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籍田有感古詩賞析
【注釋】
①皇輿(yú):天子坐的車。
②釐(xī)事:釐同“禧”,指鬼神與幸福吉祥方面的事情。
②釐(xī)事:釐同“禧”,指鬼神與幸福吉祥方面的事情。
【譯文】
皇帝不久就要率領百官去東郊祭典,而我就像被貶長沙的賈誼又過了一年。
漢帝劉恒曾經在宣室向賈誼請教過鬼神的事,我即使寫成典籍,滯留周南卻無法送達皇帝面前。
漢帝劉恒曾經在宣室向賈誼請教過鬼神的事,我即使寫成典籍,滯留周南卻無法送達皇帝面前。
【賞析】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卻使用了兩個典故,因此顯得比較深奧難懂。第一個典故跟漢朝的賈誼有關。賈誼是雒陽(今河南省洛陽)人,生活在公元前200——168年之間.據《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才十八歲時,就因為能夠寫詩做文章而著名。后來被河南太守吳治平推薦給漢文帝劉恒,二十多歲就成了博士,并在一年之內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相當于現在的司局級干部)。本來深受文帝的器重,打算給他授予公卿的職位,但由于不少高官的反對與毀謗,漢文帝逐漸疏遠了他,將他貶為長沙王的老師。賈誼經過湘江時,寫了一篇吊唁屈原的詩詞,借屈原被讒言所害放逐到江南來比喻自己。他在長沙滯留了四年多的時間,還算幸運,終于被文帝想起來了,急忙派人把他征召回京城。入朝覲見時,文帝正坐在宣室之中,品嘗祭神之后剩余下來的肉,因為對鬼神的事情有不少疑問,所以向他請教有關鬼神和幸福吉祥的緣故。賈誼于是非常詳細地解說了為什么會這樣的原因,此后,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老師,并經常向他詢問國家大事方面的得失。梁懷王劉勝,是文帝最喜愛的小兒子,愛好讀書,沒過幾年,因為騎馬時不小心摔死了。賈誼覺得沒有盡到自己當老師的責任,常常流淚哭泣,傷心過度,第二年也死了。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三歲。
第二個典故跟漢朝的太史公司馬遷一家有關。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從公元前140年開始,就在漢武帝劉徹的朝中擔任太史,對“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學說,都頗有研究,精通四書、五經和六藝,常有“治民、治天下”的夙愿。到公元前110年時,漢武帝采納大臣的建議,去泰山封禪。司馬遷的父親身為太史,被迫滯留在周南,無法跟隨天子前往泰山,參與封禪盛典,悲憤而死。臨終前曾抓住司馬遷的手,流著淚囑咐他:“天子去泰山封禪,我不能隨同前往,這是我的命運不好。我死了之后,你必定接任太史的官職;身為太史,不要忘記我所想寫的論著和文稿。”過了三年,司馬遷果然當上了太史令,博覽國家的藏書,秉承父親的遺愿,潛心修史。公元前99年,他因為替李陵投降匈奴辯解,被關進獄中,受到腐刑。出獄后當上了中書令,雖然歷經磨難,他卻無怨無悔地發憤著述,終于在公元前91年編寫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即《史記》。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元年約三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
柳宗元的《聞籍田有感》,第一句是寫元和五年十月(今公元 811年),唐憲宗李純傳旨,次年的正月十六日,要去東郊舉行祭拜大典,命令有關部門的官吏撰寫典儀方面的文稿。任務繁重,時間卻又非常緊迫。第二句是寫柳宗元自認為才華出眾,而且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完全能夠承擔如此重任,但因為滯留在永州,就像當年西漢時期被貶到長沙的賈誼,沒法參與這種重大的祭典活動。
第三句寫賈誼后來終于被漢文帝重新起用,而自己滿腹的學問和才識,卻不能展示在皇帝的面前。第四句寫柳宗元以司馬談來比喻自己,因為無緣參與這種規模宏大且相當隆重的慶典,心情非常難受。他特別希望能夠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將自己寫成的典儀文稿,送到唐憲宗的手里,以便引起重視和青睞,但又沒有真正能夠信任與委托的人,幫助自己實現這種愿望。
柳宗元在公元803年,進入朝廷,擔任監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見習的意思,大約相當于現在的監察部的部長助理,曾經主持過祭祀之類的事情。過了一年多,即公元805年的四、五月,他又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專門掌管禮儀、享祭、貢舉之類事情。從詩中所引用的兩個典故,不難看出柳宗元那種躍躍欲試、極愿為國分挑重任的積極進取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朝廷不辨忠奸、排斥賢德人士的做法,深表遺憾與憂憤的苦悶心態。
第二個典故跟漢朝的太史公司馬遷一家有關。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從公元前140年開始,就在漢武帝劉徹的朝中擔任太史,對“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的學說,都頗有研究,精通四書、五經和六藝,常有“治民、治天下”的夙愿。到公元前110年時,漢武帝采納大臣的建議,去泰山封禪。司馬遷的父親身為太史,被迫滯留在周南,無法跟隨天子前往泰山,參與封禪盛典,悲憤而死。臨終前曾抓住司馬遷的手,流著淚囑咐他:“天子去泰山封禪,我不能隨同前往,這是我的命運不好。我死了之后,你必定接任太史的官職;身為太史,不要忘記我所想寫的論著和文稿。”過了三年,司馬遷果然當上了太史令,博覽國家的藏書,秉承父親的遺愿,潛心修史。公元前99年,他因為替李陵投降匈奴辯解,被關進獄中,受到腐刑。出獄后當上了中書令,雖然歷經磨難,他卻無怨無悔地發憤著述,終于在公元前91年編寫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即《史記》。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元年約三千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歷史的偉大總結。
柳宗元的《聞籍田有感》,第一句是寫元和五年十月(今公元 811年),唐憲宗李純傳旨,次年的正月十六日,要去東郊舉行祭拜大典,命令有關部門的官吏撰寫典儀方面的文稿。任務繁重,時間卻又非常緊迫。第二句是寫柳宗元自認為才華出眾,而且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完全能夠承擔如此重任,但因為滯留在永州,就像當年西漢時期被貶到長沙的賈誼,沒法參與這種重大的祭典活動。
第三句寫賈誼后來終于被漢文帝重新起用,而自己滿腹的學問和才識,卻不能展示在皇帝的面前。第四句寫柳宗元以司馬談來比喻自己,因為無緣參與這種規模宏大且相當隆重的慶典,心情非常難受。他特別希望能夠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將自己寫成的典儀文稿,送到唐憲宗的手里,以便引起重視和青睞,但又沒有真正能夠信任與委托的人,幫助自己實現這種愿望。
柳宗元在公元803年,進入朝廷,擔任監察御史里行,“里行”是見習的意思,大約相當于現在的監察部的部長助理,曾經主持過祭祀之類的事情。過了一年多,即公元805年的四、五月,他又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專門掌管禮儀、享祭、貢舉之類事情。從詩中所引用的兩個典故,不難看出柳宗元那種躍躍欲試、極愿為國分挑重任的積極進取精神;同時,也夾雜著對朝廷不辨忠奸、排斥賢德人士的做法,深表遺憾與憂憤的苦悶心態。
網友關注
- 上習庵陳先生
- 及書六考喜效白體
- 尤美亭
- 種石菖蒲
- 曲澗
- 寄湯帳干
- 重賦暨邑池亭
- 經過
- 厖蚓圖
- 為倉使吳荊溪先生壽
- 古劍詞
- 客中思家
- 囧是……
- 見與不見
- 謝徐正十一兄惠牡丹顏帖
- 山行晚歸
- 和帑院叔
- 二禽方戲贈難弟·歸歸歸
- 必大弟赴新城簿
- 游金精次韻
- 文宣公祠宇新成
- 弟子規
- 題玉川月蝕詩后
- 與帥干駕閣宗叔
- 萬壽寺避暑讀書
- 折枝
- 康不領此詩又有許梅谷者仍求再賦長律
- 賣鏡
- 臨安客中
- 題照禪師道場
- 題趙大年小影
- 何氏書堂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
- 題水仙
- 問梅寄賈秋壑先生
- 初冬客中見小春海棠
- 登普滿塔
- 秋壑納室慶席諸友分韻
- 南林張園
- 題黃巖夏氏曉山亭詩卷
- 庚辰除夕
- 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
- 九三月丹
- 詩談
- 食雪
- 觀博陽山火
- 題墨蘭圖
- 買硯碑
- 送放生池碑
- 墻頭花
- 養鸂鶒
- 夜泊法忍寺
- 王翠巖寫竹求詩
- 安吉州賦牡丹
- 天平方丈梅下見持要舊題
- 送馬上嬌圖與秋壑監丞
- 題高氏煙雨館
- 招石希孟朝飯
- 鴻禧觀次高橫槎韻
- 詠史贈王侍御
- 斬偶行
- 辛巳除夕
- 憲使陳習庵先生除司業
- 仲弟借書持要不謹護有損為之覆背葺還
- 拜掃易齋先生墓
- 江樓遲客
- 贈術者
- 早春牡丹
- 邑圃池上
- 讀元勇雪溪先生墓銘
- 種水芭蕉
- 五更
- 贈筆工吳升
- 拜范文正公祠
- 十日同憲僚登高
- 江灣僧舍水石芭蕉
- 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九里松馬上作
- 甲辰歲朝把筆
- 送朱支倉試刑法科
- 夜飲歸戲作
精品推薦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5/2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博湖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西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2℃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隴南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
- 阿克陶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
- 城北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阿瓦提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