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最受百姓樂道的就是六下江南,這在現在的電視劇里就可以體現。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康熙,康熙下江南目的之一是為了探訪民情,畢竟古代信息不發達,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間走走;其二是為了將強中央政權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系。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當地居民對明朝最擁護,清軍入關后反抗最激烈,而江南經濟發達,國家財賦又大半來源于此,所以康熙下江南為的是將強與江南地主士紳的聯系,以鞏固統治;其三是為治理黃河。康熙雖然是下江南,但每次都在黃河地區停留很長時間,為的就是治理黃河。乾隆帝下江南也有康熙前面的兩個原因,只是第三條不一樣,因為乾隆時黃河已沒有大的水患。乾隆下江南的第三條原因就是游玩。
康熙下江南,動機比較單純,就是為了國家,所以不是很講排場,而且康熙本人比較節儉,也不想干擾地方,但是即便這樣也花銷了不少。而乾隆本人好大喜功,南巡的隊伍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其花費遠超康熙數倍。江蘇學政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看后大為惱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么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么人載道?”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蕩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臺,北構杰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里鑿池,那里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
康熙下江南,動機比較單純,就是為了國家,所以不是很講排場,而且康熙本人比較節儉,也不想干擾地方,但是即便這樣也花銷了不少。而乾隆本人好大喜功,南巡的隊伍聲勢浩大,每次都在萬人以上,所到之處極盡奢侈糜費,地方供給極盡華麗壯觀,百姓的財富經歷巨大的浩劫,其花費遠超康熙數倍。江蘇學政尹會一曾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看后大為惱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么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么人載道?”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蕩獵奇外,還花費巨資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復殿,南筑崇臺,北構杰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里鑿池,那里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作為皇帝家常的供玩。
上一篇: 錢曾 | 下一篇: 錢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