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懷
基本解釋
◎ 介懷 jièhuái
[mind;care about] 介意;在意
生資皆盡,不以介懷。——《南史·張盾傳》
近義詞
詳細解釋
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憂慮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張裕傳》:“勿以 西蜀 介懷。”《資治通鑒·隋煬帝大業十二年》:“愿陛下勿以介懷。”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吾將瞷良人之所也》:“一笑知卿不介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古多此例,公亦何必介懷。”
成語(Idiom):介懷(jiè huái)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hu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胸狹窄,容易生氣或計較小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懷指的是心胸狹窄,過于計較小事情,容易生氣或傷感。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或心態不開放,容易因為小事而心煩意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情緒敏感,容易受到小事情的影響,心胸不夠開闊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或者批評某人不夠大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昭公去世后,鮑叔牙因為不被授予喪事的責任而感到委屈和不滿。他對周公子產說:“我心中有介懷。”意思就是心中有怨憤。后來,人們就用“介懷”來形容一個人心胸狹窄,容易計較小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介”和“懷”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很小心眼的人,經常為一點小事介懷。
2. 別太介懷了,這只是個小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介懷”拆分為“介”和“懷”來記憶。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心胸被兩個手臂的介夾住,無法放開,就代表這個人容易介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心態相關的成語,例如“心如止水”、“心平氣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是個很容易介懷的人,別人一點小動作他都會生氣。
初中生:她很容易介懷,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都會很沮喪。
高中生:他那么大了還這么介懷,真是不成熟。
大學生:我不喜歡和容易介懷的人交朋友,太麻煩了。