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芃
péng ?ㄆㄥˊ
◎ 獸毛蓬松的樣子:“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 草茂盛的樣子。
◎ 古書上說(shuō)的一種草。
◎ 姓。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芃 péng?
〈形〉
(形聲。從艸,凡聲。本義:草茂密的樣子) 同本義 [luxuriant]。如:芃芃(草木茂美的樣子;健壯;健旺)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詩(shī)·鄘風(fēng)·載馳》
漢語(yǔ)字典
[①][péng]
[《廣韻》薄紅切,平東,並。]
[《廣韻》房戎切,平東,奉。]
“梵2”的被通假字。
(1)草茂盛貌。參見(jiàn)“芃芃”。
(2)獸毛豐滿而蓬松貌。
(3)用同“芁”。
音韻參考
[廣 韻]:房戎切,上平1東,féng,通開三平東並
[平水韻]:上平一東
[粵 語(yǔ)]:pung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芃; 康熙筆畫:9; 頁(yè)碼:頁(yè)1017第22【唐韻】薄紅切【集韻】【韻會(huì)】蒲蒙切,??音篷。【說(shuō)文】草盛也。【詩(shī)·鄘風(fēng)】芃芃其麥。【傳】麥芃芃然方盛長(zhǎng)。 又【詩(shī)·小雅】有芃者狐,率彼幽草。【傳】芃小,獸貌。【註】芃,尾長(zhǎng)貌。 又草名。【山海經(jīng)】成侯之山,其草多芃。 又【唐韻】房戎切【集韻】【韻會(huì)】符風(fēng)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義同。 又【唐韻古音】讀凡,引《說(shuō)文》云芃,從艸凡聲。
考證:〔【詩(shī)·衞風(fēng)】芃芃其麥。〕 謹(jǐn)照原書衞風(fēng)改鄘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