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庾
yǔ ?ㄩˇ
◎ 露天的谷倉:庾積。
◎ 古代容量單位,一庾等于十六斗。
◎ 姓。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庾 yǔ?
〈名〉
(1) (形聲。從廣( yǎn),臾聲。廣,依山崖建成的房子。從“廣”與房屋有關(guān)。本義:露天的谷堆)
(2) 同本義 [open barn]
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又如:庾積(露天儲積之谷物)
(4) 儲存水路轉(zhuǎn)運糧食的倉庫[granary for storing grain transported to the capital by waterways]
粟糧漕庾,不下十萬。——《戰(zhàn)國策》
(5) 泛指糧庫
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唐· 杜牧《阿房宮賦》
(6) 又如:庾司(宋代管理糧倉的機構(gòu));庾曹(管理倉廩之曹司);庾吏(古代管糧倉的小官);庾廩(糧食)
(7) 量詞。古代量名,容二斗四升 [Yu]。一說十六斗為一庾
粟五千庾。——《左傳》。杜預(yù)注:“庾,十六斗,凡八千斛。”
(8) 大庾嶺的簡稱 [Dayuling mountain]
湘瑟聲沉,庾梅信斷。—— 宋· 秦觀《青門飲》
(9) 又如:庾嶺(為五嶺之一,在江西省大庾縣南。嶺上多植梅樹,故又稱“梅嶺”)
(10) 姓
漢語字典
[①][yǔ]
[《廣韻》以主切,上麌,以。]
(1)露天的谷堆。
(2)指露天谷倉。
(3)泛指糧庫。
(4)儲積。
(5)古容量單位。二斗四升為一庾。一說十六斗為一庾。
(6)弓名。
(7)大庾嶺的簡稱。
(8)用同“瘐”。舊謂囚犯得病而死。
(9)姓。晉有庾亮。見《晉書·庾亮傳》。
[②][yú]
[《集韻》容朱切,平虞,以。]
草名用字。
音韻參考
[廣 韻]:以主切,上9麌,yǔ,遇合三上虞以
[平水韻]:上聲七麌
[唐 音]:io?
[國 語]:yǔ
[粵 語]:jy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下】【廣字部】 庾;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348第14【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窳。【說文】水槽倉也。一曰倉無屋者。【釋名】庾,裕也。言盈裕也,露積之言也,盈裕不可稱受,所以露積之也。【詩·小雅】曾孫之庾。【傳】露積曰庾。【周語】野有庾積。【史記·文帝紀(jì)】發(fā)倉庾。【註】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又星名。【隋書·天文志】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儲粟之所也。 又量名。與斞通。【周禮·冬官·陶人】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左傳·昭二十六年】粟五千庾。【註】庾十六斗。 又【韻會】大庾,嶺名。五嶺之東者。亦曰東嶠。 又姓。【廣韻】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爲(wèi)庾大夫,因氏焉。 又弓名。與臾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guī)。 又與??通。【集韻】??或省作庾。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臾音庾,字亦作庾。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guī)。〕 謹(jǐn)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wèi):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