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底
dǐ ?ㄉㄧˇ
◎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 何,什么:底事傷感。
◎ 古同“抵”,達到。
反義詞
頂
英文翻譯
◎ 底
bottom fundus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底 de?
(1) “底”在五四時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領屬關系,現已不用
(2) 另見 dǐ?
詞性變化
◎ 底 dǐ?
〈名〉
(1) 最下面,底端 [bottom;base]
底,一曰下也。——《說文》
實惟無底之谷。——《列子·湯問》
則言黃泉之底。——《淮南子·脩務》
清澈見底。——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全石以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為下層,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層;底冰
(3) 底子;基礎 [foundation]。如:底簟(根基,基礎);底下書(指學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圖、草案、草稿、預備性或試驗性的略圖或文本 [rough draft]。如:底樣
(5) 底細;內情 [the ins and outs (of a matter)]。又如:底里(內幕,內情;詳細);底腳(底細;住址);底腳里人兒(內線人物)
(6) 引申為盡頭;末尾 [end]。如:年底;月底;底極(終點;終極)
(7) 幾何圖形的基線或基面 [base]。如:圓錐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來的證據、知識或資料 [record]。如:留個底兒
(9) 構成觀察或體驗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質條件 [background]。如:白底紅花
◎ 底 dǐ?
〈代〉
(1) 疑問代詞。何,什么 [what]
底處飛雙燕,銜泥上藥欄。——宋范成大《雙燕》
(2) 又如:底作(何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處(何處);底許(幾許,多少)
(3) 指示代詞。此,這 [this]。如:底事(此事)
◎ 底 dǐ?
〈副〉
(1) 盡;極 [very]。如:底發(盡量發出);底煩(愁悶之至)
(2) 的確;確實 [certainly]。如:底確(定準)
(3) 另見 de?
漢語字典
[①][dǐ]
[《廣韻》都禮切,上薺,端。]
(1)止住;停滯。
(2)隱藏(之物)。
(3)最低下的地方;物體最下的部位。
(4)引申指下層;下面。
(5)底子;基礎。
(6)草稿,原稿。
(7)底細;內情。
(8)里;里面。
(9)旁;旁邊。
(10)猶邊,面。用于指示代詞后,表處所。
(11)盡頭;末尾。
(12)猶言這般,如此。
(13)盡;極。參見“底發”、“底煩”。
(14)的確;確實。
(15)疑問代詞。何,什么。
(16)指示代詞。此,這。
(17)通“砥”。磨刀石。
(18)通“砥”。磨礪。
(19)通“砥”。平。詳“底屬”。
(20)通“胝”。足繭。
(21)通“低”。參見“底下”。
(22)通“抵”。參見“底死”。
(23)姓。明有底蘊。見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冊。
[②][de˙ㄉ]
(1)結構助詞。猶的。
(2)舊時語體文中專用以表示領屬關系。
(3)結構助詞。猶地。
[③][dǐ][zhǐ]
同“厎1”。
引致;達到。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端母,tyei
[廣 韻]:都禮切,上11薺,dǐ,蟹開四上齊端
[平水韻]:上聲四紙·上聲八薺
[唐 音]:*de?i
[國 語]:dǐ,de
[粵 語]:dai2
[閩南語]:te2,ti2,tiN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廣字部】 底; 康熙筆畫:8; 頁碼:頁344第06【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音邸。【說文】山居也。 又【說文】下也。又【玉篇】止也。【爾雅·釋詁】底,待也。【註】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滯也。【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閉湫底。【註】底,滯也。【晉語】戾久將底,底箸滯淫。 又【增韻】器臀也。【詩·大雅】于橐于囊。【箋】無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書槀曰底。【春明退朝錄】公家文書稿,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貞明中崇政院書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晉公談錄】皇城使劉承規,在太祖朝爲黃門小底。 又設疑之辭。【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後省何,直云等物耳。應璩詩云:用等謂才學,言用何等才學也。去何言等,其言已舊,今人不詳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詩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詩】文章差底病。【韓愈·曲江寄白舍人詩】有底忙時不肯來。 又與厎通。【韻會】厎,通作底。【詩·小雅】靡所底止。【傳】底,至也。 又與砥通。【前漢·枚乗傳】磨礱底厲。【註】底,柔石也。 又葉都木切,音啄。【郭璞·東海外大壑讚】寫溢洞穴,暵昏龍燭。爰有天壑,號爲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