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同志誕生在上海江南機械制造總局的一個小官員家里。
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隨母親葛健豪回到了家鄉雙峰永豐鎮,不久父親也從上海回故鄉,并買下位于雙峰縣井字鎮楊球的光甲堂定居下來。
1908年全家又遷回了永豐鎮。為了謀生,年僅13歲的和森進了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飽嘗了階級壓迫的苦楚。三年學徒期滿后,他不愿經商而立志讀書,進入了永豐國民小學讀三年級。由于他學習刻苦用功,只用了一個學期,就越級考入了雙峰高等小學。
蔡和森同志在雙峰高小求學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南京政府發出剪辮子的號召后,蔡和森同志覺得應該用實際行動擁護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于是就把自己頭上的長辮子剪掉了,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里很多同學都剪了辮子,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
1913年秋天,蔡和森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二年春,毛澤東由第四師范并入第一師范,他們同在一個年級學習。由于共同的志向,他們倆結成了志同道合的學友,開始了“恰同學少年”的生活。學校有個君子亭,蔡和森毛澤東經常來到這里討論治學、做人等問題。兩個出類拔萃的年輕人,就這樣走到一起了。
1915年4月,湖南高等師范學校設立了專科文學部,楊懷中、徐特立等老師轉到了文學部任教。蔡和森歷來愛好文史。他在一師讀了二年后,于1915年秋天跳級考進了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文史專科。
正在蔡和森考入高等師范這個學期,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在北京出版了。這是一種宣揚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刊物。它一開始就鮮明地指出“民主”和“科學”兩個口號,大力批判封建主義的傳統觀念,主張實現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代的民主、自由和個性解放。這種新思想給廣大青年以極大的震動和鼓舞。蔡和森很快就成了這個刊物的熱心讀者,從而使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1917年6月,蔡和森同志在湖南高等師范畢業了,在高等師范畢業后,蔡和森同志沒有回家去,曾與毛澤東同志寄居在半學齋楊懷中先生寓所,繼續共同探求救國的道路,準備建立革命團體。
1917年秋,蔡和森動員母親,把全家遷到岳麓山榮灣鎮劉家臺子住下來。從此,這里成了蔡和森和一師的同學毛澤東、羅學瓚、張昆弟等青年暢談理想,探討人生觀的場所。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他們共同得出一個結論:要改造社會,光靠幾個人的力量不行,必須集合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結成堅強有力的團體。于是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學會。這是五四運動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團體之一。蔡和森認為所謂“新民”二字就包含著進步與革命的意義。會上,還通過了《新民學會章程》,會后又出了《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這三集共收集了書信47封,其中蔡和森同志寫給毛澤東等會友的信就有11封。
為求得學會的向外發展,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學會的委托,赴北京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這時楊懷中先生已應聘到了北京大學當教授,經揚老師介紹,蔡和森來到留法儉學會,與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聯系。他會見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李大釗,特別是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思想矍然猛覺。他寫給毛澤東同志的信中說:“只計大體之功利,不計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來俄之列寧頗能行之,弟愿則而效之。”在新民學會會友中第一個吹響了歡迎十月革命的號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脫萊蓬”號法國郵船赴法勤工儉學。
經過三十五天的海上航行。蔡和森同志一家等三十多人于1920年1月30日抵達法國馬賽。2月2日到達巴黎,蔡和森進入了蒙達尼男子中學學習。蔡和森同志勤奮好學,刻苦攻讀,憑著一本法華字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和有關各國革命運動、各種思潮的小冊子上百種。
在留法過程中,蔡和森同志和向警予同志由于共同的學習生活和革命理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0年5月,他們在蒙達尼自由結婚。毛澤東同志在國內知道這個消息后。高度贊揚他們敢于打破破舊的婚姻制度。
在留法勤工儉學青年中,存在著各種思想傾向,他們信奉各種主義。為了把大多留法青年團結起來,蔡和森和向警予、李維漢等同志商量,決定邀集散居法國各地的13名新民學會會員來蒙達尼聚會,就如何改造中國與世界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1920年7月初,新民學會會員從法國各地先后來到蒙達尼,7月6日到10日,他們在蒙達尼公學的教室里舉行了五天會議,會上蔡和森同志提出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學會的方針,得到了大家的贊成。
如何改造中國與世界呢?蔡和森同志主張先要組織共產黨,建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蔡和森在一九二O年八、九月寫給毛澤東的兩封長信,以及次年二月寫給陳獨秀的長信《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系統地闡明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他說:“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諦,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中國發生的問題,無論哪一種都不是現社會制度所能解決的,“所以中國的社會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中國將來的改造,“完全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與方法”。從而得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結論。
特別重要的是,蔡和森明確指出,要發展中國革命,必須成立共產黨;并對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等問題提出了正確主張。蔡和森認為:一、這個黨必須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作戰部”,它旗幟鮮明地稱為“中國共產黨”。組織了共產黨,“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二、這個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的學理由三點出發:在歷史上發明他的唯物史觀;在經濟上發明他的資本論;在政治上發明他的階級戰爭說。三者一以貫之,遂成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才能堅持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三、這個黨必須采取徹底革命的方法,反對改良主義。徹底革命的根本問題是發動工農群眾奪取政權,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四、這個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黨員應分布于工廠、農村、學校,成為一切群眾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五、這個黨必須有鐵的紀律,只有這樣才能養成有組織有覺悟的戰士,擔負偉大革命事業。蔡和森同志于是在8月13日和9月16日寫了兩封長信給在國內的毛澤東同志。8月13日的信中說旗幟鮮明地提出:“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毛澤東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的1月給蔡和森寫了兩封復信。信中對蔡和森提出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特別是對蔡和森同志9月16的信中提出的建黨和一系列的理論。毛澤東同志回信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并告訴蔡和森:“成立中國共產黨的事,陳仲甫(也就是陳獨秀)先生等已進行組織”.在我們黨內,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這個名詞的,首先見于文字的是蔡和森同志,他是我們黨內第一個系統宣傳列寧建黨學說的人。
為了爭取大多數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都信奉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蒙達尼會議后,蔡和森還向“工學世界社”的成員宣傳他的主張,舉行會議,并發表了“怎樣救中國”的演說,不久,“工學世界社”發展到三十多人,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革命組織。
蔡和森在法國一年多的時間,不僅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還積極從事共產黨的組織工作。1921年7月,蔡和森與工學世界社成員開會討論建立共產黨的問題。同年蔡和森在法國發起了建黨活動,組織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周恩來任總支書記。也正在這個時候,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派毛澤東,何叔衡出席了“一大”,因法國支部沒有得到消息,所以沒有派代表出席。后來毛澤東同志在回憶建黨時說:“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里的黨的創始人之中有周恩來,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羅邁(也就是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造人”。
蔡和森同志在法國從事建黨活動的同時,還發起組織了多次革命斗爭。蔡和森同志等人組織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到法國后,遇到了很多困難,但華法教育會不僅不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還多方進行排斥和刁難,甚至迫害,于是蔡和森、王若飛等同志組織開展了同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華法教育會的斗爭。迫使駐法公館不得不解決留法學生的生活等困難。1921年6月,北洋政府企圖向法國政府借款來購買軍火,擴大內戰。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等人領導開展了反對賣國借款的斗爭,斗爭取得了勝利,迫使法國政府宣布暫緩借款。1921年秋,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和法國當局,借勤工儉學的名義,抽歐洲各國募捐了一筆巨款,創辦了“里昂中法大學”。原來答應在法國招收一部分勤工儉學學生入學。但到開學時,蔡和森他們得到的消息,卻全是招收國內的富家子弟,因此,激起了留法勤儉學學生的義憤,于是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等發起了一場“占里昂大學”的斗爭,9月21日,蔡和森同志率領100多名學生沖進里昂中法大學,占領了校舍,駐法公使館要求法國當局派警察拘捕了中國學生。9月21日上午,三百多名法國武裝警察包圍了學校,蔡和森等104名學生被拘捕。10月1日,他們在學校院內發起了絕食斗爭,反抗中國駐法公使館和法國當局的暴行。10月18日,法國當局給他們加上“擾亂治安”的罪名,無理的把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學生武裝押上輪船,強行遣送回國。
11月,蔡和森同志歸國后,由當時的黨的總書記陳獨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留在黨中央擔任領導工作。他積極從事黨的實際工作,同時繼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特別是注意把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研究中國現狀,探討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1922年上半年,蔡和森同志在黨中央工作期間,還兼抓社會主義青年團體工作。當時,青年團臨時中央局已經建立,辦公地點設在上海霞飛路漁陽里6號,蔡和森同志常駐這里,指導全國青年團的工作,同年5月5日,當選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會議后,他為團中央主編機關報《先驅》,第7、8、9三期就是他主編的。
7月黨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意見,通過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向中國人民提出了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的主張,和經過民主革命到達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道路。蔡和森是大會文件起草人之一,對黨的革命綱領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大”選舉蔡和森為中央委員,至“六大”均當選為中央委員。
“二大”以后,負責編輯黨的機關報《向導》,大力宣傳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反復闡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向導》自創刊至1927年停刊,始終是蔡和森同志主編,他嘔心瀝血,夜以繼日地為《向導》組稿撰稿。光是署名“和森”的文章就有130篇,他在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就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論點,提出“戳穿了的紙老虎是嚇不住民眾勢力之發展的”,鼓舞革命人民要敢于同帝國主義、軍閥斗爭。他還批評了胡適等人提出的“好人政府”、“聯省自治”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國民黨人的錯誤觀點。《向導》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動和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蔡和森同志在主編《向導》周報的同時,還撰寫了《俄國社會革命史》一書,系統地總結了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李大釗為推薦他這本書的出版,曾給胡適寫過2封信,陳獨秀也為他寫過6封信。
1922年下半年他與向警予在上海創辦平民女校,蔡和森在這里講授過《社會進化史》。
1922年9月,蔡和森由張繼介紹,孫中山親自主盟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成為國共合作的橋梁。
1923年6月,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著重討論了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問題。蔡和森與毛澤東一同出席了會議。大會以投票的方式選舉陳獨秀(40)、蔡和森(37)、李大釗(37)、王荷波(34)、毛澤東(34)、朱少連(32)、譚平山(30)、項德隆(27)、羅章龍(25)為中央委員(根據瞿秋白紀錄)。蔡和森的高票當選,與其主編向導成績顯著,理論水平高等直接有關。會后他與毛澤東回到上海,一道在國民黨內做統戰工作。
在這期間,蔡和森還在黨所創辦的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教授。1924年,他將自己在上海大學的講稿,綜合整理出版了《社會進化史》一書,他的這部書運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以及達爾文的社會進化論來論證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的一部杰作,全書15萬余字,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講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講《社會進化史》,詳細介紹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宣傳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蔡和森積極主張發展工農運動,以促進國民革命的發展并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堅”。他指出,工農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新動力”、“臺柱子”,只有依靠工農階級才能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在1925年4月,他就提出建立農民武裝的問題,指出“農民運動之武裝的形式”的重要性。他向一切愿意革命的人們指出:“你們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階級(工農階級)方面,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階級(買辦階級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出路。”
1925年5月,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蔡和森同志在黨中央參與指導了這次運動。為了把這場斗爭推向全國去,他在自己主編的《向導》周報上,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發表了《告全國民眾書》,很快地就把這場斗爭發展到了廣州、香港等城市。
“五卅“運動后不久,蔡和森與向警予同志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擴大全會。蔡和森代表中共中央的致詞。會后,與李立三同志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留在莫斯科。1925年底,他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作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長篇講演,詳細回顧了從建黨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擴大執委會議的歷史,對中國革命的性質、黨的歷史任務和各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這是我們黨的第一部黨史著作。
1927年春,中國的大革命運動進入了高潮。共產國際派蔡和森同志回國加強對中國革命的領導。4月1日,他途經長沙時,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在教育會坪舉行歡迎大會。會上蔡和森同志以中共中央執行委員的身份作了重要演說。他4月1日的演說,刊登在4月2日的《湖南民報》上。文章對農民革命作了極其精辟的論述。他說:“現在革命的發展,第一當注重的是農運問題,農運是整個革命根本問題。”“誰能解決農民問題,誰即可以得天下。”他還特別強調必須注重“革命武裝問題”。他說:“根本問題在武裝農民起來。”他已敏銳的覺察到,蔣介石等國民黨右派在破壞革命,提醒革命派不要“犧牲農民利益而與右派妥協”。他的這篇演說,對農民革命作了精辟的論述,如同毛澤東同志后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樣,對湖南的農民運動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1927年4月27日,黨在武漢的武昌小學禮堂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蔡和森同志出席了這次會議,并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黨的“五大”雖然通過了許多正確的決議,但是由于繼續選舉了陳獨秀為總書記,而他又背離了“五大”路線,致使大革命開始走向失敗。從黨的“五大”到八七會議,是中國革命嚴重困難時期。蔣介石已公開叛變,汪精衛由準備到實行叛變。在三個多月時期里,蔡和森作了巨大努力,提出許多重要意見,力圖挽救革命危機,使革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5月17日,夏斗寅在湖北叛變。21日,許克祥在湖南叛變。蔡和森和李立三向中央提議,由葉挺部和中央軍校全部武力立即占領粵漢路,剿夏斗寅,再由粵漢路直取湖南為根據地,爾后取湖北和廣東,同時廣泛發展工農武裝,準備以革命暴動對付反革命暴亂。但魯易卻認為當時的中心問題還不是軍事問題,而是與所謂國民黨“左派”的關系問題。鮑羅廷和譚平山甚至參加了武漢國民黨中央的“馬日事變”調查團,指責工農運動“過火”,拒絕了蔡和森等的意見。
“五大”以后,中央曾多次開會討論黨的工作方針,但共產國際兩位代表卻爭吵不休。鮑羅廷強調和國民黨的關系是中心問題,指責工農運動“過火”,認為當時只能減租減息,不能搞土地革命;魯易在“馬日事變”后雖主張反擊,但擔不出任何辦法。陳獨秀傾向鮑羅廷。蔡和森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主張把工作中心放在發展工農運動,擴大工農武裝,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對反動派堅決進行反擊。
6月初,汪精衛到鄭州和馮玉祥舉行會議,反共傾向已明。為了擺脫困境,陳獨秀、鮑羅廷提出“東征”蔣介石;魯易、譚平山要求“南伐”廣東;蔡和森則主張解決兩湖問題。他指出,我們不要再為他人作嫁衣裳,伐來伐去,依然兩袖清風,我們應當堅定地自覺地發展我們的力量,建立我們的根據地,并具體擬定了兩湖議案。當時正接到共產國際的批評信,因此中央通過了兩湖決議案,并派出大批軍事干部赴湘準備暴動。但以后魯易又推翻了這個決定,雖然周恩來與魯易力爭,還是無濟于事。
唐生智把部隊撤回武漢以后,明顯地暴露出他要鞏固自己在兩湖的地位和打擊共產黨的企圖。可是鮑羅廷卻極力拉攏唐生智經營東征,魯易極力拉攏汪精衛,他甚至將國際來信給汪看,結果給汪發動叛變以借口。當時蔡和森正在武昌毛澤東家養病,6月25日,他寫信給中央常委:“唐回湘后,反動態度既已如此明白,我們坐此靜待人家來處置,直無異魚游釜底!‘我們提議中央機關移設武昌,同時中央及軍部應即檢查自己的勢力,做一軍事計劃,以備萬一’”。這是在革命危急關頭應采取的正確方針,可是陳獨秀等沒有接受。
7月初,根據共產國際指示,黨中央改組了政治局。從7月16日開始,蔡和森連寫七封信給中央常委,提議中央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新方針,發動土地革命,發展革命武裝,并愿留湖南工作。但這些意見張國燾都未接受;周恩來主張武裝斗爭,張國燾也反對。
蔡和森參加了黨的八七會議,在歷時僅一天的“八七”會議上,蔡和森同志先后作過4次發言。他與毛澤東等同志批判了陳獨秀的右頃錯誤,指出“過去一切錯誤都無五次大會后的錯誤那樣厲害”,并且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說“我是過去政治局的一人,我應負此錯誤的責任”。堅決主張發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蔡和森是秋收暴動的提案人之一,并再次要求赴湘參加秋收暴動,不必留政治局,同時提議毛澤東參加中央政治局。
黨的“八七”會議后新的中央政治局雙決定派他到北方局去指導黨的工作。他一到北方局,就認真傳達貫徹黨的“八七”緊急會議精神,開展了整頓黨的組織的活動。9月24日,他在開津直隸省委改組會上作了《黨的機會主義史》的長篇報告。在北方局,蔡和森同志還寫了《北方工作決議案》、《致中央的信》、《關于順直問題的報告》等。
1928年6月,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蔡和森同志出席了大會。繼續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他對政治問題、職工運動和農民土地問題都作了發言。他在這些發言和隨后寫的《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中,批判了右傾及“左”傾機會主義,論述了中國革命性質,農民問題和革命轉變問題等。蔡和森同志是4月離開上海赴莫斯科的。5月1日,向警予同志在武漢壯烈犧牲,他在莫斯科得這一消息后,非常悲痛,于7月22日寫了《向警予同志傳》,他在此傳中寫道“偉大的警予,英雄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像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表達了對向警予深切的悼念。
是年8月他從莫斯科歸國時。11月,他臥病上海時還帶病寫了《國民黨反革命統治下的辛亥革命紀念》和《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兩篇重要文章,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一、二卷上。
1929年初,他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再次來到了莫斯科。在這里,他參加了共產國際對陳獨秀主義的討論。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等成為取消主義者,他們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已經成功,現在只能進行合法運動,等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所謂社會主義革命,宣揚“二次革命論”。“左”傾機會主義者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鼓吹“一次革命論”。蔡和森的發言稿《論陳獨秀主義》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四卷上。批判了這些錯誤論調。他指出,中國革命既不同于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也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權革命,這個革命的領導者已經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無產階級不能超過資產階級的民權革命的道路,去達到社會主義革命”。蔡和森特別強調農民問題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徹底發動農民,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建立工農政權,鞏固工農聯盟,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關于革命轉變問題,蔡和森說,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勞動群眾宣布,中國革命有社會主義前途,并且為爭取這個前途而努力奮斗。
1931年初,蔡和森同志從莫斯科歸國。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導兩廣黨的工作。3月,他帶著家眷來到了香港。6月10日,由于叛徒出賣,他被英帝國主義間諜逮捕。6月12日,被引渡到廣州,不幸于8月4日,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時年36歲。
蔡和森同志一心為黨,一生為黨,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是永遠記得他的。
(作者羅紹志,系原中共雙峰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著有《蔡和森傳》等)
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隨母親葛健豪回到了家鄉雙峰永豐鎮,不久父親也從上海回故鄉,并買下位于雙峰縣井字鎮楊球的光甲堂定居下來。
1908年全家又遷回了永豐鎮。為了謀生,年僅13歲的和森進了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飽嘗了階級壓迫的苦楚。三年學徒期滿后,他不愿經商而立志讀書,進入了永豐國民小學讀三年級。由于他學習刻苦用功,只用了一個學期,就越級考入了雙峰高等小學。
蔡和森同志在雙峰高小求學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南京政府發出剪辮子的號召后,蔡和森同志覺得應該用實際行動擁護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于是就把自己頭上的長辮子剪掉了,在他的帶領下,學校里很多同學都剪了辮子,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
1913年秋天,蔡和森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第二年春,毛澤東由第四師范并入第一師范,他們同在一個年級學習。由于共同的志向,他們倆結成了志同道合的學友,開始了“恰同學少年”的生活。學校有個君子亭,蔡和森毛澤東經常來到這里討論治學、做人等問題。兩個出類拔萃的年輕人,就這樣走到一起了。
1915年4月,湖南高等師范學校設立了專科文學部,楊懷中、徐特立等老師轉到了文學部任教。蔡和森歷來愛好文史。他在一師讀了二年后,于1915年秋天跳級考進了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文史專科。
正在蔡和森考入高等師范這個學期,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在北京出版了。這是一種宣揚新思想,提倡新文化的刊物。它一開始就鮮明地指出“民主”和“科學”兩個口號,大力批判封建主義的傳統觀念,主張實現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代的民主、自由和個性解放。這種新思想給廣大青年以極大的震動和鼓舞。蔡和森很快就成了這個刊物的熱心讀者,從而使他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1917年6月,蔡和森同志在湖南高等師范畢業了,在高等師范畢業后,蔡和森同志沒有回家去,曾與毛澤東同志寄居在半學齋楊懷中先生寓所,繼續共同探求救國的道路,準備建立革命團體。
1917年秋,蔡和森動員母親,把全家遷到岳麓山榮灣鎮劉家臺子住下來。從此,這里成了蔡和森和一師的同學毛澤東、羅學瓚、張昆弟等青年暢談理想,探討人生觀的場所。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他們共同得出一個結論:要改造社會,光靠幾個人的力量不行,必須集合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結成堅強有力的團體。于是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了新民學會。這是五四運動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團體之一。蔡和森認為所謂“新民”二字就包含著進步與革命的意義。會上,還通過了《新民學會章程》,會后又出了《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這三集共收集了書信47封,其中蔡和森同志寫給毛澤東等會友的信就有11封。
為求得學會的向外發展,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學會的委托,赴北京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這時楊懷中先生已應聘到了北京大學當教授,經揚老師介紹,蔡和森來到留法儉學會,與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聯系。他會見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李大釗,特別是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思想矍然猛覺。他寫給毛澤東同志的信中說:“只計大體之功利,不計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來俄之列寧頗能行之,弟愿則而效之。”在新民學會會友中第一個吹響了歡迎十月革命的號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脫萊蓬”號法國郵船赴法勤工儉學。
經過三十五天的海上航行。蔡和森同志一家等三十多人于1920年1月30日抵達法國馬賽。2月2日到達巴黎,蔡和森進入了蒙達尼男子中學學習。蔡和森同志勤奮好學,刻苦攻讀,憑著一本法華字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著作和有關各國革命運動、各種思潮的小冊子上百種。
在留法過程中,蔡和森同志和向警予同志由于共同的學習生活和革命理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20年5月,他們在蒙達尼自由結婚。毛澤東同志在國內知道這個消息后。高度贊揚他們敢于打破破舊的婚姻制度。
在留法勤工儉學青年中,存在著各種思想傾向,他們信奉各種主義。為了把大多留法青年團結起來,蔡和森和向警予、李維漢等同志商量,決定邀集散居法國各地的13名新民學會會員來蒙達尼聚會,就如何改造中國與世界等重大問題進行討論。1920年7月初,新民學會會員從法國各地先后來到蒙達尼,7月6日到10日,他們在蒙達尼公學的教室里舉行了五天會議,會上蔡和森同志提出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學會的方針,得到了大家的贊成。
如何改造中國與世界呢?蔡和森同志主張先要組織共產黨,建立,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蔡和森在一九二O年八、九月寫給毛澤東的兩封長信,以及次年二月寫給陳獨秀的長信《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系統地闡明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認識。他說:“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諦,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中國發生的問題,無論哪一種都不是現社會制度所能解決的,“所以中國的社會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中國將來的改造,“完全適用社會主義的原理與方法”。從而得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結論。
特別重要的是,蔡和森明確指出,要發展中國革命,必須成立共產黨;并對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等問題提出了正確主張。蔡和森認為:一、這個黨必須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作戰部”,它旗幟鮮明地稱為“中國共產黨”。組織了共產黨,“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二、這個黨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的學理由三點出發:在歷史上發明他的唯物史觀;在經濟上發明他的資本論;在政治上發明他的階級戰爭說。三者一以貫之,遂成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馬克思主義作指導,才能堅持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三、這個黨必須采取徹底革命的方法,反對改良主義。徹底革命的根本問題是發動工農群眾奪取政權,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四、這個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黨員應分布于工廠、農村、學校,成為一切群眾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五、這個黨必須有鐵的紀律,只有這樣才能養成有組織有覺悟的戰士,擔負偉大革命事業。蔡和森同志于是在8月13日和9月16日寫了兩封長信給在國內的毛澤東同志。8月13日的信中說旗幟鮮明地提出:“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毛澤東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的1月給蔡和森寫了兩封復信。信中對蔡和森提出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特別是對蔡和森同志9月16的信中提出的建黨和一系列的理論。毛澤東同志回信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并告訴蔡和森:“成立中國共產黨的事,陳仲甫(也就是陳獨秀)先生等已進行組織”.在我們黨內,第一個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這個名詞的,首先見于文字的是蔡和森同志,他是我們黨內第一個系統宣傳列寧建黨學說的人。
為了爭取大多數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都信奉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蒙達尼會議后,蔡和森還向“工學世界社”的成員宣傳他的主張,舉行會議,并發表了“怎樣救中國”的演說,不久,“工學世界社”發展到三十多人,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革命組織。
蔡和森在法國一年多的時間,不僅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還積極從事共產黨的組織工作。1921年7月,蔡和森與工學世界社成員開會討論建立共產黨的問題。同年蔡和森在法國發起了建黨活動,組織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周恩來任總支書記。也正在這個時候,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派毛澤東,何叔衡出席了“一大”,因法國支部沒有得到消息,所以沒有派代表出席。后來毛澤東同志在回憶建黨時說:“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那里的黨的創始人之中有周恩來,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個女創始人,羅邁(也就是李維漢)和蔡和森也是法國支部的創造人”。
蔡和森同志在法國從事建黨活動的同時,還發起組織了多次革命斗爭。蔡和森同志等人組織的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到法國后,遇到了很多困難,但華法教育會不僅不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還多方進行排斥和刁難,甚至迫害,于是蔡和森、王若飛等同志組織開展了同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華法教育會的斗爭。迫使駐法公館不得不解決留法學生的生活等困難。1921年6月,北洋政府企圖向法國政府借款來購買軍火,擴大內戰。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等人領導開展了反對賣國借款的斗爭,斗爭取得了勝利,迫使法國政府宣布暫緩借款。1921年秋,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和法國當局,借勤工儉學的名義,抽歐洲各國募捐了一筆巨款,創辦了“里昂中法大學”。原來答應在法國招收一部分勤工儉學學生入學。但到開學時,蔡和森他們得到的消息,卻全是招收國內的富家子弟,因此,激起了留法勤儉學學生的義憤,于是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等發起了一場“占里昂大學”的斗爭,9月21日,蔡和森同志率領100多名學生沖進里昂中法大學,占領了校舍,駐法公使館要求法國當局派警察拘捕了中國學生。9月21日上午,三百多名法國武裝警察包圍了學校,蔡和森等104名學生被拘捕。10月1日,他們在學校院內發起了絕食斗爭,反抗中國駐法公使館和法國當局的暴行。10月18日,法國當局給他們加上“擾亂治安”的罪名,無理的把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學生武裝押上輪船,強行遣送回國。
11月,蔡和森同志歸國后,由當時的黨的總書記陳獨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留在黨中央擔任領導工作。他積極從事黨的實際工作,同時繼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特別是注意把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研究中國現狀,探討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1922年上半年,蔡和森同志在黨中央工作期間,還兼抓社會主義青年團體工作。當時,青年團臨時中央局已經建立,辦公地點設在上海霞飛路漁陽里6號,蔡和森同志常駐這里,指導全國青年團的工作,同年5月5日,當選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會議后,他為團中央主編機關報《先驅》,第7、8、9三期就是他主編的。
7月黨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列寧和共產國際的意見,通過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向中國人民提出了徹底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的主張,和經過民主革命到達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道路。蔡和森是大會文件起草人之一,對黨的革命綱領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大”選舉蔡和森為中央委員,至“六大”均當選為中央委員。
“二大”以后,負責編輯黨的機關報《向導》,大力宣傳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反復闡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向導》自創刊至1927年停刊,始終是蔡和森同志主編,他嘔心瀝血,夜以繼日地為《向導》組稿撰稿。光是署名“和森”的文章就有130篇,他在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就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論點,提出“戳穿了的紙老虎是嚇不住民眾勢力之發展的”,鼓舞革命人民要敢于同帝國主義、軍閥斗爭。他還批評了胡適等人提出的“好人政府”、“聯省自治”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國民黨人的錯誤觀點。《向導》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動和發展起了巨大作用。蔡和森同志在主編《向導》周報的同時,還撰寫了《俄國社會革命史》一書,系統地總結了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李大釗為推薦他這本書的出版,曾給胡適寫過2封信,陳獨秀也為他寫過6封信。
1922年下半年他與向警予在上海創辦平民女校,蔡和森在這里講授過《社會進化史》。
1922年9月,蔡和森由張繼介紹,孫中山親自主盟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成為國共合作的橋梁。
1923年6月,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著重討論了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問題。蔡和森與毛澤東一同出席了會議。大會以投票的方式選舉陳獨秀(40)、蔡和森(37)、李大釗(37)、王荷波(34)、毛澤東(34)、朱少連(32)、譚平山(30)、項德隆(27)、羅章龍(25)為中央委員(根據瞿秋白紀錄)。蔡和森的高票當選,與其主編向導成績顯著,理論水平高等直接有關。會后他與毛澤東回到上海,一道在國民黨內做統戰工作。
在這期間,蔡和森還在黨所創辦的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教授。1924年,他將自己在上海大學的講稿,綜合整理出版了《社會進化史》一書,他的這部書運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以及達爾文的社會進化論來論證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的一部杰作,全書15萬余字,從人類的起源,一直講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講《社會進化史》,詳細介紹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宣傳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蔡和森積極主張發展工農運動,以促進國民革命的發展并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堅”。他指出,工農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新動力”、“臺柱子”,只有依靠工農階級才能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在1925年4月,他就提出建立農民武裝的問題,指出“農民運動之武裝的形式”的重要性。他向一切愿意革命的人們指出:“你們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真正革命階級(工農階級)方面,或是站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十以下的反革命階級(買辦階級和地主)方面。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出路。”
1925年5月,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蔡和森同志在黨中央參與指導了這次運動。為了把這場斗爭推向全國去,他在自己主編的《向導》周報上,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發表了《告全國民眾書》,很快地就把這場斗爭發展到了廣州、香港等城市。
“五卅“運動后不久,蔡和森與向警予同志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擴大全會。蔡和森代表中共中央的致詞。會后,與李立三同志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留在莫斯科。1925年底,他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作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長篇講演,詳細回顧了從建黨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擴大執委會議的歷史,對中國革命的性質、黨的歷史任務和各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這是我們黨的第一部黨史著作。
1927年春,中國的大革命運動進入了高潮。共產國際派蔡和森同志回國加強對中國革命的領導。4月1日,他途經長沙時,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在教育會坪舉行歡迎大會。會上蔡和森同志以中共中央執行委員的身份作了重要演說。他4月1日的演說,刊登在4月2日的《湖南民報》上。文章對農民革命作了極其精辟的論述。他說:“現在革命的發展,第一當注重的是農運問題,農運是整個革命根本問題。”“誰能解決農民問題,誰即可以得天下。”他還特別強調必須注重“革命武裝問題”。他說:“根本問題在武裝農民起來。”他已敏銳的覺察到,蔣介石等國民黨右派在破壞革命,提醒革命派不要“犧牲農民利益而與右派妥協”。他的這篇演說,對農民革命作了精辟的論述,如同毛澤東同志后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樣,對湖南的農民運動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1927年4月27日,黨在武漢的武昌小學禮堂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蔡和森同志出席了這次會議,并被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黨的“五大”雖然通過了許多正確的決議,但是由于繼續選舉了陳獨秀為總書記,而他又背離了“五大”路線,致使大革命開始走向失敗。從黨的“五大”到八七會議,是中國革命嚴重困難時期。蔣介石已公開叛變,汪精衛由準備到實行叛變。在三個多月時期里,蔡和森作了巨大努力,提出許多重要意見,力圖挽救革命危機,使革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5月17日,夏斗寅在湖北叛變。21日,許克祥在湖南叛變。蔡和森和李立三向中央提議,由葉挺部和中央軍校全部武力立即占領粵漢路,剿夏斗寅,再由粵漢路直取湖南為根據地,爾后取湖北和廣東,同時廣泛發展工農武裝,準備以革命暴動對付反革命暴亂。但魯易卻認為當時的中心問題還不是軍事問題,而是與所謂國民黨“左派”的關系問題。鮑羅廷和譚平山甚至參加了武漢國民黨中央的“馬日事變”調查團,指責工農運動“過火”,拒絕了蔡和森等的意見。
“五大”以后,中央曾多次開會討論黨的工作方針,但共產國際兩位代表卻爭吵不休。鮑羅廷強調和國民黨的關系是中心問題,指責工農運動“過火”,認為當時只能減租減息,不能搞土地革命;魯易在“馬日事變”后雖主張反擊,但擔不出任何辦法。陳獨秀傾向鮑羅廷。蔡和森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主張把工作中心放在發展工農運動,擴大工農武裝,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對反動派堅決進行反擊。
6月初,汪精衛到鄭州和馮玉祥舉行會議,反共傾向已明。為了擺脫困境,陳獨秀、鮑羅廷提出“東征”蔣介石;魯易、譚平山要求“南伐”廣東;蔡和森則主張解決兩湖問題。他指出,我們不要再為他人作嫁衣裳,伐來伐去,依然兩袖清風,我們應當堅定地自覺地發展我們的力量,建立我們的根據地,并具體擬定了兩湖議案。當時正接到共產國際的批評信,因此中央通過了兩湖決議案,并派出大批軍事干部赴湘準備暴動。但以后魯易又推翻了這個決定,雖然周恩來與魯易力爭,還是無濟于事。
唐生智把部隊撤回武漢以后,明顯地暴露出他要鞏固自己在兩湖的地位和打擊共產黨的企圖。可是鮑羅廷卻極力拉攏唐生智經營東征,魯易極力拉攏汪精衛,他甚至將國際來信給汪看,結果給汪發動叛變以借口。當時蔡和森正在武昌毛澤東家養病,6月25日,他寫信給中央常委:“唐回湘后,反動態度既已如此明白,我們坐此靜待人家來處置,直無異魚游釜底!‘我們提議中央機關移設武昌,同時中央及軍部應即檢查自己的勢力,做一軍事計劃,以備萬一’”。這是在革命危急關頭應采取的正確方針,可是陳獨秀等沒有接受。
7月初,根據共產國際指示,黨中央改組了政治局。從7月16日開始,蔡和森連寫七封信給中央常委,提議中央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新方針,發動土地革命,發展革命武裝,并愿留湖南工作。但這些意見張國燾都未接受;周恩來主張武裝斗爭,張國燾也反對。
蔡和森參加了黨的八七會議,在歷時僅一天的“八七”會議上,蔡和森同志先后作過4次發言。他與毛澤東等同志批判了陳獨秀的右頃錯誤,指出“過去一切錯誤都無五次大會后的錯誤那樣厲害”,并且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說“我是過去政治局的一人,我應負此錯誤的責任”。堅決主張發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蔡和森是秋收暴動的提案人之一,并再次要求赴湘參加秋收暴動,不必留政治局,同時提議毛澤東參加中央政治局。
黨的“八七”會議后新的中央政治局雙決定派他到北方局去指導黨的工作。他一到北方局,就認真傳達貫徹黨的“八七”緊急會議精神,開展了整頓黨的組織的活動。9月24日,他在開津直隸省委改組會上作了《黨的機會主義史》的長篇報告。在北方局,蔡和森同志還寫了《北方工作決議案》、《致中央的信》、《關于順直問題的報告》等。
1928年6月,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蔡和森同志出席了大會。繼續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他對政治問題、職工運動和農民土地問題都作了發言。他在這些發言和隨后寫的《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中,批判了右傾及“左”傾機會主義,論述了中國革命性質,農民問題和革命轉變問題等。蔡和森同志是4月離開上海赴莫斯科的。5月1日,向警予同志在武漢壯烈犧牲,他在莫斯科得這一消息后,非常悲痛,于7月22日寫了《向警予同志傳》,他在此傳中寫道“偉大的警予,英雄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愛人,像是中國無產階級永遠的愛人!”表達了對向警予深切的悼念。
是年8月他從莫斯科歸國時。11月,他臥病上海時還帶病寫了《國民黨反革命統治下的辛亥革命紀念》和《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兩篇重要文章,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一、二卷上。
1929年初,他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再次來到了莫斯科。在這里,他參加了共產國際對陳獨秀主義的討論。大革命失敗后,陳獨秀等成為取消主義者,他們認為資產階級革命已經成功,現在只能進行合法運動,等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所謂社會主義革命,宣揚“二次革命論”。“左”傾機會主義者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鼓吹“一次革命論”。蔡和森的發言稿《論陳獨秀主義》發表在《布爾什維克》第四卷上。批判了這些錯誤論調。他指出,中國革命既不同于西方資產階級革命,也不同于俄國十月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權革命,這個革命的領導者已經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無產階級不能超過資產階級的民權革命的道路,去達到社會主義革命”。蔡和森特別強調農民問題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徹底發動農民,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建立工農政權,鞏固工農聯盟,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關于革命轉變問題,蔡和森說,中國共產黨向全國勞動群眾宣布,中國革命有社會主義前途,并且為爭取這個前途而努力奮斗。
1931年初,蔡和森同志從莫斯科歸國。中央派他到香港去指導兩廣黨的工作。3月,他帶著家眷來到了香港。6月10日,由于叛徒出賣,他被英帝國主義間諜逮捕。6月12日,被引渡到廣州,不幸于8月4日,遭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時年36歲。
蔡和森同志一心為黨,一生為黨,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是永遠記得他的。
(作者羅紹志,系原中共雙峰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著有《蔡和森傳》等)
上一篇: 蔡濟黃 | 下一篇: 陳松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