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帑
tǎng ? ㄊㄤˇ
◎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帑藏(zàng )(指國庫)。府帑(府庫里的錢財)。重(zhòng )帑(大量的錢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帑 tǎng?
〈名〉
(1) 古時收藏錢財的府庫 [state treasury]
帑,金幣所藏也。從巾,奴聲?!?a href="/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 target="_blank">說文》
庫藏曰帑?!?a href="#">通俗文》
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積?!?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
(2) 又如:帑實(府庫中的財物);帑廩(國庫與糧倉);帑廥(國家儲藏金幣和糧食的府庫);帑藏(國庫);帑儲(府庫儲積);帑簿(國庫登記財物的帳簿);帑銀(國庫中的銀子)
(3) 指國家庫藏的金帛 [funds in the state treasury]
虛費府帑?!?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匈奴傳》
(4) 又如:國帑(國家的公款);帑金(錢幣。多指國庫所藏)
(5) 裹金帛的囊 [golden bag]
行帑無寸金,衛兵不宿飽?!?a href="#">舊唐書》
詞性變化
◎ 帑 tǎng?
〈動〉
(1) 藏匿 [hide]
帑金帛舍。——《晉書音義》
(2) 又如:帑屋(帑舍。貯藏金銀的庫房);帑帛(庫藏的絲織品)
漢語字典
[①][tǎng]
[《廣韻》他朗切,上蕩,透。]
亦作“伖1”。
(1)財帛。
(2)指藏金帛的府庫。
(3)囊。
(4)掠取。
[②][nú]
[《廣韻》乃都切,平模,泥。]
亦作“伖2”。
(1)通“孥”。兒女的通稱。
(2)用以指妻子和兒女。
(3)通“孥”。俘虜;奴隸。
(4)通“孥”。鳥尾。
(5)雌。
(6)通“弩”。參見“帑2抹”。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泥母,na
[廣 韻]:他朗切,上37蕩,tǎng,宕開一上唐透
[平水韻]:上平七虞·上聲二十二養
[國 語]:tǎng,nú
[粵 語]:nou4tong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巾字部】 帑; 康熙筆畫:8; 頁碼:頁329第34【唐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奴。與孥通?!驹姟ば⊙拧繕窢柶捺??!緜鳌苦?,子也。【左傳·文十三年】秦人歸其帑?!驹]】帑,妻子也。 又鳥尾曰帑?!咀髠鳌は宥四辍恳院B帑?!驹]】鳥尾曰帑。【疏】帑,細弱之名。於人則妻子爲帑,於鳥則鳥尾曰帑。妻子爲人之後,鳥尾爲鳥之後,故俱以帑爲言。 又【廣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音曭?!菊f文】金幣所藏也?!居衿拷鸩妓刂!厩皾h·匈奴傳】以爲虛費府帑?!踞釢h·鄭弘傳】人食不足,而帑藏金幣。
考證:〔【左傳·文十三年】秦人送其帑。〕 謹照原文送改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