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
[①][xuán]
[《廣韻》胡涓切,平先,匣。]
亦作“県1”。“縣1”的繁體字。
(1)掛。
(2)古稱懸掛的樂器,如鐘磬等。
(3)懸鐘磬之具。
(4)維系;拴系;系聯(lián)。
(5)差距;遠(yuǎn)。
(6)揭示;頒立。
(7)懸賞。
(8)秤錘。
(9)稱量;衡量。
(10)祭名。
(11)姓。春秋時有縣成。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②][xiàn]
[《廣韻》黃練切,去霰,匣。]
亦作“県2”。“縣2”的繁體字。
(1)古稱天子所居之地。
(2)地方行政區(qū)劃名。周時已有縣邑。春秋時期秦、晉、楚等大國將兼并土地置縣,故縣多在邊地。后各國將縣制內(nèi)移,邊遠(yuǎn)地置郡。秦統(tǒng)一六國后,始以郡統(tǒng)縣,歷代因之。隋唐以后,縣隸于府或州。辛亥革命后,直隸于省、特別區(qū)。解放后,或隸屬于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或隸于自治州、省轄市。
(3)謂以其地為縣。
(4)引申為侵占別國土地。
(5)縣官。
(6)特指赤縣。
音韻參考
[廣 韻]:胡涓切,下平1先,xuán,山合四平先匣
[平水韻]:下平一先·去聲十七霰
[粵 語]:jyun2jyun4jyun6
[閩南語]:koan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縣; 康熙筆畫:16; 頁碼:頁934第23【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說文】繫也。【註】徐鉉曰:此本是縣掛之縣,借爲(wèi)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易·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詩·周頌】應(yīng)田縣鼓。【周禮·春官·小胥】正樂縣之位。【儀禮·燕禮】樂人縣。【左傳·成二年】曲縣繁纓以朝。【前漢·高帝紀(jì)】縣隔千里。 又【廣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炫。【正韻】形甸切,音現(xiàn)。【釋名】縣,懸也,懸係于郡也。【廣韻】古作寰。楚莊王滅陳爲(wèi)縣,縣名自此始。【周禮·天官·大宰】邦縣之賦。【註】邦縣四百里。又【地官·小司徒】四甸爲(wèi)縣。又【遂人】五鄙爲(wèi)縣。【魯語】三鄕爲(wèi)縣。【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大矣哉,宇縣之中。【註】縣,赤縣。【前漢·地理志】分天下爲(wèi)郡縣。 又【史記·絳侯世家註】縣官,謂天子也。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又姓。【禮·曲禮】縣賁父。【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縣單父。○按《說文》在??部,今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