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詩人,他開創了有清一代詩風。當時人稱“前后七子而后,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于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括諸家,包羅萬有,其詩清而綺,和而壯,感嘆而不促狹,論事廣肆而不誹排,洵大雅元音,詩人之冠冕也!”(凌鳳翔《初學集序》)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國史,他于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愿,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淵《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后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收藏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筑“絳云樓”,收藏宋元孤本書于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萬歷38年(公元1610年)中進士。十年后的天啟泰昌元年才“詣闋補官”。但不久就遭到御史陳以瑞的彈劾而被罷官,奉詔削籍南歸。當時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心灰意懶的悲切:“門外天涯遷客路,橋邊風雪蹇驢情”;一方面是想歸隱田園:“耦耕舊有高人約,帶月相看并菏鋤”。
錢謙益學問淹博,泛覽子、史、文籍與佛藏。論文論詩,反對明代“復古派”的模擬、“竟陵派”的狹窄,也不滿“公安派”的膚淺。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對模擬;一面倡學問以反對空疏。所以他既說:“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又說:“根于志,溢于言,經之以經史,緯之以規矩,而文章之能事備矣。”(《周孝逸文稿序》)總的主張,是認為寫作必兼具“獨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詣之學”(《馮定遠詩序》),“深情蓄積于內,奇遇薄射于外,輪囷結?,朦朧萌析”(《虞山詩約序》),然后流露;既要能“陶冶性靈”(《范璽卿詩集序》),又不能抹殺“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謂鋪陳始終,排比聲韻者”(《曾房仲詩序》)。所以他的文章,常把鋪陳學問與抒發思想性情糅合起來,縱橫曲折,奔放恣肆,其意圖是合“學人之文”與“文人之文”為一體。從具體作品看,雖內容比較駁雜恢詭,但規模闊大,足以轉變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風。《湯義仍先生文集序》、《游黃山記》、《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忠烈楊公墓志銘》、《徐霞客傳》、 《答唐訓導汝諤論文書》、 《讀蘇長公文》、《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梅村先生詩集序》、《楞嚴志略序》等篇,都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氣格和論學與評詩文的見解。
錢謙益的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他學杜甫、元好問詩以樹骨力,學蘇軾、陸游詩以行氣機,學李商隱、韓偓詩以運用詞藻與比興,加上他才學兼資,藻思洋溢,往往寫成龐大的組詩。明亡后的詩篇,寄寓滄桑身世之感,哀感頑艷與激楚蒼涼合而為一,尤有特色。《徐州雜題五首》、《獄中雜詩三十首》、《己酉歲宴集連宵,于時豪客遠來,樂府駢集,縱飲失日,追歡忘老,即事感懷,慨然有作四首》、《讀梅村宮詹艷詩有感書后四首》、《西湖雜感》20首、《哭稼軒一百十韻》、《左寧南畫像歌為柳敬亭作》、《后秋興》13疊104首等,可為代表。著作有《初學集》110卷、《有學集》50卷、《投筆集》2卷、《苦海集》1 卷及外集等多種。各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為最完備。此外有《錢注杜詩》20卷。另編選《列朝詩集》77卷(順治間刊本作81卷)。《吾炙集》 1卷。又錢陸燦節錄錢謙益所作詩人小傳為《列朝詩集小傳》一書另刊。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國史,他于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愿,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淵《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后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收藏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筑“絳云樓”,收藏宋元孤本書于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萬歷38年(公元1610年)中進士。十年后的天啟泰昌元年才“詣闋補官”。但不久就遭到御史陳以瑞的彈劾而被罷官,奉詔削籍南歸。當時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心灰意懶的悲切:“門外天涯遷客路,橋邊風雪蹇驢情”;一方面是想歸隱田園:“耦耕舊有高人約,帶月相看并菏鋤”。
錢謙益學問淹博,泛覽子、史、文籍與佛藏。論文論詩,反對明代“復古派”的模擬、“竟陵派”的狹窄,也不滿“公安派”的膚淺。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對模擬;一面倡學問以反對空疏。所以他既說:“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氣,與人之靈心結習而成者也。又說:“根于志,溢于言,經之以經史,緯之以規矩,而文章之能事備矣。”(《周孝逸文稿序》)總的主張,是認為寫作必兼具“獨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詣之學”(《馮定遠詩序》),“深情蓄積于內,奇遇薄射于外,輪囷結?,朦朧萌析”(《虞山詩約序》),然后流露;既要能“陶冶性靈”(《范璽卿詩集序》),又不能抹殺“古人之高文大篇,所謂鋪陳始終,排比聲韻者”(《曾房仲詩序》)。所以他的文章,常把鋪陳學問與抒發思想性情糅合起來,縱橫曲折,奔放恣肆,其意圖是合“學人之文”與“文人之文”為一體。從具體作品看,雖內容比較駁雜恢詭,但規模闊大,足以轉變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的文風。《湯義仍先生文集序》、《游黃山記》、《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行狀》、《忠烈楊公墓志銘》、《徐霞客傳》、 《答唐訓導汝諤論文書》、 《讀蘇長公文》、《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梅村先生詩集序》、《楞嚴志略序》等篇,都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氣格和論學與評詩文的見解。
錢謙益的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他學杜甫、元好問詩以樹骨力,學蘇軾、陸游詩以行氣機,學李商隱、韓偓詩以運用詞藻與比興,加上他才學兼資,藻思洋溢,往往寫成龐大的組詩。明亡后的詩篇,寄寓滄桑身世之感,哀感頑艷與激楚蒼涼合而為一,尤有特色。《徐州雜題五首》、《獄中雜詩三十首》、《己酉歲宴集連宵,于時豪客遠來,樂府駢集,縱飲失日,追歡忘老,即事感懷,慨然有作四首》、《讀梅村宮詹艷詩有感書后四首》、《西湖雜感》20首、《哭稼軒一百十韻》、《左寧南畫像歌為柳敬亭作》、《后秋興》13疊104首等,可為代表。著作有《初學集》110卷、《有學集》50卷、《投筆集》2卷、《苦海集》1 卷及外集等多種。各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本為最完備。此外有《錢注杜詩》20卷。另編選《列朝詩集》77卷(順治間刊本作81卷)。《吾炙集》 1卷。又錢陸燦節錄錢謙益所作詩人小傳為《列朝詩集小傳》一書另刊。
上一篇: 清豁 | 下一篇: 秦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