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圉
yǔ ? ㄩˇ
◎ 養馬的地方:圉人。
◎ 邊陲:“亦聊以固吾圉也”。
◎ 防御:“其來不可圉”。
◎ 同“圄”。
◎ 古代樂器名。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圉 yǔ?
〈動〉
(1) 同本義 [arrest;stop]
圉,囹圉,所以拘罪人也。——《說文》
圉,禁也。——《爾雅》
不圉我哉!——《周書·寶典》。注:“圉,禁也。”
終莫之圉。——《太玄·卷三疆》。注:“圉,止也。”
守圉之國,用鹽獨甚。——《管子·輕重甲》
其來不可圉。——《莊子》
(2) 養馬 [keep horses]
不有行者,誰捍牧圉?——《左傳》
(3) 通“御”( yù)。抵擋,防御 [defense]
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誅。——《墨子·明鬼下》
其來不可圉。——《莊子·繕性》
瘖者可使守圉。——《淮南子·主術》
詞性變化
◎ 圉 yǔ?
〈名〉
(1) 監獄 [jail]
小圉不下十數。——銀雀山漢墓竹簡《尉繚子》
(2) 又如:圉空(圄空,牢空著)
(3) 養馬的地方 [horse stable]
(4) 養馬的人 [groom]
馬有圉,牛有牧。——《左傳·昭公七年》
(5) 又如:圉人(《周禮》官名。掌管養馬放牧等事;泛稱養馬的人);圉牧(飼養牛馬的人)
(6) 邊境 [border]
孔棘我圉。——《詩·大雅·桑柔》
亦聊以固吾圉也。——《左傳》
漢語字典
[①][yǔ]
[《廣韻》魚巨切,上語,疑。]
(1)牢獄。
(2)抵御;禁止。
(3)邊境。
(4)原指養馬,亦泛指畜養。
(5)指養馬人。
(6)古地名。
(7)月陽名之一。古代夏歷以十干紀月,十干所紀諸月各有專名,月在丁曰圉。
(8)姓。春秋楚有圉公陽。見《左傳·哀公十六年》。
音韻參考
[上古音]:魚部疑母,ngia
[廣 韻]:魚巨切,上8語,yǔ,遇開三上魚疑
[平水韻]:上聲六語
[唐 音]:ngiu?
[國 語]:yǔ
[粵 語]:jyu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囗字部】 圉;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219第11【唐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語。【說文】本作??。圉人,掌馬者。【周禮·夏官·校人】乗馬,一師四圉。【註】四匹爲乗,養馬爲圉,乗馬分爲四圉,則圉師一人掌之。又【圉師】掌敎圉人養馬。又【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註】役者,圉師使令焉。 又【爾雅·釋詁】垂也。【註】守圉在外垂也。【詩·大雅】多我覯痻,孔棘我圉。【左傳·隱十一年】亦聊以固我圉也。又【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捍牧圉。 又月名。【爾雅·釋天】月在丁曰圉。 又【孟子】始舍之圉圉焉。【註】圉圉,困而未舒之貌。 又姓。【左傳·哀十六年】楚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如昭夫人之宮。 又圉門,周王城門。【周語】王自圉門入。 又圉陽,地名。【左傳·昭二十四年】楚王以舟師略吳疆,至圉陽而還。 又朱圉,山名。【書·禹貢】西傾朱圉。【前漢·地理志註】山在冀縣南梧中聚。 又邑名。【後漢·郡國志】圉屬豫州??留郡。又洛陽有圉鄉。 又與圄同。詳前圄字註。 又與敔通。樂器。【詩·周頌】??磬柷圉。【書·益稷】作柷敔。 又【諡法】威德剛武曰圉。 又【正韻】魚據切,音御。止也,捍也。【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註】與禦同。【管子·大匡篇】吾參圍之,安能圉我。又【前漢·賈誼傳序】設建屏藩,以守強圉。吳楚合從,賴誼之慮。
考證:〔【左傳·哀十六年】楚圉公陽穴宮負王,以入昭夫人之宮。〕 謹照原文入改如。〔【管子·大匡篇】吾參圉之〕 謹照原文圉改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