,協助完成國民黨改組和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準備工作
1924年 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籌辦黃埔軍校
發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通過《國共合作草案》、《國民黨與世界革命運動草案》
發布《北伐宣言》,舉行北伐誓師典禮
應馮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對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
發表《入京宣言》
1925年 病危,口授遺囑、《致蘇聯遺書》
在《遺囑》及《遺書》上簽字
病逝,遺言“和平、奮斗、救中國”
上一篇: 孫原湘 | 下一篇: 孫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