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跨
kuà ? ㄎㄨㄚˋ
◎ 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動越過,邁過:跨進。跨入。跨度。
◎ 騎,兩腳分在器物的兩邊坐著或立著:跨馬。小孩跨著門檻。
◎ 超過時間或地區(qū)之間的界限:跨越。跨年度。跨國公司。
◎ 附在旁邊:跨院。
◎ 古同“胯”。
英文翻譯
◎ 跨
bestraddle stride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跨 kuà?
〈動〉
(1) (形聲。從足,夸聲。本義:邁步,越過)
(2) 同本義 [step;stride]
跨,渡也。——《說文》。段注:“謂大其兩股間,以有所越也。”
不跨其國。——《國語·晉語》
康王跨之。——《左傳·昭公十三年》
(3) 又如:跨進大門;跨過小溝;跨躡(跨踏;跨步);跨巽(跨到或達到“巽”的方位);跨火(跨過火堆。為一種民俗);跨蹤(跨越)
(4) 超過 [go beyond]
乃覽秦制,跨 周法。—— 張衡《西京賦》
(5) 又如:跨灶(比喻兒子勝過父親);跨俗(超越世俗);跨年(從舊年底到新年初的時間)
(6) 騎 [bestride]
(7) 又如:跨戰(zhàn)馬去草原;跨鶴(乘鶴。比喻成仙);跨青牛(相傳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仙去)
(8) 橫于上 [span]
跨谷彌阜。——《文選·張衡·西京賦》
(9) 又如:跨街樓(聯(lián)結街道兩旁樓房而橫跨在街道上空的樓。又稱過街樓);跨所(跨院,正院旁邊的院子);跨虹(喻指拱形橋)
(10) 挎 [carry on the arm]
智深到座前領了法貼,辭了長老,背上包裹,跨了戒刀禪杖。——《水滸傳》
(11) 又如:跨菜籃子;跨刀(挎著腰刀)
(12) 占據 [occupy]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三國志·諸葛亮傳》
(13) 又
若跨有荊益。
(14) 又如:跨蹈(占有);跨據(據有);跨有(據有)
(15) 兼有 [have both]。如:跨州連郡(指占有數個州、郡的意思);跨躡(兼有其地);跨邊(兼有邊境兩方的藉貫)
詞性變化
◎ 跨 kuà?
〈名〉
(1) 指兩腿之間。通“胯” [hip]
能死,剌我;不能,出跨下。——《漢書·韓信傳》
(2) 又如:跨下之辱(從他人胯下爬過去的屈辱。比喻胸懷大志的人,能忍辱負重);跨下(兩腿之間)
漢語字典
[①][kuà]
[《廣韻》苦化切,去禡,溪。]
[《廣韻》苦故切,去暮,溪。]
[《廣韻》苦瓜切,平麻,溪。]
[《廣韻》苦瓦切,上馬,溪。]
“夸2”的被通假字。
(1)抬起一只腳向前或向左右邁。
(2)超過;趕過。
(3)指超越時間、地區(qū)或行業(yè)之間的界限。
(4)渡。
(5)駕凌;凌越。
(6)騎;乘。
(7)據有;占有。
(8)蹲踞;坐落。
(9)通“胯”。
(10)用同“挎”。
音韻參考
[廣 韻]:苦瓜切,下平9麻,kuā,假合二平麻溪
[平水韻]:去聲二十二禡
[粵 語]:kwaa1kwaa3
[閩南語]:khoa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中】【足字部】 跨;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225第01【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音胯。【說文】渡也。【玉篇】越也。【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又【廣韻】兩股閒也。【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苦故切,音庫。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音誇。吳人云坐曰跨。【類篇】大坐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瓦切,音?。?跨,行不進貌。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跨,行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