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春,瞿純白調外交部任職,瞿秋白也隨同北上到北京,參加普通文官考試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免費入學),學習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內向的瞿秋白參與了五四運動,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參加了中南海總統府前抗議馬良禍魯的請愿活動,遭到逮捕,旋即被釋放。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采訪。
1921年秋,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瞿秋白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進入該校任翻譯和助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張太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底,陳獨秀代表中國共產黨到莫斯科,瞿秋白擔任他的翻譯。
陳獨秀回國時,邀請瞿秋白回國工作,于是瞿也隨同陳獨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鄧中夏創辦上海大學,瞿秋白擔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同時,瞿秋白兼管中共宣傳工作,擔任《新青年》的編輯,
1924年,國民黨改組,瞿秋白出席中國國民黨一大,并來往上海廣州之間,當翻譯,參與一些國民黨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國民黨中央執行部委員等)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領袖之一。
1927年7月12日,陳獨秀被停職,由張國燾臨時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來到的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主持召開會議(八七會議),正式將陳獨秀(缺席)免職,并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為繼陳獨秀之后,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間(1927年7月-1928年5月),發生了南昌暴動,廣州暴動,以及秋收暴動。瞿秋白的領導方式與強勢作風的陳獨秀不同,只發表一般政治主張,對組織和軍事完全放權。
1928年4月,瞿秋白從上海經海路抵達大連,又改乘火車沿中東鐵路北上,通過滿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進入蘇聯。5月中旬,瞿秋白抵達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茲維尼果羅德鎮主持召開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繼續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團長兩年時間,實際在國內直接領導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發。
1930年7月,瞿秋白由于立場調和,被當地的黨部指為機會主義和異己分子的庇護者,撤銷了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代表的職務,攜妻子離開蘇聯回國,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務是在9月底召開六屆三中全會,批判立三路線。但由于瞿秋白“沒有認出立三路線和國際路線的根本不同”,對立三路線的批判不夠徹底,于是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不僅開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員,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養病(肺結核),進行文藝創作和翻譯,與茅盾、魯迅來往。
1934年1月,由于無法繼續留在上海養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月5日),擔任教育人民委員的閑職。
紅軍長征后,瞿秋白帶病留守南方。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水口鎮被宋希濂的國軍第三十六師向賢矩部逮捕,6月18日,在長汀中山公園執行槍決。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余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
1919年5月4日,性格內向的瞿秋白參與了五四運動,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參加了中南海總統府前抗議馬良禍魯的請愿活動,遭到逮捕,旋即被釋放。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采訪。
1921年秋,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瞿秋白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進入該校任翻譯和助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張太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底,陳獨秀代表中國共產黨到莫斯科,瞿秋白擔任他的翻譯。
陳獨秀回國時,邀請瞿秋白回國工作,于是瞿也隨同陳獨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鄧中夏創辦上海大學,瞿秋白擔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同時,瞿秋白兼管中共宣傳工作,擔任《新青年》的編輯,
1924年,國民黨改組,瞿秋白出席中國國民黨一大,并來往上海廣州之間,當翻譯,參與一些國民黨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國民黨中央執行部委員等)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領袖之一。
1927年7月12日,陳獨秀被停職,由張國燾臨時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來到的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主持召開會議(八七會議),正式將陳獨秀(缺席)免職,并指定瞿秋白擔任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為繼陳獨秀之后,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間(1927年7月-1928年5月),發生了南昌暴動,廣州暴動,以及秋收暴動。瞿秋白的領導方式與強勢作風的陳獨秀不同,只發表一般政治主張,對組織和軍事完全放權。
1928年4月,瞿秋白從上海經海路抵達大連,又改乘火車沿中東鐵路北上,通過滿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進入蘇聯。5月中旬,瞿秋白抵達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茲維尼果羅德鎮主持召開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繼續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團長兩年時間,實際在國內直接領導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發。
1930年7月,瞿秋白由于立場調和,被當地的黨部指為機會主義和異己分子的庇護者,撤銷了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代表的職務,攜妻子離開蘇聯回國,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務是在9月底召開六屆三中全會,批判立三路線。但由于瞿秋白“沒有認出立三路線和國際路線的根本不同”,對立三路線的批判不夠徹底,于是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不僅開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員,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養病(肺結核),進行文藝創作和翻譯,與茅盾、魯迅來往。
1934年1月,由于無法繼續留在上海養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月5日),擔任教育人民委員的閑職。
紅軍長征后,瞿秋白帶病留守南方。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轉移途中,在福建省長汀縣水口鎮被宋希濂的國軍第三十六師向賢矩部逮捕,6月18日,在長汀中山公園執行槍決。在被押期間(5月23日),瞿秋白寫下了《多余的話》,表達其由文人從政曲折的心路歷程。
上一篇: 錢昭度 | 下一篇: 丘逢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