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陂
bēi ?ㄅㄟˉ
◎ 池塘:陂塘。陂池。千頃之陂。
◎ 水邊,水岸:東海之陂。
◎ 山坡,斜坡:“陂南陂北鴉陣黑,舍西舍東楓葉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陂 bēi?
〈名〉
(1) (形聲。從阜,皮聲。字亦作坡。本義:山坡;斜坡)
(2) 同本義 [slope]
陂,阪也?!?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
百姓曼衍淫荒之陂。——《淮南子·俶真》
陂南陂北鴉陣黑,舍西舍東楓葉赤?!巍?陸游《思故山》
(3) 池塘 [small pond]
毋漉陂池。——《禮記·月令》。注:“畜水曰陂?!?br>
陂唐污庳?!?a href="/r_ci_c10bfc3c329ccb00224143e7794960d1/" target="_blank">國語·周語》
夫?qū)こV?不能溉陂澤。(小水坑里的水,不能灌滿大的池澤。)——《鹽鐵論·貧富》
(4) 又如:陂塘(水塘);陂池
(5) 湖泊 [lake]
十頃之陂。——《淮南子·說林》
后又穿長安城,引內(nèi) 灃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
(6) 邊際;旁邊 [boudary]
彼澤(水聚集的地方)之陂,有蒲與荷?!?a href="#">詩·陳風·澤陂》
故濱于東海之陂?!?a href="/r_ci_c10bfc3c329ccb00224143e7794960d1/" target="_blank">國語·越語》。注:“崖也?!?br>
騰雨師,灑路陂(旁)。——《漢書·禮樂志》
(7) 另見 pí;pō
基本詞義
◎ 陂 pí
(1) ——“黃陂”( Huángpí):縣名,在湖北
(2) 另見 bēi;pō
漢語字典
[①][bēi]
[《廣韻》彼爲切,平支,幫。]
“波3”的被通假字。
(1)堤防;堤岸。
(2)指筑堤防。
(3)池塘湖泊。
(4)壅塞。
(5)山坡。
(6)旁邊,邊際。
(7)靠近。
(8)沿著,順著(河岸)。
[②][bì]
[《廣韻》彼義切,去寘,幫。]
(1)傾危。
(2)偏頗,邪僻不正。
[③][pō]
[《集韻》逋禾切,平戈,滂。]
見“陂3陁”。
[④][pí]
[《集韻》蒲糜切,平支,並。]
音韻參考
[上古音]:歌部幫母,piai
[廣 韻]:彼爲切,上平5支,bī,止開三平支B幫
[平水韻]:上平四支·下平五歌·去聲四寘
[粵 語]:bei1pei4po1
[閩南語]:p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阜字部】 陂;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348第10【唐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菊f文】阪也。一曰池也?!居衿繚邵狄?。【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鍾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緯び碡暋烤艥蓴??!径Y·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驹]】畜水曰陂?!∮值孛??!咀髠鳌こ伤哪辍吭S人敗諸展陂。【註】展陂,許地。又【昭十三年】次于魚陂?!驹]】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帧厩皾h·禮樂志】騰雨師,灑路陂?!驹]】路陂,路傍也?!∮帧炯崱炕蜃鞑??!臼酚洝へ浿硞鳌克忧~陂。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厩皾h書】??作波。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驹]】波讀爲陂。雷陂,陂名?!∮帧炯崱科痒缜?,音皮。陂池,旁頹貌?!∮帧炯崱俊卷崟??滂禾切,音坡?!炯崱颗c??同。??陀,不平也?!緺栄拧め尩亍口檎咴悔??!緭P子·方言】陂,衺也,??、楚、荊、揚曰陂?!踞屆可脚栽悔?,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咎祈嵳繒楣?,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爲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註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爲乂,攺頗爲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帧炯崱垮秃糖校舨??!静┭拧口殛u,衰也?!∮帧炯崱恳辉簧狡拢蜃鲗!∮帧炯崱科巡ㄇ?,音婆。陂陁,不平?!∮帧緩V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音賁?!居衿績A也,邪也?!菊崱坎黄皆浑U,不正曰陂?!疽住ぬ┴浴繜o平不陂,無往不復?!局芏Y·春官·典同】陂聲散。【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