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縱26.9厘米、橫53.3厘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為行書,其筆力扎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斷句、起筆不拘一格,結構錯落有致,研讀觀賞之下,每一處的起筆、停頓、運勢,都有其章法,卻又化章法于無形,體現出書法家的藝術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這封家書以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 當時季節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關心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里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
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過涂改的。
趙孟頫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頫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頫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后,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至于《代管道升札》(或稱《深秋貼》)中的題名問題,是由于丈夫意識寫的興致勃勃,不小心題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為這通手札寫的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毀棄,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題字為趙孟頫的字——子昂,修改為道升(升在手札上為繁體字升)。手札可于《明前名人手札賞評》——靳永,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書56頁中明顯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來,“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來。
上一篇: 高永 | 下一篇: 貫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