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梁羽生一直被并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創始人,但是,兩人境遇頗不相同。雖然兩人曾一起在香港《大公報》做副刊編輯,并因為投入武俠小說創作而一舉成名,但是,金庸創立《明報》,在事業上成就斐然;其十幾部武俠小說流傳之廣,影響之大,被改編電視劇次數之多,梁羽生都難以與其比肩,盡管根據梁羽生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萍蹤俠影》、電影《七劍下天山》影響巨大。數年前,兩人先后封筆。
所不同的是,封筆之后的金庸并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國讀博士等事件屢屢成為媒體的關注點,而梁羽生先生則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后的歸隱。
曾幾何時,梁羽生和金庸的關系,一度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此前曾有報道稱,梁羽生對于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讓宋人黃蓉唱元曲的寫法不以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表示,“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時隔10年之后,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陳靜的采訪。在那次采訪中,他回憶說,1966年,《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讓自己寫了《金庸梁羽生合論》,后來用“佟碩之”的筆名發表。這篇文章談到了兩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較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其時,“文革”剛剛爆發,香港的左右翼對立,讓他承受了莫大的壓力。而最大的壓力來自左翼的高層,他們認為梁羽生對金庸評價過高。
梁羽生也再次評點了兩人的寫作,“金庸寫‘惡’、寫壞人比寫好人成功,寫邪派比寫正派成功,《書劍恩仇錄》中寫得最精彩的是張召重,寫四大惡人,一個比一個精彩,但寫好人君子,段譽啊,不夠精彩。我自己寫邪派怎么樣寫,都不夠金庸那么精彩,我寫名士風流比較有一手。”
在《筆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談到了自己寫武俠小說緣起,新舊武俠小說的差異等等。但是對于“俠”并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定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梁羽生表示,“我與金庸先生都同意‘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至于怎么定義‘俠’這個概念,并不是三言二語能解釋清楚的。你們可以從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對于兩人寫作手法和寫作風格的區別,梁羽生說,“關于這個問題,內地武俠文學研究家陳墨先生的專論中有過闡述,我建議您去找出陳先生這篇文章讀讀,當有啟發。”
有人問到,在他和金庸之后的古龍、臥龍生、溫瑞安、黃易等武俠小說家中,他最喜歡誰的作品時,梁羽生說,“我自從在武俠文學寫作上‘封筆’之后,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譬如撰寫聊話,最近剛剛推出的《名聯觀止》修訂版就是我寫作的文集,近年來因身體的原因,注重休息,靜養,沒有心情與精神去讀您說的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評。”
所不同的是,封筆之后的金庸并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國讀博士等事件屢屢成為媒體的關注點,而梁羽生先生則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后的歸隱。
曾幾何時,梁羽生和金庸的關系,一度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此前曾有報道稱,梁羽生對于金庸在《射雕英雄傳》中讓宋人黃蓉唱元曲的寫法不以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表示,“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今天在座的嘉賓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時隔10年之后,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陳靜的采訪。在那次采訪中,他回憶說,1966年,《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讓自己寫了《金庸梁羽生合論》,后來用“佟碩之”的筆名發表。這篇文章談到了兩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較重。“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其時,“文革”剛剛爆發,香港的左右翼對立,讓他承受了莫大的壓力。而最大的壓力來自左翼的高層,他們認為梁羽生對金庸評價過高。
梁羽生也再次評點了兩人的寫作,“金庸寫‘惡’、寫壞人比寫好人成功,寫邪派比寫正派成功,《書劍恩仇錄》中寫得最精彩的是張召重,寫四大惡人,一個比一個精彩,但寫好人君子,段譽啊,不夠精彩。我自己寫邪派怎么樣寫,都不夠金庸那么精彩,我寫名士風流比較有一手。”
在《筆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談到了自己寫武俠小說緣起,新舊武俠小說的差異等等。但是對于“俠”并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定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梁羽生表示,“我與金庸先生都同意‘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至于怎么定義‘俠’這個概念,并不是三言二語能解釋清楚的。你們可以從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對于兩人寫作手法和寫作風格的區別,梁羽生說,“關于這個問題,內地武俠文學研究家陳墨先生的專論中有過闡述,我建議您去找出陳先生這篇文章讀讀,當有啟發。”
有人問到,在他和金庸之后的古龍、臥龍生、溫瑞安、黃易等武俠小說家中,他最喜歡誰的作品時,梁羽生說,“我自從在武俠文學寫作上‘封筆’之后,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譬如撰寫聊話,最近剛剛推出的《名聯觀止》修訂版就是我寫作的文集,近年來因身體的原因,注重休息,靜養,沒有心情與精神去讀您說的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評。”
上一篇: 劉鎮 | 下一篇: 劉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