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查字典logo
您的位置: 查字典 > 漢語字典 > 釜的意思
  • 拼音:
  • 注音: ㄈㄨˇ
  • 部首筆劃:8
  • 總筆劃:10
  • 繁體字: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筆順:撇捺撇捺橫橫豎捺撇橫

基本解釋


fǔ ? ㄈㄨˇ
◎ 古代的一種鍋:釜底抽薪破釜沉舟
◎ 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標準不一。

英文翻譯


kettl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fǔ?
〈名〉
(1) (形聲。從金省,父聲。本義:古炊器。斂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漢代。有鐵制的,也有銅或陶制的)
(2) 同本義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詩
(3) 又如:釜中生魚(釜魚甑塵,釜中已生出魚來。謂生活清貧,斷炊已久);釜魚假息(比喻不能久存);釜底游魂(比喻行將滅亡、茍延殘喘的人);釜鬲(陶制炊器)
(4) 古量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流行于齊國。現(xiàn)有戰(zhàn)國時的禾子釜和陳純釜,都作壇形,小口大腹,有兩耳 [a kind of jar]。如:釜庾(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數(shù)量不多);釜鼓(釜和鼓。古代量器名);釜鐘(釜和鐘,皆古量器名。亦指數(shù)量不多)

漢語字典

[①][fǔ]
[《廣韻》扶雨切,上麌,奉。]
亦作“1”。亦作“1”。
(1)古炊器。斂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口,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漢代。有鐵制的,也有銅和陶制的。
(2)古量器。也叫“”。春秋、戰(zhàn)國時代流行于齊國。現(xiàn)存有戰(zhàn)國時的子禾子釜和陳純釜,都作壇形,小口大腹,有兩耳。子禾子釜的容積為20.46公升,陳純釜的容積為20.58公升。與商鞅量、新莽嘉量的容積已很接近。
(3)用同“”。參見“釜斤”。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并母,biua
[廣 韻]:扶雨切,上9麌,fù,遇合三上虞並
[平水韻]:上聲七麌
[粵 語]:fu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釜;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1296第08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音父。【說文】鬴,或作??。俗省作釜。【古史考】黃帝始作釜。【易·說卦傳】坤爲釜。【疏】取其化生成熟也。【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釜,符甫反。 又量名。【論語】與之釜。【左傳·昭二年】豆區(qū)釜鍾,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鍾。【註】釜,六斗四升,鍾,六斛四斗。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黃帝合符釜山。【括地志】釜山,在嬀州懷戎縣北。 又【水經(jīng)注】西海鹽池北,西王母有石室石釜。 又【韻補】葉府九切,音缶。【蘇轍·土牛詩】土牛適成象,逡巡見屠剖。田家挽雙角,歸理鏁絲釜。

字源字形

釜

釜的意思、基本信息

  • 五筆86:WQFU
  • 五筆98:WRFU
  • 五行:水
  • UniCode:U+91DC
  • 四角號碼:80109
  • 倉頡:CKMGC
  • GBK編碼:B8AA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587

最新歇后語

最新成語故事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桓台县| 肇州县| 永善县| 克拉玛依市| 平阴县| 乌鲁木齐县| 和田市| 海淀区| 团风县| 惠来县| 玛纳斯县| 西乌珠穆沁旗| 桦南县| 循化| 达日县| 淮北市| 普安县| 宁阳县| 普格县| 两当县| 桓仁| 晋城| 马边| 类乌齐县| 博白县| 星子县| 五大连池市| 大城县| 喀喇沁旗| 垣曲县| 新竹县| 普兰县| 台安县| 抚州市| 林西县| 时尚| 都安| 青海省| 内乡县|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