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岸
àn ? ㄢˋ
◎ 水邊的陸地:河岸。上岸。兩岸。
◎ 高大:偉岸(魁偉,高直)。魁岸。
◎ 高傲:岸忽(傲慢)。傲岸。
◎ 頭飾高戴,前額外露:岸幘(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表示態(tài)度灑脫,不拘束)。
◎ 古同“犴”,鄉(xiāng)間牢獄。
英文翻譯
◎ 岸
bank shore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 岸 àn?
〈名〉
(1) (形聲。從山,從廠,干聲。廠( hǎn,山崖),意思為水邊高起之地。本義:河岸)
(2) 同本義 [bank]
淇則有岸?!?a href="#">詩(shī)·衛(wèi)風(fēng)·氓》
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a href="/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 target="_blank">荀子·宥坐》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guò)萬(wàn)重山?!啤?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3) 后泛指靠近水邊的陸地
岸芷汀蘭?!巍?范仲淹《岳陽(yáng)樓記》
(4) 又如:沿岸;起岸(把貨物從船上搬運(yùn)到岸上)
(5) 比喻高位 [high position]
誕先登于岸。(誕:發(fā)語(yǔ)詞,無(wú)義。)——《詩(shī)·大雅·皇矣》
(6) 臺(tái)階 [steps]
襄岸夷涂?!?a href="#">張衡《西京賦》
詞性變化
◎ 岸 àn?
〈形〉
(1) 高傲 [lofty;haughty]
莫笑老翁猶氣岸?!?a href="#">黃庭堅(jiān)《定風(fēng)波》
(2) 又如: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異(獨(dú)特不凡);岸谷(高傲;高深的山谷)
(3) 高 [high]
充為人魁岸,容貌其壯。——《漢書·江充傳》
◎ 岸 àn?
〈動(dòng)〉
(1) 頭飾高戴,前額外露 [bare foreheaded]
[謝奕]岸幘笑詠?!?房玄齡《晉書》
(2) 又如:岸巾(岸幘。表示無(wú)拘無(wú)束的樣子)
漢語(yǔ)字典
[①][àn]
[《廣韻》五旰切,去翰,疑。]
亦作“厈1”。亦作“屽2”。
(1)水邊高起之地。
(2)高傲,嚴(yán)正。
(3)謂將冠帽上推,露出前額。
(4)通“犴”。古代鄉(xiāng)亭的拘留所。詳“岸獄”。
(5)見“魁岸”。
音韻參考
[上古音]:元部疑母,ngan
[廣 韻]:五旰切,去28翰,àn,山開一去寒疑
[平水韻]:去聲十五翰
[唐 音]:*ngɑ?n
[國(guó) 語(yǔ)]:àn
[粵 語(yǔ)]:ngon6
[閩南語(yǔ)]:gan7,hoaN7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山字部】 岸; 康熙筆畫:8; 頁(yè)碼:頁(yè)310第03【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huì)】疑旰切【正韻】魚幹切,??音犴?!菊f(shuō)文】水厓而高者。【爾雅·釋地】望厓?yōu)⒍甙丁!驹]】厓峻而水深曰岸。【詩(shī)·衞風(fēng)】淇則有岸。【小雅】高岸爲(wèi)谷?!∮蛛A也。【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註】襄,高也。岸,殿階也?!∮挚?,雄傑也?!厩皾h·江充傳】爲(wèi)人魁岸?!驹]】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fēng)岸深忌之?!∮值腊??!驹?shī)·大雅】誕先登于岸?!驹]】道之極至處也?!∮致额~曰岸?!踞釢h·馬援傳】帝岸幘見援?!∮知z名。【詩(shī)·小雅】宜岸宜獄。【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shī)作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